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石再出发大家谈
2020-10-17
乌江石经过20多年的开发、推广、销售和艺术规律提炼,已形成乌江石特有的赏石规律。大部分主流观赏石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开发——推广扩散——建立品牌——回流产地。其发展过程反映了市场各环节次第发展、共同成长、原产地提升的过程,客观反映了石种资源、市场发展和艺术品位的状况。乌江石再出发,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记者:任何石种赏玩的持续发展都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总体数量多,可识别度高;(二)一定数量精品,而且让人难忘;(三)适合这一石种的赏玩理念,能指导赏石实践。乌江石是一个品牌非常突出的石种,请德江石友给全国石友介绍一下原产地的情况。
大概在2003年前后,我还在乌江石产地德江县朝砥镇石板村当村长,陆陆续续就有外地石友来我们这里,沿着乌江河滩捡拾乌江石。最早过来的是南宁石友丁晓光,后来大于、徐亦江、祁军等石友陆续过来,每次都拉走几车。当地村民慢慢知道了河里的石头能卖钱,农闲时也到乌江捡石。在最火热的年代,常常可看到上百人在河滩上顺序排开一两里,大家各管一块地,各自翻捡乌江石。后来外地石友来到乌江除了自己捡石外,还向村民购买,每次带走的就更多了。没想到慢慢地我也逐渐喜欢上乌江石,直到现在。
我原来是做五金生意的,没想到会成为产地最早玩石还持续到现在的石友。我记得在当时我捡到不少造型奇特的乌江石——石质好、皮色好,有像老鹰的,像猪头的,像关公的,现在都清晰记得,当时来宾、南宁、六盘水还有金华过来的石友都喜欢。我的像老鹰的石头被石商一路加价,后来以800元成交,这相当于当时一般工作人员一年的工资。2004年,六盘水的王勇在朝砥2000元买了一方像花罐的乌江石,后来转手以10万元的价格卖到山西,这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价格。除在朝砥捡石,我还搞了一条船。有一次,我和几个石友沿江捡石开到了新滩,跨坎时船翻了,同船石友都只剩下一条内裤。后来,当地和外来石友租船沿江捡石也成为常见的形式。
记者:乌江石能持续20年向市场提供资源,确实是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皮、色、质、纹俱佳,许多精品让人至今记忆深刻,而精品高价的成交案例也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产地发展要走出一条怎样的路?
认知精品,塑造品牌,建立原产地文化地标,这是产地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是最好的老师,那些真实的乌江石高价成交消息传来后,石友都会非常认真地学习研究,都想搞清楚其中的所以然,大家都是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提高。
认清乌江石特点,打造特色品牌:乌江石的线条流畅和外形的张力,石色丰富,品位静雅,象形的非常象形,意象和抽象题材的又很耐人寻味,曾被誉为“石中皇后”。这些都构成了乌江石高识别度的品牌特色。乌江石市场很矛盾,它曾经在石都柳州占据半壁江山,在各知名展会上披金斩银,但精品却悄悄地向各地扩散,买卖双方都不愿公开成交数据。而且由于产地地处贫困山区,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乌江石和原产地的概念越来越淡薄。所以我们这次专程邀请《宝藏》杂志来为我们做整体宣传规划。这次专题回顾,是一个良好开端,我们要把这支被严重低估的潜力股广而告之,让全国乃至世界石友,让圈内的甚至圈外的人都认知和喜爱。
走出去,借力。我有个很深的感触,在乌江石资源开发阶段和扩散阶段,外来石友和市场很给力,它的成名路线就是在产地乌江朝砥通过南宁、柳州、金华、台湾、六盘水等地石友和市场走出去,让大家认识和喜爱,有段时间还成为石市的主打石种。我们现在既要树立产地品牌,还要继续借助外地市场和宣传平台桥头堡的作用。
记者:对乌江石未来发展,大家有什么具体计划吗?
回购乌江精品石,重塑精品品牌。这几年,我陆续向南宁、柳州的石友回购以前从我们这里出去的精品石。下一步准备做好调研工作,画一张乌江精品石分布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收精品。即使回购不了,也得摸清家底做好档案。
我们协会下一步会在“赏石艺术非遗项目”上做好文章,争取尽快启动乌江赏石艺术地方申遗的准备工作。通过大品牌推动专项品牌建设。再就是做好乌江石系统宣传、长期宣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