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烛光照亮大凉山

2020-10-19牛江溶彭宗卫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0年9期
关键词:凉山州三峡支教

◎ 文 | 牛江溶 彭宗卫 编辑 | 王芳丽

会理县槽元乡黄柏小学二年级学生史红秀在音乐课堂上跟着支教老师学唱歌。 摄影/ 黄正平

金沙江穿流而过的凉山州,因特殊的历史、自然、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脱贫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开发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巨型水电站均位于凉山州境内。在多年合作开发水能资源过程中,三峡集团与凉山州建立了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企地关系。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始终秉承“四个一”水电开发理念,积极支持凉山州社会经济发展。

从2013 年起,三峡集团主动设立金沙江水电基金,专项用于包括凉山州在内的8 县1 市金沙江下游工程建设区、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帮扶和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爱心帮扶、能力提升、民生保障、产业扶持、和谐库区五大工程。特别是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从2016 年到2020 年,累计支持凉山州18.3 亿元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全力助推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

凉山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现代教育起步晚,受教育程度低,文化贫困与教育落后的马太效应凸显,可持续发展动力严重缺乏。据资料显示,2016 年底,凉山地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不到20%,初中文化程度不到10%,高中文化程度不到2%。彝区群众受教育程度更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 年。

文化和教育贫穷是金沙江地区全面小康路上必须多措并举根除的“顽疾”。为助力金沙江下游库区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峡集团谋划从教育帮扶入手,真正帮助金沙江下游地区群众摆脱贫困。从2017 年开始,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在四川凉山州开展试点,紧贴金沙江下游库区教育现状和需求,开展长达九个月的深入调研,形成了可落地、可推广、可复制的教育帮扶工作思路,确定实施“三峡教育帮扶”系列项目,包含三峡班班通、三峡烛光行动、三峡励志班、三峡奖学计划等4 个项目。通过完善硬件、改进软件、充实师资、激励学生,“四位一体”补短板、拔贫根,助力金沙江下游库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9 至2020 学年度烛光行动岗前培训 供图/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下左: 三峡教育帮扶支教志愿者招募现场,应者云集。 供图/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下右: 对三峡教育帮扶支教志愿者进行培训 供图/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雷波县一车乡瓦古村小学师生合影 摄影/ 黎明

三峡烛光行动 遇见最美支教老师

宋枫叶老师的科学课 摄影/ 马礼兴

“三峡烛光行动”向金沙江下游库区移民和贫困子女较多、师资缺乏的学校,培训和输送一定数量的支教老师,每名支教志愿者每年资助3.5 万元,弥补贫困地区师资不足,提高库区教育质量。

家住西昌市裕隆乡的宋枫叶老师在裕隆中心小学支教已满2 年,教小学高年级科学课。在宋枫叶来支教之前,裕隆中心小学从来没有过科班出身的科学老师,科学这门课都是语文和数学老师兼带完成。热爱科学的宋枫叶,从师范学校毕业那天起,就想找一个能够让她长期为孩子们教授科学知识的讲台。

“三峡烛光行动”,第一次让裕隆中心小学安排了专职的科学课老师,第一次让山区孩子们走进实验室动手做科学实验,第一次让裕隆中心小学孩子们接受了一门叫“科学”的课程。

2019 年,宋枫叶考取凉山州盐源县的公办教师,但她放弃了,依然在裕隆中心小学做支教志愿者。她说:“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就是科学。我爱自己的专业和家乡。”

除了对教育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真正让支教志愿者感动的除了孩子还是孩子。支教2年的杨联霞老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三次家访改变了一个叫廖小英的小女孩。

廖小英一家是从大山上自主搬迁到西昌市裕隆乡来的,父亲去世,妈妈常年有病,母女只懂彝族语言,听不懂汉语。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缺少关爱,很少与人交流,整个学年下来,听不到她说一句话。

