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蓝光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2020-10-19周利红
周利红
(河南省巩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巩义4512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病症可在1周开始消退、2周左右消退干净[1];而病理性黄疸如控制不佳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目前有效方式多为蓝光照射治疗,或进行合适药物治疗,需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可行的治疗方案[2]。我院采用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日龄2~19 d,平均(9.50±2.25)d;体质量2.3~4.0 kg,平均(3.1±0.3)k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日龄3~17 d,平均(9.47±2.00)d;体质量2.4~4.0 kg,平均(3.2±0.3)kg。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同质性,可用于研究。
1.2 入组标准 (1)诊断标准:患儿皮肤、面目发黄;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STB)超过205μmol/L[3]。(2)纳入标准:经新生儿监护人同意并签订协议参与本研究;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未合并重大疾病。(3)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肺炎;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存在肢体残疾;对治疗相关药物过敏;存在蓝光治疗禁忌证。(4)脱落与剔除标准:治疗过程中对药或蓝光照射不耐受;临床资料不完善。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间歇蓝光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国药准字S10970104)1 g溶于温牛奶或温水中服用,每天2次;再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脱掉患儿衣物,使用黑布遮住眼睛、肛门、会阴等部位后,将患儿置入蓝光治疗箱中,治疗波长设置为440~450 nm,温度设置为28~30℃;照射5 h,中间休息3 h后再继续照射,每天治疗3次。对照组单纯给予间歇蓝光疗法,治疗方案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5 d采集患儿静脉血,进行STB水平实验室检测并比较。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研究期间发生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发热、皮疹。
1.5 疗效判定标准[4]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黄染相关症状完全消失,血清STB水平回归至正常范围为治愈;黄染症状绝大部分消退,STB水平明显降低为显效;部分黄染症状消失,STB水平有所降低为有效;黄染症状、STB水平改善不大或加重为无效。将治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TB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1 d、3 d、5 d后血清ST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TB水平比较(μmol/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TB水平比较(μmol/L,±s)
?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较对照组的45.00%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新生儿科常见病,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病起病急,病症持续时间比较长,且诱因繁杂。新生儿血液中迅速升高的胆红素可能通过未发育完善的血脑屏障,增加胆红素脑病、听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概率达50%~70%[5],且严重者可能诱发死亡。尽早积极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降低STB水平至关重要。临床经验总结,新生儿血液内胆红素形成的原因与渠道多样,理论上平均每公斤体质量胆红素含量达到8.8 mg[6]即可判定为高胆红素血症。而新生儿机体器官代谢能力相对不足,肝细胞与胆红素结合后的产物通过排泄途径的能力降低,极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影响胆汁排泄系统的功能;同时肝脏位置的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转运胆红素的能力相较低下,相对而言结合胆红素量变少,未结合胆红素进入到肝细胞的能力不足,继而胆红素结合能力也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是一种分解酶,分布于新生儿肠腔内,对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产生分解作用,促使结合胆红素至未结合胆红素过程转变,从而使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在肠-肝系统中循环能力提高,最终形成血液中各类型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的局面[7]。基于胆红素体内代谢特点,间歇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通过分解患儿体内浅层游离的胆红素,并促使胆红素分解物经由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达到消退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8]。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认证,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需控制好辐射量与治疗时间,避免对患儿机体的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
新生儿肠道内益生菌辅助作用较为缺乏,即使应用蓝光照射后游离胆红素得以分解,但排出受阻后胆红素转变为粪胆原、尿胆原促使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吸收迅速升高,实际治疗效果受到压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药物中包含的三种活性菌均是对肠道有益的菌群,可调节内环境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也对患儿失衡的肠道内菌群进行调节,同时活性菌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乙酸、乳酸等)可维持肠道内的特殊环境(即酸性环境),改变有害细菌赖以繁殖、分化、生长的环境,推动肠道功能性蠕动,加快胆汁的排泄进程,从而使患儿血液中的白蛋白与胆红素更快相结合,减少血液中游离的胆红素[9]。间歇蓝光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同时应用后,既可保证胆红素的分解,又能保证相关分解产物的排泄顺利度,因此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两个时间段的STB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联合用药同时还能降低蓝光照射后导致的腹泻等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间歇蓝光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协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可行的,两者治疗相辅相成,能有效减低患儿血清STB水平,控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给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带来较好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