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
2020-10-18张玥
张 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州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处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正在经历着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其总体发展较平稳、稳定,且在学习过程中开始呈现出分化,如在阅读偏好、知识积累、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应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基本特征给出相应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推荐书籍,并通过科学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
一、合理选择书籍,拓宽学生的阅读选择
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是吸引其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对于中年级小学生,首先,教师应立足学生需要,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特点,推荐经典读物。教师对于所选择的书籍,应该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对书籍感兴趣,是否喜欢?是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成长中的内心冲突?是否能够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启示?在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就能够从众多的书目中选择出适合学生发展的书籍,并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看到自己,为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成长提供参照。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书籍的机会。整本书阅读需要在兴趣的支撑下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阅读兴趣更是必不可少。试想一名学生捧着一本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书籍,阅读过程必然如同嚼蜡,即便是勉强完成任务,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心得体会,反而是浪费时间。相反,如果这本书恰好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学生阅读内容的获取可以说是“如饥似渴”,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信服、理解书籍中所传递出来的道理。基于此,在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己选择图书的机会,即在课程标准安排的书籍之外,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偏好选择书籍,相信学生对于书籍有着自己的判断,减少一厢情愿强迫阅读的情况,打破对所谓的“无用”之书的固有偏见,让学生能够在最初的阅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并在选择中强化阅读兴趣,为整本书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教师应针对个别学生的选择施加外部力量,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选择,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更加健康安全。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各种信息充斥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碎片化的阅读逐渐取代系统的阅读,而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遭到破坏。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些学生面对教师推荐的书籍或者自己选择的书籍,只是翻翻而已,并没有展开深入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学生选择书籍的过程进行纠正与指导,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对书籍的甄别与选择能力,为整本阅读做好准备。
二、做好读前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是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的起点,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有积极的心态翻开整本书,并迫切地想一探究竟。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第一,通过对生动片段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在面对整本书的时候,常常由于不了解其中内容,或者由于文字较多望而却步。针对此,教师可以先挑选其中具有吸引力的片段,让学生先睹为快。例如在《宝葫芦的秘密》的阅读推荐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为学生选择了如下片段: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一一熄灭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离开了学校,校园渐渐安静了下来。月亮升上了夜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校园。夜深人静,在教学楼后面的小花园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淡黄色的葫芦,他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宝葫芦”。宝葫芦睁大眼睛四处张望,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哪里?怎么跟我印象中的地方不一样了,难道是我来错了地方啦?”……在教师生动的语言中,学生会被故事情节强烈吸引,并希望能够尽快知道宝葫芦又有了哪些经历,从而将阅读逐渐转化为一种精神需求,形成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制造悬念,为学生展示整本书的情节,并且在关键处“戛然而止”,让学生为揭开悬念,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例如在《阿笨猫之“超人来了”》的阅读推荐中,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做出内容概述:阿笨猫是位杂货店的老板,一天,他发现刚搬走的邻居家又搬来了一位新租户。阿笨猫热情和他打招呼,并且知道了新来的邻居叫“元空”。开始,阿笨猫并不喜欢这样新来的邻居,因为只有他一个人,看起来冷冷清清的,不知先前的邻居那样一家五口人,非常热闹。但是第二天,阿笨猫的认知就被刷新了,他发现新邻居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为什么新邻居如此受欢迎?他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好奇心驱使着阿笨猫一探究竟……教师的概述在这里停了下来,并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而为了同阿笨猫一同探究新邻居的秘密,学生纷纷拿起了绘本,开始了阅读。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推介会,为学生介绍整本书中的内容,并为学生做好阅读铺垫,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设计阅读推介卡,即选择一本书籍,并在卡片上详细记录题目、类别、作者等基本信息,并照抄其中的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经典句子,还可以根据作品语言作家背景、作家生平、媒体评价以及一些音像资料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书籍的第一印象,也能够加深记忆,便于学生进一步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设计手抄报等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推介中互动交流,分享阅读经验,形成阅读热情。
第四,借助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多媒体在阅读中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重视,学生透过生动的画面、视频、动画等,能够更加主动地获取书籍信息,并结合故事情节进行猜测或质疑,从而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能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强烈动机。