疫情期间,杨联霞去给孩子送教材,骑着电瓶车一路打听找到她家。敲门无人应,家里传来电视剧的声音。继续敲门,妈妈才开门,廖小英见到杨老师扭头就跑,姐姐把她拉出来。廖小英的妈妈给杨老师讲家里的情况,邻居帮忙翻译,杨老师才听明白,他们家里条件很差,付不起教材费。杨联霞忙说教材是免费的,疫情期间不能让孩子荒废,接下来还要坚持上网课。

第二次家访,是学校因不能复课准备开通线上教学,杨联霞上门去通知廖小英准备上网课。姐姐主动开门,杨老师问她家里有没有网络。廖小英说自己不会写字,杨老师鼓励她先听网课,让姐姐平时在家里辅导她,疫情解除后,开学了老师还会把课本知识再讲一遍。

第三次去家访,是廖小英出来开门。读初中的姐姐已经开学了,妈妈端条板凳出来,让杨老师在院子里坐。杨老师跟小英妈妈聊家里的情况,关心地问家里有没有低保,建议给廖小英申请学校生活补助。彝族家庭特别尊重老师和医生,老师对孩子的关爱,让家长特别感动。临别时,小英妈妈转身从家里抱出一只大公鸡,非要送给杨老师。杨联霞说:“孩子正在长身体,公鸡留给孩子补身体。每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只要孩子身心健康,一定会慢慢长大成人!”

三次家访改变了廖小英的性格。疫情缓解,学校开学后,小英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过去在班上从来感受不到她的存在,现在开口说话了。全班60 多个同学都说她变化很大。

“不仅要用知识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灵,还要用爱去点亮他们,让孩子们内心充满阳光!”杨联霞说,支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感动,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自己。

西昌市裕隆回族乡兴富小学支教的马佳老师,是第二批“三峡烛光行动”选拔的支教志愿者。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马佳老师都非常喜欢,最让她开心的是“自己收获了爱心”。她说:“乡村小学与城市环境不一样,支教老师在乡村受欢迎程度更高。乡村孩子非常质朴,老师给他们一点关心关爱,他们都觉得十分美好!”

虽然没有机会去考教师公招,但是马佳感觉自己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们快乐,自己也收获快乐。“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同样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同样也是孩子们心中崇拜的人,只要能给他们传授知识,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马佳总是鼓励学生去做一个品行良好的人,她认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孩子们学会了做人,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她始终勉励自己,学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发每个孩子的兴趣和信心,“老师的责任就是去挖掘他们身上更多的优点”。

学机电专业的但崇瑞大学毕业后,到川投集团工作,几年后辞职到中国电信某分公司工作。虽有稳定的工作,可是怀揣着“支教梦”的但崇瑞一直不安分,他不断在网上寻找各种支教信息。2018 年,看到“三峡烛光行动”招聘支教志愿的信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面试,随后培训上岗。后来,他被派遣来到雷波县金沙中学,教八年级地理。

“过去外界都认为大凉山是野蛮地区,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两年,发现这里虽然教育基础薄弱,但多数家长很支持教育,他们用真情实意对待老师。我原来打算支教一年,但舍不得孩子们,就又留下来支教一年。我正在努力考教师资格证,我想留在大凉山地区。”30 岁的但崇瑞很热情地告诉记者,他在大凉山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迷上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会理县槽元乡黄柏小学支教老师李奇淇和她的“孩子们”。 摄影/ 谭勇

来自宁南县白鹤滩镇的孙正露说:“我们都很普通。在这里,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故事,学生的日常也是我们的故事。”

2019 年11 月13 日,对于在凉山州会理县槽元乡黄柏小学支教的李奇淇老师,是非常难忘的一天。上午刚上完《妈妈睡了》一课,李老师叫孩子们画一画自己妈妈睡觉的样子。当看到一个叫珍珍的彝族小女孩画的画时,她觉得有些熟悉。小珍珍贴近李老师耳边,小声说:“我画的是您睡觉的样子,我可以叫您妈妈吗?”“当然可以呀!”李老师有些惊喜。

“李妈妈!李妈妈!李妈妈……”老师话音刚落,班上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叫起来,簇拥着他们的“李妈妈”。

