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及数据分析

2020-10-16王孟曦刘程陈刘晓刘晓

世界环境 2020年4期
关键词:厨余场所办公

■文 / 王孟曦 刘程陈 刘晓 图 / 刘晓

办公场所可回收物

一、引言

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的决定;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更高要求,已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此,北京市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备受关注。对于公众而言,在城市生活中,垃圾产生及分类主要存在于三个场景,即家庭场景、办公场景与公共场所场景;本刊2020年第2期发表了《一个典型家庭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及数据分析》,为家庭场景下的生活垃圾分类。本文作为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的后续,着重关注办公场景下的垃圾分类。

本次实践旨在系统完善地记录办公场所垃圾产生量及组成,并通过开展相关宣传、动员与培训工作,为探讨办公场所如何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经验,促进垃圾分类成为北京居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二、办公场景垃圾分类统计方法

本次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采用实地监测法,在检测过程中对办公场所垃圾进行全量收集,即以办公场景为边界,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均记录在内。在分类方式上,遵循2019年11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标准,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为了分析可回收物的组成,进一步将可回收物细分为纸盒、纸张、塑料瓶、玻璃及其他可回收物,举例如下:

●纸盒:包括快递包装(拆除外部胶带)、瓦楞纸、纸盒外包装(不含牛奶盒等复合包装物);

●纸张:包括报纸、书本、打印纸及废旧图书等;

●塑料瓶:包括饮料瓶、调料瓶、化妆品瓶(塑料部分)等,可能包括PET、PP、PVC材质;

●玻璃:包括罐头瓶、酒瓶、化妆品瓶(玻璃部分)等;

●其他可回收物:复合包装材料(牛奶盒、果汁盒等)、透明塑料盒、轻质包装等。

另外,有害垃圾主要包括药品(纸盒单独拆分)、家用化学品包装、纽扣电池、充电电池、灯管/灯泡等;

除上述类型外,家具、家用电器等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不纳入统计范围,如有产生单独讨论。

在垃圾分类实践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总结如下:

●为确保分类垃圾的品质,纸箱等可回收物单独存放,避免油污、污水的污染,塑料瓶、塑料盒、玻璃瓶等清洗干净并晾干;

●厨余垃圾分类中避免混入其他垃圾,主要以菜叶果皮等厨余为主,重油污的垃圾、大块棒骨、不易辨认的垃圾均放入其他垃圾。

此外,实践中保证办公场所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及可回收垃圾得到定时、定点、专人收集,并且每日两次称重计数;而有害垃圾不需要每日统计,统一收集之后在投放前分别称重计量即可。

三、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

办公室内垃圾桶设置tips-1(打印机旁设置可回收物桶可以方便打印纸类废弃物的投放)

(一)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基本情况

开展垃圾分类实践的办公场所使用面积总计约586平方米,属同一楼层,同一工作单位。整个试点范围内共计20间办公室、4间会议室、3个公共区域,其中包括1间简易厨房,无食堂。另外,此办公场所内共有48名办公人员,男女比例约为1:2,其中30%为外籍,分别来自德国、乌克兰等国家。

本次垃圾分类实践开展前,办公室组织了办公区域垃圾分类培训与动员活动,并招募了两位垃圾分类志愿者协助分类及计量工作;志愿者走访各办公室,深入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与理念,并指导办公室内垃圾桶的种类及摆放位置。在整个垃圾分类及计量监测期内,办公人员均表示出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工作中。

本次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的持续时间为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28日,总计4周,按20个工作日计算。

(二)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数据

办公场景下垃圾分类实践数据见表1。4个星期的实践期内,参与实践的办公场所共产生生活垃圾约227kg,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24kg/d。其中各星期之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变化较大,最低为38.6kg,最高为89.8kg。实践开展时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反复阶段,办公人员较少出差,大部分时间均在办公室内办公,午餐主要来自外卖或自带;因此,本次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在下一部分进行数据分析与探讨。

表1 办公场所内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产生量统计

四、数据讨论及分析

(一)关于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

在为期4周的垃圾分类统计实践中,办公场所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24kg/d。结合前期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研究,在家庭场景中,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33kg/d。另外,由于本次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与“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所采用的研究及统计方式基本一致,因此,可将两次实践中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直接加总,合计0.57kg/d,与文献中城市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0.8-1.3kg/d相比,仍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可能为:(1)目前数据仅为家庭源和办公源的生活垃圾加总,除去工作与家庭生活部分,正常生活状态下需要进一步考虑商业场景的垃圾产生;(2)疫情期间办公人员外食减少,经常自备午餐,能够更好地控制餐量,避免厨余垃圾产生;(3)本次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开始前,曾对办公人员开展培训及动员工作,职员均表明通过了解垃圾管理知识,会“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垃圾产生总量。

