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学位回归 政策的善意你get到了吗

2020-10-19

科学大观园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士学位急需学位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除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外,还有个选择:读第二学位。

5月29日,教育部发通知称,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作为大学本科后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去年7月被停止招生的第二学位,又回来了。

第二学位来得正好。第二学士学位,是考研大军可能选择的一条退路。退路或许不如出路,但走好了,它就是“以退为进”,是种韬光养晦的智慧。所以,尽管在眼下重启第二学位,有明显的缓解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考虑,除了现实因素,第二学位还是有很多作用,比如促进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只是,这些作用的显现,需要有一个过程,更离不开个体的努力。

还要注意的是,第二学士学位,不仅招应屆生,还招近3年毕业、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当然,都需要取得学士学位。后面这一群体中,有一些人是在找工作时感受到了自己“学艺不精”的。现在,大学校门重新为他们打开,可以满足他们“回炉充电”的需求。

认知上统一后,实践中则要回应一个问题:我们做好了迎接第二学位的准备吗?

第二学位,首先要回答“学什么”。 新闻里说,将重点支持高校在国家急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急技术与管理、电子信息、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领域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这透露了两个思路,一是抓“重点急需专业”,二是将赋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对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得更细。比如,以上专业多是理工科类的,对于文科生,能不能出台些利好政策呢?

还有就是高校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不考虑。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宿舍的紧缺。有专家建议,第二学位的学生可以走读。对于一些家不在本地的学生而言,走读必然会导致读书成本的上涨。如何化解其矛盾,让第二学位学生最大限度免于经济压力,又能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还需要统筹考虑。

第二学士学位今年将在7月底完成招生,各项工作在加快推进步伐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秩序、乱了节奏。

更长远的问题在于,待第二学位的学生毕业后,社会的认可度如何?这其实也是眼下学生们十分在意的因素。因为多数学生毕业后,还是要进入社会找工作。

第二学位证书上须明确标识“第二学位”字样。一些用人单位在招人时,会不在“专业要求”一栏中,刻意写上“第二学位专业除外”?这些虽是后话,也不妨先就多考虑一些。

让政策的善意、个人多元化选择,与尊重知识、鼓励学习的社会氛围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呵护好所有人的利益和愿望,才是第二学位的完整意义。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 来源|澎湃新闻

猜你喜欢

学士学位急需学位
可持续之愉悦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培养复合型人才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乐业镇第六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效浅析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神奇的设计师
ARE THE KIDS ALL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