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的实施策略分析
2020-10-17杨晓娟魏亚滨
杨晓娟,李 军,马 娅,魏亚滨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步赶超了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则还在很多国家的后面,因为我国人口基数非常庞大,截至2019年,欧洲50个国家人口总数是7.43亿,美国人口3.27亿和日本1.27亿,我国则达到了13.95亿,超过经济总量位居前四(不包括中国)的总和,人均GDP则是位于世界70位左右,所以我国可用于人民健康保障的资金有限,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2018年我国人均寿命达到了77岁,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如此庞大的人口,怎样用这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保障人民高质量的生活,使百姓不致因病致贫、脱贫人口不致因病返贫,是我国健康卫生事业永久的课题!
2018年,国家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旨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的作用,将医疗健康大数据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后的发展方向:必将是智慧医疗!围绕医疗服务,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创新为驱动,全球智慧医疗在移动医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医疗新模式的带动下,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新阶段。
1 实行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的目标与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医疗保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国家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暂时无法做到全民的免费医疗服务。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之下,怎样做到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做到更高效、便捷、精准的医疗服务,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的建设成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医疗是否高效、经济、便捷,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重要保障。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建立市、乡(基层卫生机构)的三级健康信息网络,市、县区两级卫生信息共享平台,打破现有的数据以行业为条块的限制,真正实现数据的跨行业、跨区域共享应用,对提高医疗行业的效率、诊断精准性有很大帮助,同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社会的医疗支出。对妇幼保健、药品管理、传染病控制等卫生行政业务,也有很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2 现阶段医疗信息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主管部门观念
医疗信息共享是关乎全民健康的一件大事,我国的医疗机构相对独立,各个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只有行业的协会组织能建立彼此间的业务联系,但协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毕竟有限,起不到各个医疗机构步调一致的协同作用,所以这项工作的开展,只有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在向上只有政府机构才具有统筹、协调各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统一安排信息共享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也只有如此,最终才能有一个较理想的信息共享的结果!所以,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项工作的发展与结局。如果意识不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或者觉得医疗信息共享就是医疗机构的事情;认为众多的人口与先进医疗资源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医疗资金的不足与老百姓健康需求的矛盾无法解决等。那么这项工作也只能停留在意识范畴之中,始终落不了地,即便是落了地,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2 基层单位意识
对于基层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来说,信息共享是一个短期内只能看见投资却见不到收益的工作,要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医疗机构要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 HIS、LIS、PACS、电子病历、知识库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完善的信息系统对于中小型卫生机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却不能得到短期的回报,因此很多中小型卫生机构宁愿花钱添置一台检测仪器,也不愿花钱上信息系统。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影响!一个好的信息系统,能够助力卫生机构的发展,间接地提高卫生机构的效益。提高诊疗工作的高效与便捷,提高诊疗准确性,减少患者开支的同时,也留住的更多的患者(相对于小型医疗机构),间接地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收入,同时也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支持与帮助(通过远程会诊与影像、心电协助诊断等),医疗业务得以提升,患者得到便捷的同时减少了医疗相应的支出,社会减少了医保的支出,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2.3 人民群众的意识
对于老百姓来说,相信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哪怕就是小病也要跑去三级医院甚至三甲医院诊治,认为小医院检查的不准,诊断水平低,治疗方法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一方面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与病人的诊治,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机构门可罗雀,少有人光顾,也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国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就是针对这一情况。小病进社区,方便、经济,大病去医院,高效、精确的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小医疗机构对患者检测与诊治准确性(通过远程会诊与检查协助诊断),为分级诊疗奠定了基础。
2.4 统一协调性
医疗信息共享这个项目可以大到国家、洲际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小可以到省、市、县等区域性的范围,不论项目的大小,要想有满意的效果,项目的统一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国的卫生资源长期存在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卫生资源重复投资较多,许多大型设备利用率不高,欠发达地区少有投资,群众就医有诸多不便,有些检查或检验项目在当地无法完成。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问题也长期存在,不仅增加了群众就医的繁琐,也增加了社会负担!目前,我市各个卫生机构均独立开展信息化建设,但彼此间没有横向联系,形成一块块独立的信息数据,对妇幼保健、药品管理、传染病控制等卫生行政业务也没有有效的帮助,成为了一堆堆的“死数据”。
