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和动态心电图在心脏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0-10-20姜国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电图

姜国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 浙江 杭州 310003)

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危险性的特点,但是常规心电图检查在确诊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并且容易出现漏诊,从而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要想防治心血管疾病,就需要对患者心脏进行长时间的监测[1]。动态心电图能够对于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和记录,所以动态心电图为精准检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提供了有力依据。而心脏远程监护技术是在动态心电图之后出现的,并且在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心脏远程监护技术不仅可以对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连续监测,同时还可以监测的同时发现异常信息,并将异常信息传送出去,这一方式不仅可以为救治患者争取了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本研究通过心脏远程监护技术与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应用在心脏事件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8年1月到2020年5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6例,女24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51.54±2.88)岁;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52.12±1.97)岁。对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仪器选择 动态心电图仪器采用三导便携式动态心电图记录器。而心脏远程监护仪是由心脏监护仪、GPRS网络监护中心组成,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心脏手机,具有24h连续监护、即时报警、数据发送、固定电话数据传输、GPRS双向数据储存等众多功能。

1.2.2 监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佩戴全息二导便携式动态心电图仪,从早8点到次8点监测24h,并通过计算机对于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配到心脏远程监护仪同样监测24h。患者如果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要立即将异常心电信息报警提示,并将患者的心电信息利用GPRS移动通信网络送到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并经过心脏远程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诊断后,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患者的心脏手机上,同时给予24h的心电图分析[3]。而报警阈值则则是自主设定的,通常情况下阈值的设定范围为:心率≥135次/min或是≤45次/min,早搏二联律≥5次/min,短停搏时间、阵室速事件以及室上速时间≥2s,以R为主的导联ST段缺血性上抬≥1mm或是下移≥1mm等[4]。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意味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4h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的应用效果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心脏事件发生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指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等原因,导致患者的心脏出现出血性或是缺血性疾病。而心血管疾病对于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这一阶段的人群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即便对患者应用现如今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措施,患者仍旧有可能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现如今,随着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发展,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达到了1500万人,这一人数在所有的死因中占据首位。心血管疾病是系统性血管病变以及全身性血管病变在心脏的一种体现,同时还会提现在患者的脑补。而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有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④血小板增多、白血病、贫血等血液成分因素。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则主要包括血液黏稠、高血压、吸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酗酒、糖尿病以及其它。

因为心血管疾病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危险性的特点,而常规心电图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常常会出现难以确诊的情况,并且容易造成漏诊,对于患者的救治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要想避免患者突发心血管疾病,就必须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心脏监测[5]。而动态心电图仪最早是在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故Holter心电图,临床上已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动态心电图是利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全过程,然后通过计算机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患者在进行常规体表心电图的检查时,避免存在不容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心脏远程监护技术能够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实现从医院转移到院外这一过程中的监护,不仅可以连续的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同时还能够在监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并将异常症状信息传送到心脏远程监护中心,使患者的救治机会大大的提升。因此,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除此之外,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心脏远程监护技术依旧可以对患者持续监测3d,并且心脏远程监护技术适合患者长期佩戴,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高危人群的常规监测、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观察以及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监测等,利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能够确保及时诊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6]。

本次研究对于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5月同时接受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和动态心电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而研究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 8am至次晨8am心脏事件以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心脏事件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在心脏事件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及时发现异常信息。

综上所述,在心脏事件检出率中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能够对于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连续监测,而在监测过程中,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从而传递异常信息,使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低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具有显著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电图
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算法的异常心电多频段弱信号快速捕捉方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声名大噪”的跑步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