“这是对我2 个多月支教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力量,我要更加用心地呵护我的孩子们。”李老师把孩子们紧紧拥在怀里。

同在黄柏小学支教的龚梅,也有类似的经历。2019 年中秋节前夕,龚梅老师提醒孩子们记得回家吃月饼,孩子们一脸茫然,问她“月饼是什么?”“月饼是什么味道?”老师心里有些酸楚,托人从县城买来月饼,和孩子们一起坐在学校操场上,边赏月,边吃月饼,边讲中秋节的故事。

“龚老师,我的妈妈和您一样漂亮,我今晚一定会梦见她!”龚老师刚讲完嫦娥奔月的故事,一个叫茂盛的彝族小女孩有些哽咽地说。

后来,龚老师特地去这个彝族女孩家做了一次家访。原来,小女孩父母都不在人世了,只有奶奶和她相依为命。从此,龚梅老师就义务地担起了茂盛妈妈的角色。

琴声响起,大山的孩子唱出心中的歌。

凉山州德昌中学的支教老师与当地老师交流 摄影/黄正平

“原来钢琴的声音是这样的呀!”“感觉每一个音符都会跳舞,好神奇呀!”“老师,您唱歌真好听,还能唱一遍吗?”

下课铃响了,凉山州西昌市西乡乡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意犹未尽,围着他们的音乐老师叫她再唱一支歌。

在凉山州西昌市西乡乡中心小学支教的志愿者彭薇,多才多艺,能弹钢琴、能教识谱、唱歌也好听。刚来时,彭薇发现山里孩子从来没有上过音乐课,就主动包下了全校一至六年级8个班的音乐教学。看到学生们非常喜欢上音乐课,她向学校申请,启用了一个荒废已久的教室,与孩子们一起动手打造成一间全新的音乐室。从此,学校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孩子们有了真正的音乐课。

西昌市西乡乡中心小学支教老师彭薇的音乐教室。 供图/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课余时间,孩子们总缠着彭薇教他们唱歌跳舞,喜欢和她在一起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一个彝族学生还给彭薇老师起了一个好听的彝族名字——阿平妮扎莫。在彝语中,“妮扎莫”是善良、爱笑、漂亮女孩的意思。

2019 年秋季开学,凉山州雷波县汶水镇香樟苗圃希望小学迎来5 名支教女老师。她们是“三峡烛光计划”的支教志愿者克尔真木、吉斗莫色各、邓佳、王雪梅、孙正露。他们的到来,让学校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学校6 个年级6个班,原来总共只有6 名老师。支教志愿者的到来,让学校老师的数量增加到11 名。

对于师资一直缺乏的汶水镇香樟小学来说,一次性派来5 名支教老师,校长程永强显得非常开心。“感谢三峡集团大力支持,一下子给我们派5 位优秀支教老师。他们有激情、有梦想、有动力,教学方法很新颖,让山村孩子看到了希望,在无数孩子心底激起了浪花!”

上课没几天,支教老师们就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就在同一天,六个年级每个班上的请假学生都超过10 个,六年级学生请假人数超过一半,新课根本没法上。后来她们了解到,长期以来,学生们经常会以“带弟弟妹妹、放羊养猪、亲戚结婚”等等理由,请假逃课,家长和学校也习以为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5 位老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在每个班上举办特殊班会,用生动的故事和启发性案例,循循善诱,讲述读书上学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情感上感化和启发孩子们。

由于政府实施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很多十几岁孩子一上学就得按年龄编入到高年级上课,多数孩子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学习成绩远远跟不上。针对这种情况,几位支教老师反复商量,将这种“高龄”学生调到低年级,一方面让他跟着低年级上课,另一方面,让老师为他们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几个老师共同辅导,让后进学生循序渐进地跟上来。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逃课的孩子越来越少,上课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山谷间的读书声越来越爽朗。五位支教老师被比喻成“五朵金花”,她们的故事在大凉山峡谷里传开。

