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DCT低剂量检查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

2020-10-20朱婷婷张西燕黄文生廖荣萍元建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眼眶外伤剂量

朱婷婷,张西燕,黄文生,廖荣萍,元建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518107)

近年来,眼外伤在眼眶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多,由于眼眶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与颅骨重叠,普通X线对于眼眶外伤患者的检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诊断误诊漏诊率较高,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因其扫描快捷、无解剖结构重叠且无需像X光摄影检查需患者体位的高度配合而逐渐成为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后处理功能(MPR及VR等三维重建)可多平面、多方位、直观的显示眶骨骨折的位置、类型、骨折碎片、移位情况,极大程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但CT检查弊端为X线辐射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且危害程度随着扫描条件的升高而加大,由于晶状体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高,而外伤患者往往需要行多次的CT检查、复查,因此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成为本文的研究主旨,通过两组不同的扫描参数来探讨MDCT低剂量检查联合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眼眶外伤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6月行眼眶CT平扫的80例外伤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症状:颜面部多发损伤,眼部挫伤、软组织肿胀,眶内异物排除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8~81岁,平均39.8岁。实验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86岁,平均42.2岁。

1.2 设备与方法

使用TOSHIBA Aquilion64排螺旋CT检查设备。患者仰卧位,取头先进位置,下颌稍抬起,听眶线与台面垂直,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嘱患者闭眼,眼球须保持不动,扫描范围自眼眶上缘至眼眶下缘,对照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层厚1mm,层间距1mm,球管转速0.75s,实验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其它参数同对照组一致。完成扫描后记录每例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

1.3 图像后处理及质量评价

扫描完成后分别对两组图像行软组织窗及骨窗MPR及VR重建,骨窗采用高分辨算法重建,窗宽/窗位(2000Hu/200Hu),VR以三维形式展现眼眶的整体解剖结构。图像质量评价:由科室2位主治医师以双盲法对重建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其进行分级,如结果不一致时,两人协商后统一意见。具体分级标准如下:甲级:图像层次分明,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无噪声,满足诊断要求;乙级:图像密度较均匀,解剖结构显示较清晰,噪声少,达到诊断要求;丙级:图像噪声较多但不影响诊断;丁级:图像层次不清,颗粒度及噪声严重,无法作出诊断。合格率(%)=(甲+乙)/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两组图像主观评分行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图像辐射剂量比较结果为:对照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的辐射剂量比对照组下降30%,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图像经软组织窗及骨窗MPR及VR重建后的图像质量主观评级结果为:对照组4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甲级34例,乙级5例,丙级1例,丁级为0,图像优良率为97.5%;实验组4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甲级28例,乙级7例,丙级4例,丁级1例,图像优良率为87.5%。2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条件下辐射剂量比较

表2 两组病例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分布

3 讨论

在临床眼眶外伤的诊疗中,普通X线摄影便宜方便但解剖结构重叠、MRI无辐射但具有较多的禁忌症,外伤重症患者难以长时间配合,二者均具有较多的局限性,多排螺旋CT(MDCT)扫描速度快、图像层面薄、且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大的应用及普及,同时受检者接受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及潜在的危害性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2,3],既往流行病学研究[4]表明,晶状体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高,而辐射诱发的白内障甚至是无阈值剂量的随机过程,眼眶骨具有骨质菲薄,眶内脂肪较多的特点,组织间形成的对比为低剂量扫描提供了条件,但降低管电流的空间不如副鼻窦那么的大。CT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有3种:降低管电压、增加螺矩及降低管电流,但是前两种方法均会对图像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诊断结果,故目前的研究多采用降低管电流的方法[5],本研究通过固定管电压为120kV,用两种不同的管电流进行扫描,联合CT三维后处理技术所得眼眶影像质量差别不大,不影响对眼眶病变的诊断,但其辐射剂量却有所差异,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选择更多更低的管电流值进行比较,分析多组管电流在不影响诊断前提下的最佳毫安值,实现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没有进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个体化因素的分组研究,康德强[6]等证实个体化因素与图像 质量、辐射量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降低剂量在眼眶外伤上的应用减低了机体所受的辐射剂量,满足了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ICRP)对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CT球管过热的几率,有利于延长CT设备球管的使用寿命,值得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眼眶外伤剂量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