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思考

2020-10-19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民航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际航空枢纽货运

□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李 斐/文

加快建设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既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的重要任务,也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保障生产生活有序运行的现实需要。然而,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还存在航空货运结构占比较低、航空物流网络体系不完善、航空产业链支撑不强等挑战。建议从打造多通道协同的航空物流网络体系、强化生产和消费双驱动的航空经济“生态圈”支撑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

疫情期间重庆航空货运情况

短期来看,疫情导致航空货运市场运营压力增大。然而,随着复工复产以及受生产时间要求等因素影响,航空货运或将快速恢复。

根据民航局发布数据,2020年4月,我国共完成货邮运输量48.4万吨,同比下降19.4%,降幅较上月收窄3.9个百分点;全货机货运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完成23.7万吨,同比增长31.1%。同期,重庆完成货邮运输量3.09万吨,同比下降0.35%。目前,重庆航空货运量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重庆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面临的挑战

(一)航空货运结构占比较低

按民航局统计数据,2019年重庆航空货邮吞吐量41.3万吨,同比增长7.4%,增速排名全国第19位;据2019年各省市统计公报数据,重庆航空货运量和航空货运周转量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剔除水运对货运结构的影响,重庆航空货运占比约0.015%,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0.019%,广州为0.153%,深圳为0.455%,成都为0.21%;重庆航空货运周转量占比约0.19%,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0.28%,广州为6.04%,深圳为4.57%,成都为3.66%。

(二)航空物流网络体系不完善

一是全货机航线相对较少,航空货运网络竞争力不强。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全货机航线只有13条,远低于上海的79条、郑州的34条;国际(地区)全货机航线数仅为郑州一半,东南亚、北美航线存在短板和空白,部分地区航班频次不够。腹舱带货的客机航线虽发展提速,较周边成都、昆明等机场竞争力仍较弱。二是高铁线路缺失,货物多式联运体系尚不健全。从全球来看,已有120座机场实现空铁联运。重庆虽已开始推行卡车航班,探索“航空+公路”多式联运,但高铁线路缺失,无法实现具有经济性的“航空+高铁”多式联运高效衔接,导致航空货运服务半径较为有限。

(三)航空产业链支撑不强

其一,重庆航空货运主要依托笔电、手机等IT产业,航空货运产品单一、对IT产业依赖性强且存在显著的淡旺季特征,导致航空物流需求不稳定。近期,日韩疫情加剧,原材料供应受阻,对重庆市笔电产业和航空物流需求的影响更为明显。其二,缺乏货运主基地航空公司,航空货运主要依托顺丰重庆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重庆营业部等运营主体,航空物流运营主体“小、散、弱”,整合资源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限。以广州为例,有南航货运作为主基地航司,已形成广州白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广州航空港物流有限公司、广州隽丰航空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多家航空物流运营主体,且部分企业由机场控股或参股。

(四)航空货运运力不平衡

重庆航空货运主要为腹舱带货方式,疫情下受客运停航影响严重,海外货运运力的响应严重不足。由于航空运力紧张,前段时间重庆市由EMS承运的118单、货值31万美元的医用物资,在韩国机场滞留数日才得以解决。另外,目前重庆高峰小时起降航班虽批准54架次,但高峰小时起降架次仅放量至51架次,批准量尚未完全释放。即使按照高峰小时起降54架次,三条跑道利用率尚不足70%,大大制约了机场直接和间接货运运力。

(五)航空物流服务效率待提升

重庆江北机场航空货站处理货物量大,大多仍依靠人工搬运和收发货物,仓库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航空货物仍然采用传统人工处理标签,无法实行条码化智能处理。航空公司之间的货运信息系统不兼容、不标准,尚未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

(六)针对性扶持政策缺失

目前,暂无统一的航空物流补贴政策。以陕西省为例,推出一揽子政策,吸引海航集团旗下海航现代物流集团落户西安。以四川省为例,针对成都航空货运存在的缺乏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国际货运航线少、航空货运中转量小等问题,实施《促进成都航空货运发展的扶持政策》等支持政策。

(3) 伴有症状的T波一过性高尖呈“帐篷状T”或一过性倒置呈“冠状T”,持续1 min;两次发作间期≥1 min。

加快建设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构想

(一)打造多通道协同的航空物流网络体系

疫情期间,鼓励拓展货运航线和适航货物紧急包机运输业务,对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客运定期航线腹舱运输和执行电子信息、抗疫物资等紧急空运任务的全货机包机给予财政补贴。远期以建设交通强国试点和国际航空枢纽为契机,推动国际航空货运战略通道与西向中欧班列(重庆)、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发展,构建向西以德国为中转枢纽,向南以新加坡为中转枢纽的空中“丝绸之路”中转网络体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研究探索重庆、新加坡等多方共建基础设施及航空网络体系的模式及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渝北航空物流分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部分重点项目纳入2021~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核心要素。