很多支教志愿者在完成一年支教生活时,满心祝愿三峡集团越来越好,祝愿三峡烛光行动越来越好,感谢三峡集团让他们“遇见最好的自己”。支教老师蔡静说,祝愿三峡集团再创辉煌,同时为大凉山地区输送更多的支教老师。支教志愿者毛你作已经支教两年。她说,自己用一段不长的时间做了一生无悔的事,希望三峡烛光行动越来越好。

7 月26 日,2019 至2020 年度的126 名“三峡烛光行动”支教志愿者完成支教工作,在西昌举行总结会。他们多数都在凉山的9 个县市艰苦、偏远的村级小学教学,一支粉笔,两盏明灯,坚守着她们的灿烂理想,书写着属于他们人生中一段精彩的故事。

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得益于教育扶贫走出大山的学生,回到家乡、反哺桑梓,走上讲台,帮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努力追梦。也有很多受到三峡公益理念感召的高校毕业生,志愿选择、勇担使命,把个人职业追求融入大凉山教育振兴事业中。这些志愿者为脱贫攻坚决胜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志愿者将离开讲台,去开启新的事业;一部分志愿者仍留在讲台上,继续支教。

2020 年,三峡集团加大帮扶力度,再资助选拔200 名支教志愿者。7 月29 日,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公示2020 至2021 年度三峡烛光行动支教志愿者名单,经过三轮面试,已录取121名志愿者,即将签订意向支教服务协议。他们将分赴大凉山和金沙江边各地,用爱、用知识、用智慧去浇灌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

一年一度,一批批志愿者辛勤、无私的奉献和优异表现,让项目各方和社会各界对“三峡烛光行动”的认可度逐步提高。一大批支教志愿者,被大山的孩子亲切称为“烛光妈妈”和“造梦人”。支教老师的到来,既弥补了贫困山区师资数量的不足和解决了结构失衡的问题,更给当地学校带去一股股蓬勃朝气,他们用爱、知识和智慧,为大山里的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三峡励志班让山里娃放飞梦想

向三峡励志班的同学们发放生活用品 供图/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2018 年,西昌市民族中学首次开办“三峡励志班”初中班、高中班各一个。凉山州民族中学809 班是全州开办的第一个初中“三峡励志班”。班上共53 人,其中19 人是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的移民学生。

一个励志班,有4 个民族的孩子,年龄参差不齐,由此可见整个凉山州的教育现状:多民族、多风俗、多语言。他们的语言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加强民族融合?如何让孩子们和时代接轨?这些都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学生们都很淳朴,我经常被他们感动。”809班班主任李芳家住在学校后面的家属楼,几乎全天候跟孩子们在一起。“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家长,更是他们的朋友。”

“励志班”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贫困家庭孩子比较多,他们善良纯朴,学习非常努力,而且品行好,有礼貌,最让语文老师孙莉感动的是“这个班有凝聚力”。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孙莉对三峡集团通过公益手段大力资助凉山地区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做法非常称赞。她说,三峡集团给孩子们提供很多物资和精神上的帮助,班上孩子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老师也能处处感受到孩子们质朴和爱心。

在学生宿舍区,校长介绍这一年发生的变化:“学校修建厕所时,想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装了冲水马桶。后来发现很多来自山区的孩子不会用,冲水扳手经常坏,维修跟不上。我们就整修成了定时统一冲水的老式厕所,文化融合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学校的老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当好临时家长,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住、吃都安全,让家长们放心。”励志班的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这得益于校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真正的扶贫是扶智和扶志,教育扶贫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好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改变,才能改变一个家族。”在校长和老师心中,呵护每个孩子的梦想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凉山州民族中学三峡励志班的孩子和他们的班主任李芳老师。 摄影/ 谭勇

2019 年,雷波县民族中学也开办了一个初中“三峡励志班”,全班49 名同学来自雷波县各个乡镇,其中25 个学生来自金沙江下游水电移民家庭。

考进民族中学“三峡鼓励志班”的孩子,有的第一次看到篮球场和乒乓球桌,有的第一次穿上统一的校服,有的第一次学说普通话,有的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图书馆”的地方。“三峡励志班”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打开人生的“第一扇窗”。