三、深入阅读内容,深化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在中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半途而废,阅读缺乏深度等问题对实际阅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教师应结合整本书,对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不断突破阅读中的阻碍,强化阅读兴趣,并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启发。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实现对学生的指导:首先,拓展阅读交流,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欲望。交流、讨论是阅读的重要环节,在不同情感体验、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教师能够有效深化阅读了解,进一步挖掘作者的情感内涵。在阅读交流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经验分享。而且,作为话题的引导者,教师应善于抛出利于学生讨论的问题,如对于某一个人物的印象与评价等,学生在争论中表达观点,并从文本中寻找证据,进而促进学生的观点交锋,提高阅读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阅读交流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而在开放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促使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提高阅读效率。整本书的阅读最忌讳随意,从目前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缺乏合理规划,缺乏科学方法,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失去了对故事的新鲜感,从而出现半途而废等情况。针对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应基于整本书的特点,要求学生对书籍的四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即封面、序言、目录、插图,从中形成对实际的整体印象,并逐渐从简单短篇阅读过渡到复杂的长篇阅读;协调时间与进度,制定每日读书计划,并保质保量完成,要求家长进行监督,提高计划执行度,并将阅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对于书中经典内容或者读书心得进行记录,以成为阅读反馈材料,加强阅读思考;在完成阅读后设计思维导图,对整本书的脉络进行清晰的梳理,提高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把握。再次,运用课题研究,促使学生深入对整本书的探究与思考。例如在《夏洛的网》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研读,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思考,其中包括:(1)封面解读,就封面上的信息了解作者;分析封面上的依据重要的话“一个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课题,走入书的深处。(2)回顾故事,要求学生简要说一说《夏洛的网》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做好文章简介;对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主题进一步思考。(3)读懂角色,鼓励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作品中出现的各色人物特点,并猜猜人物是谁?对主要角色进行点评,并说一说假如你能够牵手书中的一个角色出场,你会首先牵着谁出来,说说你的理由;分析夏洛帮助了威尔伯,夏洛的身体比威尔伯小着几百倍,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并思考真正的强大是什么?(4)拓展思考,说一说,如果夏洛在我们身边,你想对它说点什么?假如你也来织一张网,你会织出一只怎样的网?你在网上书写什么?在课题研究的层层推进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作品阅读,还能够在研读、思考中探究作品展现出的人文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熏陶。
四、注重阅读提升,引导学生的拓展总结
为促使学生在整本书中实现拓展、升华,教师可以优化阅读指导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实现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作品对话,并在分享、拓展与创作中内化阅读,实现自我提升。
在整本书阅读拓展与升华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组织实践活动,引导阅读分享。与同学分享阅读体会的过程是快乐且充满热情的。每个人在阅读完一本好书后,都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并且迫切地想将阅读的喜悦分享给他人。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应通过读书会、阅读论坛、文学表演、主题手抄报设计等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分享路径,让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层面获得情感共鸣,并在与他人的分享中不断拓宽思路,反复体会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打破对书籍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其次,拓展阅读,“以书找书”,引导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继续前进,拓宽阅读视野。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选择。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从经典名著入手,为学生推荐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白话本,要求学生一本一本阅读,在不断拓展与积累中获得古典文学的熏陶。教师还可以从中段小学生阅读书单推荐中入手,选择不同主题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能够“换换口味”,增加学生阅读的新鲜感,并拓宽阅读视野;结合上一本书的主题,为学生选择相关阅读书籍,让学生在类似的作品阅读中,不断深入主题探究,并通过对比阅读,实现知识与情感的迁移,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再次,创意读写,在整本书中促使学生实现读写结合。例如在读完《亲爱的汉修先生》后,教师可以通过拓宽阅读,为学生推荐《给爸爸的漂流瓶》《爱的教育》《蚯蚓日记》《蜜蜂日记》等书籍,同时结合学生的阅读经验,对如何写好一篇日记进行教学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说一说《亲爱的汉修先生》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并对写日记的写作对象、字数、以及记录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要求学生模仿《亲爱的汉修先生》写一篇日记。其中一名学生以《不开心的蜗牛》进行创作:亲爱的蜗牛:今天我把你摊在手上。妈妈也把你摊在手上。但你却在妈妈和我的手上拉出了一条绿色的便便,看起了非常不雅观,这让我很不高兴。我想也许你不喜欢被人拿在手上,想要警告我们一下吧。既然如此,那我就把你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吧,再见了。这样的教学指导,能够让学生将整本书内容与自我表达相结合,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并乐于用文字描写、记录生活。
五、结语
一本书呈现的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学生通过阅读自由在作者所设计的世界中,经历着不同的故事,体会着不同的情感,而这对于一个人的滋养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在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培养中,教师应注重整本书的教育价值,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特点,推荐阅读书目,做好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感知、深挖以及拓展中品味书的意蕴,并在阅读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