APP下载

MRI脊髓内信号改变与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020-10-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脊髓水肿

孟 晨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颈髓损伤,又为颈部脊髓损伤,因为发病位置在颈部故称为颈髓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显示颈椎骨折和脱位的位置,通常可以确定颈椎嵴髓损伤的高低,但有时颈椎的变化并不明显,颈椎的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脊髓的解剖结构、周围组织的压迫和脊髓内的信号变化。核磁共振成像又叫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同时,脊髓信号的改变可反映水肿、出血、炎症反应、坏死、胶质增生等病理改变[1]。而信号变化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否存在联系是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的关键。基于此,本次研究就MRI脊髓内信号改变与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如下分析,旨在探讨MRI脊髓内信号改变与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颈髓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脊髓内信号强度转归情况予以分组,将高信号强度消失者纳入A组(n=31例)、将信号强度恒定者纳入B组(n=7例)。A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78±4.19)岁;前路减压25例,后路减压6例。B组男5例,女2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82±4.17)岁;前路减压6例,后路减压1例。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行X线及CT检查未见明显颈椎骨折及脱位;②伤后颈椎MRI可见脊髓受压,颈髓内呈高信号改变;③患者均有明确的颈椎外伤史。(2)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依从性差,不能完成临床随访者;③伴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者;④先天性发育不良者;⑤外伤前伴有颈椎手术史者。

1.3 方法

根据患者颈脊髓损伤节段和影像及颈椎的稳定性选择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颈椎后路减压。术后给予激素、脱水、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相应处理,引流条或引流管一至两天后拔除,下肢功能恢复者予以早日下床活动。颈部固定3个月。术后采取定期门诊随访,随访时复查颈椎MRI,分类颈椎MRI T1、T2加权成像下的脊髓内高信号转归。由2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颈椎MRI图像进行观察,以了解颈脊髓外形、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有无损伤或水肿的信号改变,当发生分歧时共同商议决定。脊髓水肿t1加权像呈正常信号,脊髓水肿t1加权像呈轻微低信号,脊髓水肿t1加权像呈轻微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72h后t1、t2图像呈低信号,t1高信号,t2低信号。

1.4 评价指标

分析37例患者的MRI表现,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颈脊髓损伤功能,并分析MRI脊髓内信号改变与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其中采用日本骨科协会颈脊髓损伤功能评价标准(JOA)对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从运动、膀胱功能障碍、感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满分17分,分值越高,脊髓功能障碍越低,术后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表现

本研究38例患者的MRI显示均有颈脊髓信号异常,其中31例患者单个部位损伤,高信号强度消失;7例患者为2个部位损伤,信号强度恒定。

2.2 JOA评分

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JOA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JOA评分对比(,分)

组别 术前 术后随访 t P A组(n=31) 6.37±1.49 12.74±2.56 11.974 0.000 B组(n=7) 6.33±1.51 8.64±1.87 2.543 0.026 t 0.064 3.985 - -P 0.949 0.000 - -

2.3 MRI脊髓内信号改变与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经Pearson分析显示,MRI脊髓内信号改变与颈髓损伤患者预后水平呈负相关(r=-0.368,P<0.001)。

3 讨论

颈椎嵴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由病因不同,可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闭合伤是由于受到外力作用,颈椎活动过度屈曲或过度伸展,造成脱位或骨折,常常导致死亡或残疾,间接造成脊髓损伤,主要见于工伤、车祸、运动事故或产伤等。颈椎脊髓伤的治疗目的包括:颈椎稳定性的重建和脊髓功能的恢复两个部分[2]。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方向逐渐明晰,大量国家的多家临床研究中心长期随访已经证实,通过神经修复技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发生颈部脊髓损伤后,可在MRI T2加权成像上观察到髓内高信号改变[3]。将MRI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这一影像学特征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而脊髓信号变化与预后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是本次研究的课题。

JOA评分,即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也称17分法,这一标准较为合理、实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经Pearson分析显示,MRI脊髓内信号改变与颈髓损伤患者预后水平呈负相关,表明颈髓损伤患者均有颈脊髓信号异常,术后高信号消失患者预后较好,临床可结合患者MRI脊髓内信号改变情况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本次研究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获得改善,说明切除脊髓压迫后,可有效控制颈椎嵴髓损伤患者的“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在临床上,MRI上脊的信号变化是诊断嵴髓损伤的主要依据,脊髓的信号变化可以反映脊髓水肿、出血、炎症、坏死、胶质增生等病理改变。急性期大部分髓内信号为t1加权像,高于t2加权像。如果t1加权成像等于高或低,高或t2加权成像消失,如果t1加权成像显示局部低信号,t2加权成像显示局部高信号,提示脊髓有出血、坏死或囊变,提示某些功能已永久性损害,预后较差。颈髓MRI信号改变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4-5]。脊髓无信号改变或信号改变,仅表现为脊髓水肿,信号范围有限时预后较好,髓内出血及MRI信号范围宽者预后较差[6-7]。

综上所述,颈髓损伤患者均有颈脊髓信号异常,术后高信号消失患者预后较好,临床可结合患者MRI脊髓内信号改变情况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脊髓水肿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钻铤对随钻电磁波测井信号的影响分析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露天矿山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