每天早上6:30,班主任王世美老师会准时到校,带领学生跑操,她想通过体育成绩提高,带领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第一学期,王世美老师训练班长和体育委员,带出7 个班委,再加上9 个课代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王世美靠这个“班底”支撑着班上的日常管理。

左上:三峡励志班的学生 摄影/ 黄正平

左下: 2018 年10 月,凉山州民族中学高中部开展三峡高中励志班第二次素质拓展活动。 供图/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王世美这样做,是因为她同时要完成两份工作。学校安排的日常班主任管理工作要做,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对“三峡励志班”班主任还有一套更加细致的管理要求。王善美称自己“是一个做事认死理的人”,走到哪里都为孩子们考虑。平常教学工作中,她要带2 个网班、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有时候一天累下来,话都不想说”。从接手“三峡励志班”那一天开始,她感觉自己担子重、责任大,生怕亏欠孩子们。

“感谢三峡集团对孩子们的资助,作为老师我希望孩子们有感恩意识,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她说。

右:三峡励志班宁南白鹤滩中学学生尹梅在家向妈妈学刺绣。 摄影/ 黄正平

2019 年,“三峡励志班”逐步拓展到宁南县、雷波县、会理县城区的优质中学,共开办8 个班。2020 年,拟将增加开办9 个班。

为帮助三峡励志班学生搭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三峡励志班”初中、高中学生加强交流,三峡集团资助“三峡励志班”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2020 年7 月29 日至8 月4 日,来 自 雷 波县民族中学、宁南县三峡白鹤滩学校、宁南县宁南中学、宁南县初级学校、会理第一中学、凉山州民族中学的三峡励志班的60 多名师生赴西昌市、冕宁县、成都市、广汉市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走读红色文化,探索科技魅力。

“三峡励志班”成为当地学生眼中的“明星班”。很多孩子因为加入“三峡励志班”,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见到图书馆;孩子们在“三峡励志班”不仅比学赶追,成绩不断进步,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

三峡班班通山区学校用上一体机

2018 年12 月,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在德昌县第三中学介绍三峡班班通教学一体机如何使用。 供图/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走进西昌市裕隆乡中心小学,教室里黑板的中心被教学一体机替代。一体机上投影的是学生的试卷,老师站在一体机旁小巧的投影仪边指着试卷进行讲解。自然课堂上,一幅幅璀璨的星空图片显示在一体机上,老师准备给孩子们讲解星空。

这一幕,正是“三峡班班通”项目给凉山州各地基层学校带来的普惠。

“三峡班班通”项目着眼于打造远程互动、信息交换、资源下载平台,提升移民子女就读学校“互联网+”进程,实现多媒体远程互动教学,建设“数字校园”,让孩子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峡班班通”项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补充。在教育专家的推荐下,大凉山各地乡村老师把城市学校的优质课资源带到乡下孩子们面前,从安宁河谷覆盖到凉山州东五县,从而推动各县教育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从项目班使用,再到推动项目学校整体使用,再到推动整个县,三峡班班通影响了一种教育生态。” 凉山州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荣敬龙说。2020 年招标采购中,三峡集团再次对“三峡班班通”项目的功能和视频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后可以让外出打工的家长远程参加家长会,甚至与自己留在偏远山村读书的孩子对话。

裕隆乡中心小学一共安装了6 台教学一体机,“有了一体机,不仅老师讲课更便捷更有趣味性,孩子们学习也更主动了。”裕隆乡中心小学校长马礼兴说。

在会东县第五小学,“三峡班班通”从无到有,从使用不熟练到经过专业培训,逐步积累日常教育教学经验,开展赛课,成为学校师生喜爱的教学辅助工具,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三峡班班通”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屏幕,被学生们惊呼为“神奇黑板”,过去沉寂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了。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了校园。

