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感,阅读积累,读写互动
——如何抓实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基点工程建设

2020-10-18郄粉林

学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语感语文课程教学活动

郄粉林

(陕西省神木市第五中学,陕西神木 719300)

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其意特别强调“启蒙教学”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这与“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门母语学科和基础应用学科,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说,语文启蒙教学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还将产生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认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就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其全部内容集中地体现在“听、说、读、写、动(综合实践)”这几个方面。我认为,善于把“全面推进”与“重点建设”充分地结合起来,这是“有效(或高效)教学”的切实之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工程”建设集中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积极培养并有效形成小学生的“良好语感能力”

什么是“语感”?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对于语言内容或语义现象进行感知、领悟和把握的实际能力。“语是物,感是魂。”语感既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又是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其工具性特征集中体现在语言的“社会交际与读写应用”上,人文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培养并塑造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就个体人而言,只有在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力之后,才可“看得清、听得懂、写得出”,又能“听得真、懂得深、写得好”。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不仅契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理念,而且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应有之义,更是开展语文启蒙教学的基础项和常规项。它切实关乎语文学习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确是“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德善之举。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语感能力呢?首先,在加强朗读中感悟语感。以“朗读与识记”为例。正确而有感情的朗读活动,既可充分调动“眼、口、耳、脑”等感官的同时参与,又能不断增强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切实感受能力。缺乏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是难以实现“认读”目标的。如“范读”,就是教师一方面借助文学作品在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借助文本(或作者)的情感在与学生互动交流。这是“濡染语感”“激发同感”“催化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其次,在引导思考中体味语感。“读”不仅是培养语感的物质条件,还是体味语感的实践形式。因此说,培养良好语感始终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主体环节。这种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可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性词句,也可是文中那些具体细微、切实可感的一些细节描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小学生在认真体悟的基础上,反复地读、深入地读,能够从表情达意中有效触发他们的“语感点”。再次,借助语篇中的重要句式,如比喻句、中心句等,通过“图文互动、相互促进”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联系实际认知进行大胆想象,从而在启发想象中不断丰富语感。比如,《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文中有非常丰富的比喻,让小学生通过合理化想象来“还原”自然景物的形象,并通过诵读实践来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奇特与美妙,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预感能力。最后,“随风飞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语感以“感受”为基本形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心理体验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在不断增加语文阅读“宽广度与深厚度”的同时,注重加强对语感的实践与积累,从而在积累与积淀中不断地深化语感,有效地内化语感。

二、善于从开放阅读教学中攫取厚积薄发的实质性效果

广义上的“阅读”,是人类吸取外来信息、认知自然社会的主要渠道,大致可分为“纸质阅读”“生活阅读”和“自然阅读”等三大类别。它自古以来就享有“教育之母、学习之本”的盛誉,因而备受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普遍关注。本文所谓的“阅读”,虽然属于语文学科的活动范畴,其实也大体包含上述三个方面。时至今日,在“得阅读者得语文”的新形势下,语文阅读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内涵与外延也随之不断地“丰富、开放”起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善于组织并引导学生,把语文阅读置身于真正意义上的宽广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开通一条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活水渠道”。

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如何构建“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呢?一是善于以“深度挖掘”为抓手。教材“例子”作品不是精髓就是经典,其间程度不同地蕴藏着“省、缺、遗、漏”现象。教师善于以此为抓手,积极开展“相机补白”式的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化理解和有效把握,而且有利于让他们在个性化阅读感悟和相互间讨论交流中进行“内部深化、纵向深入”。二是善于以“生活链接”为抓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而且有利于在学用结合中为教学相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元素。三是善于以“群文共读”为抓手。与传统意义上的“单文本阅读”相比较,群文阅读除了追求阅读活动的深度外,其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更在于——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阅读,在注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加阅读活动的宽度、广度和厚度。以《乡村四月》课文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本着“同一题材”为中心的导向策略,引入《悯农》《过山农家》《农家》和《清平乐·村居》等作品,让小学生从中既习得相应的笔法和技巧,又享受不同层面的“农家乐”。四是善于以“知识整合”为抓手。这种知识整合主要分为“同学科知识整合”与“跨学科知识整合”两种类型。无论哪一种整合,都可从中获取了“1+1>2”的双赢效益。五是善于以“信息支撑”为抓手。根据课程内容和小学生发展需要,借助多媒体这一技术平台,演绎相应的精彩片段,为他们提供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并通过“视文互动”形式开展开放性阅读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注重开展并不断放大“读写互动”教学的良好效应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有机组成,更在其中占据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这里所描绘的“一吸一纳”现象,不仅贯穿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各类活动和任何环节,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合则共荣、分则互损;互为促进、和谐生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说“阅读”教学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起来,那么从整个面上来说,“习作”指导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时至今日,对于两者之间的重视与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不平衡现象。我们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既要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教学活动,又要不断放大“读写互动”的活力效应。

就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读写互动”教学活动呢?以“批注式阅读”训练为例。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是告诫并要求人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时,要认真做到并努力做好“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集中精神注意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相关器官的协调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批注式阅读”的训练与强化,对于培养读写互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来说,既是一类“常规项”,又是一种“必修项”,非常有利于激发小学生“自主读写”的内在潜能,并在熟能生巧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以《月光曲》为例,在自主阅读环节,小学生习惯性地进行“边阅读、边批注”。我注意到了有些小学生在空白处作了相同意思的批注:“贝多芬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小姑娘的问话呢?”这一较为普遍性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我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大家把各自的想法写下来,并张贴在“作业超市”上进行分享和共享。如此而为,非常有利于从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读写互动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能力。

当然,小学语文读写互动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对古诗文进行翻译,在“相机补白”阅读教学下的想象性写话,对童话、寓言、小说等内容进行改写,对作品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评价,对作品情感与审美元素的挖掘与小练笔,对相关故事情节进行缩写、续写和扩写,在课内外阅读时的各类“读后感”,根据作者笔法和作品特点进行学习与仿写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读写互动”,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与唤醒、组织与引领”,并且不断放大活动效应,就能把他们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之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善于以“培养良好预感、加强阅读积累、促进读写互动”为抓手,既可活化课程活动形式,又能在“重点突出”的同时,积极引领并有效促进“面上发展”,进而把语文教学不断推向有效发展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语感语文课程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