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庙港水厂深度处理工程(一期)设计
2020-10-19徐伟忠徐庶伟张晏晏
徐伟忠,殷 祺,徐庶伟,张晏晏
(1.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00;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1 水厂概况
苏州吴江区庙港水厂位于吴江区太浦闸口以西的七都镇庙港联强村,设计总规模为60万m3/d,水厂现厂区围墙内占地面积约为122 667 m2,取水口位于东太湖。水厂常规处理系统分为两期,一期规模为35万m3/d,二期规模为25万m3/d,水厂常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水厂常规处理流程Fig.1 Traditional Treatment Process of WTP
水厂排泥水系统分一、二期建成的排泥水处理系统规模与水厂生产系统配套,包括排泥水调节池、污泥平衡池、污泥浓缩池、辅助泵房、脱水机房、配电间、污泥库等。
1.1 原水及出水水质
根据吴江华衍水务公司提供的2011年—2015年上半年原水水质资料(表1)可知,浑浊度有时较高,色度有时也偏高,耗氧量略高,氨氮不高。原水总磷和总氮有超标现象,说明原水存在富营养化。在夏季7月~9月这3个月东太湖水源地极易产生藻类繁殖现象,初步分析表明,原水有时存在一定的有机污染。因此,在确定净水工艺时应重点考虑对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去除和控制。庙港水厂出厂水水质如表2所示。
表1 原水水质Tab.1 Raw Water Quality
表2 出厂水水质Tab.2 Water Quality of Finished Water
1.2 存在问题及设计亮点
(1)水厂原水取自东太湖,原水水质较好,但在夏季易产生藻类繁殖现象,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在原水二甲基异莰醇(2-MIB)浓度较高时期,庙港水厂出厂水2-MIB较高。
(2)本工程考虑在现有预留用地建设对应常规处理的深度处理系统,以抗击水质突变,提高出水水质。但预留建设场地非常有限,还需向北侧围墙外征地才可以建设完成60万m3/d的深度处理系统。因此,考虑深度处理分步建设。
(3)分步建设应考虑结合厂区实际生产运行情况,确定本期工程深度处理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校核规模。
(4)考虑到厂区实际的运行情况,预臭氧接触池以及深度处理系统在细节设计及参数选择时,应考虑常规处理生产线的设置情况和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需求。
2 工艺方案对现状适应性研究
根据方案比选,考虑到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1]、藻类、藻类代谢嗅味物质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3],且工艺实践经验丰富、大规模运用工程实例多,运行维护简单,最终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后置式下向流”深度处理工艺作为最终方案。
2.1 厂区用地适应性研究
厂内预留建设场地非常有限。增设的深度处理系统中,60万m3/d规模配水井及预臭氧接触池的建设场地涉及现有水厂加矾间,需部分拆除改造。现阶段除了厂内生活区和机修仓库的北侧留有一定的建设场地外,无法落实新增地块的建设场地条件。
因此,根据厂区用地情况,深度处理采用分步实施计划:第一步,先期实施25万m3/d规模深度处理综合池,同步实施60万m3/d规模配水井及预臭氧接触池、臭氧制备车间及液氧站;第二步,落实征地后,再实施35万m3/d规模深度处理系统。
2.2 现状生产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现状一期25万m3/d规模水处理系统与35万m3/d规模水处理系统只在3组清水池后联通。实际水厂生产运行时,无论运行水量如何,2条生产系统全部投入运行。
因此,本期工程预臭氧单元需要考虑适应2条生产系统的通用性及配水要求,还需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增25万m3/d规模深度系统的作用。
2.3 预臭氧接触池适应性研究
60万m3/d规模预臭氧接触池及配水井考虑合并设置,前部为并列设置的15万m3/d规模4组预臭氧接触池;后部配水井通过堰板配水后分成3组,2组分别对应17.5万m3/d规模生产线,1组对应25万m3/d规模生产线。
考虑到能够完全适应按总流量控制臭氧投加量,原水流量的变化也均分于4组水池中,预臭氧接触池部分设置成4组均等,在后部对应生产系统分隔设置配水堰,通过堰长调节并设置跌落出水达到对应配水的作用。
2.4 深度处理系统适应性研究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期工程25万m3/d规模深度处理综合设施的作用,深度处理一期工程按照25万m3/d规模设计,但进一步计算复核适应到35万m3/d的处理水量。具体措施如下:(1)一次性实施现状一、二期常规处理与深度处理综合池进出水连接生产管线,包括切换阀门;(2)2组共6台水泵的提升泵组可以通过启用备用泵组形成六用,以适应到35万m3/d规模的提升能力;(3)复核臭氧接触池以及深度处理综合池的设计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规范;(4)水力输水水头也需考虑适应到总35万m3/d的输水能力。
水厂运行水量在35万m3/d左右时,一、二期常规处理后,水全部进入深度处理综合池处理。水厂运行水量达35万m3/d以上时,一期常规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水进入25万m3/d规模深度处理综合池处理;二期常规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水仍切换直接进入现有清水池运行。为便于运行切换调度,常规处理与深度处理系统连接的进出水管上,对应一、二期系统分别设置相应的电动阀门。
当深度处理改造二期工程35万m3/d规模系统实施后,通过阀门切换仍可保持2条生产线的独立运行。
3 改造工程总体设计