近三年来,在三峡集团公益资金的支持下,“三峡班班通”项目从2.0 版本到3.0 版本,再到如今的4.0 版本,一直往前推进。目前,凉山州共有100 多万名学生,几万个班级,实现了10M、100M 光纤入校,大凉山腹地的乡村孩子能够与大城市孩子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谈起“三峡班班通”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改变,云南省元谋县第一中学“三峡励志班”班主任姚冯兵老师一口气说出了五个变化: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三峡班班通”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焕然一新的课堂气氛,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二是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强。“班班通”设备具有交互性,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三是学生学习效率更高。“班班通”交互式多媒体触摸一体机进入课堂,改变了单调的黑板手写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液晶大屏幕显示,省时省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四是信息资源更加丰富。“班班通”使教室实现了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使课堂因为载入了多种多样的视频、音频、图案而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的知识量更加丰富;五是课堂上学生的笑脸更加灿烂。利用班班通的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动态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同学们更加自信。

2019 年5 月,“三峡烛光行动”专家督导工作组徐玲老师(来自成都市天府新区第五小学),在德昌县麻栗小学督导和上示范课。 供图/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上: 2019 年7 月,在凉山州教育局开展由三峡班班通教学一体机说课决赛。 供图/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下: 2020 年6 月,西昌市裕隆回族乡中心校的班班通教室。 摄影/谭勇

三峡奖学计划助移民子女圆大学梦

三峡奖学计划资助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邹志欢暑期帮妈妈采摘桑叶。 摄影/黄正平

三峡奖学计划资助的学生邹吉倩在白鹤滩库区宁南县华弹镇家中学习。 摄影/黄正平

扶贫先扶智(志),治穷先治愚。教育扶贫带来的切实成效,春雨润物般地影响着贫困群众,激活他们对教育价值的认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孩子有出息,生活有希望,未来有奔头,这些现实观念激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2018 至2020 年,三峡集团共资助3500 万元教育基金,帮扶凉山移民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圆大学梦。

“三峡奖学计划”不仅为家庭困难大学生提供资助,还关注受助学生的成长,通过开展联谊活动、建立公益服务积分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力所能及地参与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受助大学生不仅出色完成学业、不断丰富自己,还热心公益、积极回报社会,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2018 年,罗大翠通过“三峡奖学计划”进入向往已久的大学学习中医专业。她对未来有自己的打算:“毕业后,回到家乡,治病救人。”

学有所用,回馈故土,是很多像罗大翠一样从大凉山走出去、期待再回家乡的大学生的志向。

“三峡奖学计划”如春雨润物一般,悄悄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念和行动。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学生邓萍娥,家住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下排社,是溪洛渡水电站库区移民。邓萍娥家里经济困难,近几年家里因为各种突发情况,外借加外贷高达二三十万。拿到“三峡奖学计划”这笔奖学金,邓萍娥将这笔钱一部分用来交学费,一部分用作生活费应急。在校期间,邓萍娥表现十分优秀,她参加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参与前列腺癌的研究。除了每周两次在华西医院病床见习,她每周还作为志愿者在华西医院听力中心工作。邓萍娥说:“三峡集团提供的奖学金能让我在校期间安心学习与生活,从现在到以后,我都会认真学习,追求上进,坚持做志愿者,力所能及回馈社会,不会忘记‘三峡奖学金’对我的帮助!”

小时候并不太懂“感恩”的凉山大学生贾巴小发,在受到“三峡奖学计划”资助的那个时刻,他才真正读懂得感恩的含义。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他主动来到家附近的乡卫生所,背起消毒喷雾器,拿起体温计,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支援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凉山腹地,昼夜温差大,他自带被毯,晚上睡在乡卫生院。他说:“我是‘三峡奖学计划’的受益学生,正是三峡集团的帮助让我对感恩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正是这种认识促使我成为支援抗疫的志愿者。十分感谢‘三峡奖学计划’,让我懂得感恩,成为了志愿者。支援抗疫工作让我发现,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力所能及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先晓钵来自云南省武定县的一个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家庭。他从小就听到国家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建设的消息,耳濡目染让他对水电发展产生了兴趣和感情,高中毕业考大学,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专业的一名大学生。他说:“我很感激三峡集团给予我的资助,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从小我就觉得建设大坝是一项伟大事业,我一直将三峡集团的工程师作为奋斗目标,努力追赶他们的脚步。日后若学有所成,我愿意为三峡集团尽绵薄之力!”