就我国目前而言,该项目还在区域性的范围内,大部分在市级范围,也有些在省级范围尝试。不论市级、省级,项目的主管部门一般都是相应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相应级别的政府部门。所以,怎样协调项目的资源、资金,如何布局项目的硬件,如何配置项目的软件等一系列的问题函待解决。建立项目统一的标准与格式,就能最大范围的实现项目的共享性。我们曾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此类问题。我院的功能检查科(B超)是迈瑞公司的,CT、放射是锐科公司的,B超结果是HTML格式的,CT、放射是PDF格式的,曾经一度造成信息共享的障碍,给日常维护与升级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所以,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利益问题
医疗信息共享长远看是利国利民的大计,能够节省有限的医疗资金与资源,提高诊疗的准确性与便捷性,但从局部短期来看,可能会影响某个医疗机构的短期收入,或者造成区域内几个医疗机构的收入的重新分配。可能造成某个医疗机构为此还减少了检测、检查费用,影响了医疗机构乃至职工的收入,在重视绩效改革的今天,会成为项目推行的阻力。怎样解决短期局部的利益减少与长期的利国利民之间的矛盾,也是项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6 技术问题
医疗信息共享融合了众多的医疗机构,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卫生机构,包括了大众的健康信息,从一般百姓到部门领导及一些特殊人员。怎样保障各级数据有效性、准确性,各级机构的数据的兼容性,在共享信息的同时,还要确保患者的隐私数据,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在技术上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3 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总体业务模型
人的一生会产生许多和健康关联的数据,包括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健康体检、数十次就医资料等,在我们以往的健康资料中,这些资料基本上没有被保存,即使保存也只有短短几载,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让这些数据保存有了基础,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些关乎我们健康的数据又是一些“死”数据,相互之间无法关联,无法形成完善的数据系统。国外早在20世纪末就尝试探讨建立个人的卫生健康数据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我国许多地区在本世纪初尝试建立区域性健康卫生数据平台,实现健康卫生数据的区域性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数据成为了资产,医学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进步,产出了大量的医学数据,医学研究、个性化医疗、流行性疾病预测、预警、卫生统计分析和决策都需要这些大数据的支持,小到个人的卫生健康数据,大到群体乃至地区、国家的卫生学决策分析,大数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过反复论证、分析,结合兰州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兰州地区医疗信息共享的业务模型是在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医疗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平台,同时制定卫生数据格式的统一标准,有效整合和挖掘大量卫生数据,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如图所示:通过建立市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从乡镇到县区再到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数据共享与上报网络。居民可凭借市民卡(一卡通)完成整个就医和健康档案查询的过程;医疗机构间可以完成医疗信息共享与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的过程,卫生管理机构可以完成药品管理、妇幼保健、医保管理、疾控管理等功能。通过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信息可以被多个部门、多个系统分析利用,数据不再是孤立的“死数据”,真正实现了其价值!
4 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的体系架构
区域卫生信息项目以“人和事为主线梳理业务,以信息资源整合和联动为支撑”作为项目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区域卫生信息项目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分为七个层面,分别是卫生应用综合门户、卫生应用平台、卫生应用支撑平台、信息资源中心、资源整合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管理规范标准以及信息安全体系。
如图2所示,兰州市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争取构建起一个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综合网络体系,高效便捷的服务于政府、社会、居民,最终达到服务对象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体检、购药、预防、保健等 “一卡通”。
图2 建设内容框架
5 结论:项目设计建设原则
5.1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要将惠及居民作为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居民获得更加便捷、更加有效、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5.2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统一制定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标准。医疗卫生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在总体规划和总体设计的统一指导下,进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必须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采用统一的业务标准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居民健康卡标准规范,以利于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互联互通,提高业务协同能力和资源共享水平。
5.3 分步实施、注重效益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做好系统的需求调查和总体设计,要根据各部门各业务领域的需求和能力条件,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务求实效。要明确阶段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分期分批建设业务信息系统和公共应用系统,做好系统整合和衔接工作,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边见效益。
5.4 实用先进、安全可靠
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实用先进、安全可靠的原则。在保证系统切实好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开放、成熟的计算机硬、软件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医疗卫生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整个系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持续运行。
5.5 政府主导,合力建设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充分调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各医疗卫生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在卫健委的组织协调下,在分工负责建设好各自的业务系统的同时,要密切配合,共同建设好跨部门公共系统和互相联系的接口系统。同时,要考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