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的“道”与“德”
2020-10-19徐踊
徐踊
摘要: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内涵丰富。以民为本、为政以德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之道;修身以德是党风廉政工作落到实处的核心。
关键词:廉政建设;思想内涵
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包含了我国传统的“道”与“德”的思想。
一、民本思想是党风廉政建设之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引用,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这种民本思想,由周代的古书记载开始,在我国历朝历代都被奉为圭臬。《尚书·五子之歌》中还有“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春秋时期晏子提出:“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至战国时期,孟子总结了前代帝王失败的经验:“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因此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管子也主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基于以民为本的思想,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认为,为政最重要的是“德”,以道德治国,大家都会信服,就向北极星一样为众星所拱卫,也即“三王(尧舜禹)之治在道德”。
为政以德需要执政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道德的感召力赢得民众的敬佩与信服。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为民服务,这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一以贯之是党风廉政建设之道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打下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思想基础后,还需要将这一思想贯彻执行,落在具体的工作中。
“廉者,政之本也”,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工作重点。
1922年“二大”通过的党章中,专门规定了“纪律”。1926年中共中央發表《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27年“五大”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负责廉政工作。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严把入口、厉行清党、严肃纪律等要求。1940年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1949年3月全国解放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议做出“六条规定”,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了在县市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内,设人民监察机关,以监察各级国家机关和各种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1961年中共中央发布《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新事物、新思湖大量涌入国内,为当时的党风廉政政设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一情况,1983年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党的作风进行一次全面整顿,提高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服务群众意识,扭转党风政风。之后党风廉政建设得到不断的健全完善与深化。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审议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标志着中国开始同国际合作反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先后提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对“四风”,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定从严治党,一以贯之的执行廉政建设之道。
三、修身以德是党风廉政建设之魂
党风廉政建设的执行关键在人,因此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宋周敦颐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将自身修养视为安身立命、治国安邦之本。老子《道德经》中记载“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及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及善。”修身以德,即指通过自身的修养,明德见道。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党员干部需要通过“修身以德”,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牢记党的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成为其追求的目标。
修身以德修的是先人后己的公心。“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党员干部为了群众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乃至生命。
修身以德还应时刻检讨自身的修养,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注重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人们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吕光明,王茜,秦利民,康璇.习近平党风廉政思想的历史根基、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0(03).
[2]邵景均.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有效治理腐败的战回升策略体系[J].毛泽东研究,2020(03).
[3]毕霞,沙良杰.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思想的渊源与创新[J].廉政文化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