西昌市西乡乡支教老师与学生们 摄影/黄正平

三峡娃娃行托起少年儿童的成长梦想

三峡娃娃行 摄影/黎明

青少年是农村脱贫的重要智力支持,服务青少年成长是开启精准扶贫的力量源泉。

自2011 年起,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办公室组织贫困地区近3000 名少年儿童走出大山、走进大国重器,先后参观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水电站,通过工程参观、文艺汇演、读书会、大坝写生等多种形式,让库区师生进一步认识三峡集团,了解三峡文化,见证大国重器,感受伟大发展成就,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组织四川省凉山彝区少年儿童前往首都北京,参加升旗仪式,参观北京天安门、故宫、长城、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组织云南怒族、普米族、景颇族少年儿童前往湖北宜昌,参观三峡工程,感受大国重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马海尔且是凉山州昭觉县竹核乡中心小学六年级2 班的学生,父亲常年生病,家里八口人,依靠两亩地生活。三峡集团资助马海尔且和同学赴北京参观学习,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坐飞机。“我以前只到过县城,在山里我只见过飞机飞过我的头上,从没想到我也会坐飞机。”从北京参观学习回来,马海尔且说,“山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

2019 年7 月,四川省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小学 12 岁的吉诺艾薇第一次走出大山,参加三峡集团组织的“三峡娃娃行”活动,参观三峡工程所在地。吉诺艾薇是个漂亮的彝族小姑娘,她的家乡安哈镇离西昌市泸沽湖很近。吉诺艾薇的家在大山深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田里种的是土豆和玉米。姐姐大学毕业后在凉山州昭觉县当公务员,哥哥在四川广元上大学,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艾薇说,她们村子里这几年修了水泥路,村里的学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感谢祖国这么用心培养我,改变我的家乡”。

跟吉诺艾薇一样,凉山州会理县会理一中 14 岁的宋鸿杰也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三峡娃娃行”夏令营活动。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出会理县 。宋鸿杰家住在会理县太平区槽元乡马龙村三组,家里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种烤烟维持生活。第一次看到三峡大坝,宋鸿杰说非常壮观,很震撼,和新闻里看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他说长大了想当一名飞行员,在数千米的高空俯瞰祖国,一定很美,很壮观。

三峡集团“童心圆——库区娃娃三峡行”系列活动,得到库区群众一致好评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肯定,2016 年12 月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2018 年2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 家单位评为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19 年,“三峡娃娃行”宜昌水电夏令营,共有28 名彝族学生参加 。 摄影/黎明

三峡集团举行的金沙江库区娃娃向家坝行主题实践活动。 供图/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办公室

三峡再行动助力“学前学会普通话”

学前教育落后是凉山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

作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州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民族地区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彝(藏)族群众习惯使用彝(藏)语交流,全州学前儿童中,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的现象极为普遍,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大部分学前儿童不会普通话。

为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孩子“语言关”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5 年10 月,凉山州创新实施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培养目标的“一村一幼”计划,截止2019 年底,全州共开办村级幼教点3069个,设立教学班4036 个,招收幼儿12.85 万人,选聘辅导员7975 人。

为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教育脱贫攻坚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8 年5 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为目标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

按照“先行试点、总结优化、全面推广”的实施步骤,试点工作率先在全州17 县市2724 个村级幼教点实施,惠及11.28 万学前儿童。2019 年9 月起,“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全州幼儿园(幼教点)全面实施,覆盖全州17 县市3895个幼儿园(幼教点),惠及26.96 万学前儿童。2019 年10 月,行动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三峡集团全面助力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2020 年三峡集团新增支持四川省的5 亿元脱贫攻坚资金中,专门安排1.1 亿元支持凉山州11 个深度贫困县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主要用于新建、改建幼儿园和幼教点、购置电视机、播放器、取暖设备、电脑、“学普”小喇叭、教玩具及图书等,帮助儿童学会普通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夯实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凉山州三峡支教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