(二)强化生产和消费双驱动的航空经济“生态圈”支撑

依托两江航空产业园、空港工业区等平台,持续引进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打造临空高端制造业基地。以“物流通道+冷链产业”为切入点,落实好中央冷链物流发展试点工作,引导形成以机场枢纽为核心的冷链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把握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发展契机,推动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利用好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平台,加强航空领域合作,以资本为纽带强化新加坡樟宜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及航司在航空全产业链的合作关系,打造航空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三)多元化培育壮大航空物流市场运营主体

参考重庆渝富集团控股西部航空运作模式,研究控股海南货航或其他货航打造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方案及实施路径。市级层面牵头,联合重庆机场集团、重庆国际物流集团、国货航、顺丰速运等优势资源共建航空物流公司,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货运运营主体。积极引入实力强、信誉好的航空货代企业,促进航空物流和生产制造业深度融合。

(四)构建以经济性为根本的“航空+”多式联运平台

支持“全货航+腹舱带货”国际航空货运集散分拨模式,以全货航实现点对点大批量低成本运输,以腹舱带货保障点到面快速分拨。抓住疫情后基建投资建设机遇,推动成渝等高铁线路引入机场,加快布局建设以江北机场枢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补齐国际航空枢纽多式联运硬件短板。参考日本“航空+城际”、成都“航空+高铁”空铁联运模式试点,基于重庆高铁及市域铁路运营现状,积极研究并设计具有重庆特色的线上线下“空铁联运”产品。持续推进卡车航班运行模式。加快开展装载设施、单证、安检等标准化建设工作。

(五)提升航空物流智能化服务水平

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应用,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数字化、自动化水平。推动智慧航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航司、机场、货主等多主体航空物流信息兼容共享。深化国际通关协作,完善与航线互通国家、地区海关、检验检疫、标准认证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的智慧航空口岸。

(六)打造创新驱动的航空物流城

用好用活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创新引领政策优势,研究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创新驱动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模式与路径。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探索重庆与新加坡共建航空自由贸易港,推动更深层次的创新与开放。建设集免税商贸购物、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打造高端免税消费商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打造航空产业欧亚供应链配置中心、高端商品贸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人才集聚中心、数据信息管理中心,推动形成创新型航空城。

对重庆机场集团融入推进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的对策建议

重庆机场集团作为建设重庆国际航空枢纽、航空型国际物流枢纽的重要参与主体,具有一定的平台、资源优势,建议以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构想为参考,主动融入推动重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

(一)筑巢引凤,充分用好用足江北机场保障资源

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保障能力达100余万吨,远期可达300万吨以上。虽然短期需求与供给能力间存在较大空间,但参考《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数据,2035年重庆建成国际航空物流转运中心,年货邮吞吐量将达350万吨。因此,建议近期重点工作侧重于整合和用好存量资源,充分挖掘既有优势,提升航空物流服务水平,远期适时谋划布局全货运机场。

(二)主动布局,谋划参与共建重庆航空物流公司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货运市场运营主体是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核心要件。重庆机场集团在航空物流运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和资源储备,一方面,可研究成立机场货运公司,在地服公司外独立运营,用好进境水果、生物医药等口岸资质,加快构建航空物流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可发挥货站处置、货运仓库等资源优势,加强与国货航、顺丰、京东等合作关系,依托混改契机推动共建重庆航空物流公司。

(三)内部挖潜,提高重庆航空物流服务保障水平

重庆机场集团作为航空物流服务的保障单位,需要着力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水平。一方面,需加强与海关、企业等各方主体沟通协作,切实把握企业实际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可优化货物进出口流程,建立航空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争取做到货物安检“随到随检”,解决进出库货物分拣、货物称重设施布局不合理、内部货车停车和出入通道不畅等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另外,还有必要将智慧物流作为四型机场建设的重点工作,推动内部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打造智慧便捷的航空物流服务体系。

(四)探索创新,与新加坡共建重庆航空自由贸易港

航空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四大合作领域之一,重庆作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运营中心、中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和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大的创新引领优势。重庆机场集团可发挥机场在高端资源集聚方面的优势,依托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的中新合作平台作用,借鉴新加坡航空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探索与新加坡共建重庆航空自由贸易港。

(五)政策保障,积极争取航空物流相关政策支持

航空物流的培育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其一,可比照郑州、西安、成都等地的补贴政策,积极协调推动政府部门出台主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国际全货机航线、腹舱带货等方面航空货运扶持政策;其二,建议以管控体系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人,研究探索共同设立重庆航空物流发展基金,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为转型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提供支撑;其三,还需用好重庆市航空领域的人才支持政策,吸引航空物流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航空枢纽货运
湖北打造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的战略思考
货运不再“一路失控”——数字化让货运行业更规范更健康
枢纽的力量
期待已久,连接传统与潮流的枢纽 Sonos AMP无线立体声功放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哈佛分析框架下中国国航的财务分析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