按照分步建设的计划,本工程考虑在厂区的西侧(现加矾间的南侧)拆除部分加矾间,集中设置60万m3/d规模的预臭氧接触池及配水井1座;在厂内沉淀池北侧(现翻砂堆场)集中设置60万m3/d规模的臭氧制备车间、液氧站。在厂区西北区域预留建设场地,合并设置1组25万m3/d规模的深度处理综合池,包括提升泵房、冲洗泵房及鼓风机房、后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及清水池。
深度处理系统生产及其他管线与水厂现有管道予以沟通,活性炭滤池冲洗废水及初滤水考虑纳入水厂现有回用池。同时,深度处理系统活性炭滤池后将新增加氯点1处。
图2 水厂深度处理工程(一期)平面布置图Fig.2 Layout of Phase I Advanced Treatment Project
4 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
4.1 预臭氧接触池及配水井
预臭氧接触池及配水井设置1座,设计规模为60万m3/d。预臭氧接触池和配水井合并设置。预臭氧接触池分为可独立工作的4组,每组规模为15万m3/d。结合现有水处理系统及前部原水生产管线布局,后部配水井通过堰板配水后分成3组,2组分别对应17.5万m3/d规模生产线,1组对应25万m3/d规模生产线。
预臭氧接触池臭氧接触时间为3 min,有效水深为6.0 m。臭氧曝气采用特制的射流扩散器形式,臭氧最大投加率为1.0 mg/l。臭氧接触池池顶设置触媒型尾气吸收装置。
4.2 深度处理综合池
本期工程新建深度处理综合池1座,规模为25万m3/d。深度处理综合池包括提升泵房、冲洗泵房及鼓风机房、提升泵房、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及清水池。
(1)提升泵房、冲洗泵及鼓风机房
设提升泵房、冲洗泵及鼓风机房1座,并附设变电所,设计规模为25万m3/d。
中间提升泵房分设2组提升泵为对称布置,提升泵采用混流泵型式,每组规模为12.5万m3/d,每组设提升泵3台,2用,每台水泵流量为2 800 m3/h,扬程为8 m,配电功率为110 kW,每台泵均配置变频调速装置。复核深度处理综合池适应处理35万m3/d水量时,每组提升泵3台同时运行。滤后水由2组提升泵分别提升,经出水堰跌落后再进入2组后臭氧接触池。由来水水量控制水泵调速装置。
活性炭滤池冲洗泵房内设冲洗水泵4套,3用1备,单泵流量为1 350 m3/h,扬程为8~10 m。配电功率为55 kW,每台泵均配置变频调速装置。
泵房内设置鼓风机3套,2用1备,每台鼓风机风量为4 400 m3/h,风压为40 kPa,配电功率为90 kW。
泵房内设置电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2套,起重量为3、5 t。泵房内设排水泵1套。
(2)后臭氧接触池
设置后臭氧接触池2组,每组规模为12.5万m3/d,臭氧接触时间3段均为4 min共计12 min。复核2组后臭氧接触池运行水量达35万m3/d时,臭氧接触时间3段共计8.8 min。臭氧最大投加率按1.5 mg/L考虑。每组臭氧接触池池顶设置触媒型尾气吸收装置。臭氧制备采用电源放电法制备,原理为氧气通过电晕放电区时被高速电子轰击,分解成氧原子后又被碰撞形成带3原子氧的臭氧。
(3)活性炭滤池
单座活性炭滤池规模为25万m3/d,滤池分为8格,双排布置,单格滤池过滤面积为154 m2,设计滤速为8.5 m/h,炭床吸附停留时间为14.3 min。复核活性炭滤池运行水量达35万m3/d时,滤速为11.9 m/h,炭床吸附停留时间为9 min。
反冲洗方式为单独气冲加单独水冲洗,气冲强度为55 m3/(m2· h),水冲洗强度为25 m3/(m2· h)。冲洗周期约为5~7 d/次。
颗粒活性炭对比了柱状破碎炭和压块破碎炭,最终考虑到压块破碎活性炭吸附效果好、价格低、强度也可达到使用要求而作为最终的采购产品。
(4)清水池
水厂现设有清水库3座,有效库容为10 000 m3的2座、有效库容为20 000 m3的1座,本工程考虑在后臭氧接触池及活性炭滤池下叠合设置清水池1座,有效库容为8 000 m3,有效水深为2.90 m,与现有清水库形成串联运行。本期工程清水库调节能力增加1.4%左右。
4.3 臭氧制备车间及氧气站
臭氧制备车间土建规模为60万m3/d。本工程共设臭氧发生系统3套,单套臭氧发生能力为20 kg O3/h(臭氧浓度为10%),满足60万m3/d规模前臭氧单元及25万m3/d规模后臭氧单元的臭氧加注要求。考虑采用液氧供应系统,液氧站的设置需满足其设置的相关规范要求。
臭氧制备车间内预留配套35万m3/d规模后臭氧活性炭建设的同时,考虑增设的臭氧发生器等设备的位置。
5 经济性分析
工程投资估算费用为18 732.95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5 060.59万元深度处理水处理系统增加的成本为0.284元/m3。经财务评价和工程效益分析,分析水价为0.43元/m3,此时的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7.30%,财务净现值为2 088.66万元(I=6%),投资回收期为11.85 a,均达到行业标准。
6 改造后处理效果
苏州吴江区庙港水厂深度处理工程(一期)完成后,苏州市水务局《关于加快实施自来水厂深度制水工艺改造的通知》得到了积极响应。改造后嗅味物质2-MIB出水浓度可以稳定在50 ng/L以下,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水专项的考核指标要求。改造前2013年—2018年水质指标和改造后2019年1月—2019年10月水质指标数据对比如表3所示,出水水质较仅采用常规处理系统时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表3 改造前后出厂水水质对比Tab.3 Finished Water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Reconstruction
7 结论
根据现有场地条件,苏州吴江区庙港水厂深度处理工程(一期)采取分阶段实施。为了适应现状生产系统和运行方式,对预臭氧接触池和深度处理综合池进行优化设计。改造后出水水质较采用常规处理系统时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出水耗氧量和氨氮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