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手术方案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2020-10-19毛利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稳定型股骨髋关节

毛利娟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新乡453000)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包括粉碎性骨折及逆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于该病的治疗,手术是临床首选方案,但关于术式选择还存在一定争议[2]。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在临床应用较为成熟,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较好[3]。但临床关于两者之间对比的相关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3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男7例,女8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1.45±3.22)岁;左侧6例,右侧9例。B组男8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1.42±3.44)岁;左侧7例,右侧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具有手术指征;知情同意书由患者自愿签署。(2)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凝血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法

1.3.1 A组 采用THR治疗。硬腰联合麻醉,后外侧入路,切口长约16 cm,依次切开,暴露股骨粗隆间骨折部位及股骨颈底,在小转子上方1 cm处进行垂直截骨,在大转子侧进行纵向截骨,将股骨头取出,处理髋臼及周围组织,并保留重要肌肉及组织。扩股骨髓腔,试模,对骨折进行修复,彻底冲洗骨髓,填塞骨水泥,保持前倾角,对关节假体安装,将多余骨水泥清理,凝固后,对假体进行测试,对于移位大转子骨折,采用钢丝或不可吸收线进行固定。

1.3.2 B组 采用PFNA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在C臂X线机下进行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切开股骨大转子近端皮肤,切口约5 cm,钝性分离外展肌,透视下与大转子定点前1/3与后2/3交接部位开口,插入PFNA主钉,沿导向器将导针于股骨颈钻入,对导针位置透视,确认其在股骨中央,插入螺旋刀片,拧紧尾盖,锁紧螺旋刀片,锁紧远端锁钉,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4]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并发症(骨不连、固定失效、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则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

2.2两组Harris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rri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Harris评分对比(±s)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较为高发,而老年人群多合并骨质疏松症,骨质条件较差,一旦跌倒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且多为不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5~6]。临床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THR及PFNA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但关于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且术后Harris评分比B组高,而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与PFNA相比,THR治疗可缩短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PFNA是一种依据生物力学采用螺旋刀片对股骨颈固定的髓内固定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采用螺旋刀片可更紧密压缩松质骨,有效防止骨质旋转及内翻畸形,将骨折的稳定性增强,但术后下床时间较长,髋关节功能恢复缓慢。而THR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为适用,尤其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因人工假体与人体的解剖学特性更为符合,患者在术后可获得较为良好的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利于患者及早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使长期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减少,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同时THR适用于内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等情况,是一种补救术式,但也具有创伤大、对患者的软组织损伤严重、术中出血量较多的缺点[7~8]。因此,对骨质疏松较轻及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采用PFNA固定并在术后给予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而对于基础疾病不严重患者,经抗感染、维持生命体征后,可采用THR进行治疗,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9]。但因本研究入选病例较少,随访时间短,后期应扩大样本,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综上所述,与PFNA相比,THR治疗可缩短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稳定型股骨髋关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