由于此次实践仅局限于单独办公场所,因此实践结果不具有典型的可比性,如开展更大范围的垃圾分类实践,可以进一步探讨办公模式、办公场景设计与垃圾产生量之间的关系。

(二)关于可回收物的占比及组成

表2为实践期内生活垃圾中4类不同组分的占比。从产生源头分析,各星期可回收物占比在15.1%-45.4%之间,平均为29.1%。其中,纸箱占比最高,占可回收物的39.2%,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1.4%;报纸/书本/打印纸占比较高,占可回收物的29.1%,占生活垃圾总量的8.5%。根据观察,纸箱主要来自快递包装,报纸/书本/打印纸主要来自办公废弃物。塑料瓶、玻璃、金属和其他可回收物则主要来自食品饮料包装,总计占可回收物的31.7%,占生活垃圾总量的9.2%。

在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期内,随着北京入夏,气温居高不下,塑料瓶、玻璃、金属等可回收物中绝大部分为塑料/玻璃饮料瓶和金属易拉罐,其产生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饮料的消费程度。但是,对于这部分可回收物,垃圾分类投放前还需要更多关注清洗、晾干的过程,以使其回收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至于其他可回收物,主要成分为零食、牛奶或方便食品的软质复合包装,属于回收价值有限的低值可回收物,尽管其回收渠道尚不稳定,但在垃圾分类实践中,仍要保证对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

表2 不同种类生活垃圾百分比

图1 不同种类可回收物的质量占比

另外,与家庭情景下的垃圾分类实践结果相比,办公情景下的纸盒产生量明显较少,报纸/书本/打印纸及其他种类可回收物的产生量明显较多。由图1可见,快递包装、书本/打印纸等与食品饮料包装(塑料瓶+玻璃+金属)作为办公场所内的三大可回收物来源,产生量较为平均。

图2 不同种类废弃物的产生量变化趋势

办公区域垃圾分类志愿者分享活动

(三)关于垃圾产生量的变化趋势

图2为不同种类废弃物的产生量变化趋势,由于有害垃圾不需要每日统计,统一收集之后称重计数,因此图中只反映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产生量变化趋势。另外,实践期内存在两组特殊日期的不规则数据。第一,6月6日至6月7日为周末,但由于办公人员加班产生少量垃圾,本着尊重原始数据的原则,仍然独立记录;第二,6月12日办公场所内举办单位内部团队建设活动,导致6月15日废弃物产生量水平偏高。

其中,实践期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五,即6月12日,办公场所内举办的集体活动,直接导致下一工作日,即6月15日,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产生量剧增,导致第三周整体数据偏高。由此可见,在工作情景中,集体活动的组织对于垃圾产生量有较大影响;对此,办公场所争取垃圾减量时,可以优先考虑精细化设计集体活动,提倡“净塑活动”或者“无废活动”,以便更好地践行垃圾源头减量。

另外,志愿者的观察表明,对于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由于一些包装物没有明确的边界,部分职员选择简单清洗外带奶茶杯/咖啡杯/食品塑料盒后投放可回收垃圾中,表现为可回收物的增加,部分同事选择不清洗投入其他垃圾而非可回收垃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的可转化性质。

五、总结

本次实践以一处典型的办公场所为样本,分析了4个星期内垃圾的产生情况、成分内容以及数据特点。实践期内,整个办公场所内总计产生生活垃圾227kg,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24kg/d,其中可回收物占29.1%(人均69g/d),厨余垃圾占21.9%(人均52g/d),有害垃圾占0.9%,其他垃圾占48.1%(人均114g/d)。通过此次分类实践,主要有以下经验,对于后续其他办公场所推广垃圾分类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一)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非常重要,不仅要宣传垃圾怎么分类,而且需要解释为什么开展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管理的意义,“知其所以然”能够让参与者更有认同感和成就感。完整参与本次办公场所垃圾分类实践的志愿者深有感触,尽管垃圾分类实践只开展了4个星期,但很明显感受到办公场所内办公人员的意识转变与提升,从一开始垃圾分类需要引导,到后期习惯成自然,本次实践成为可持续办公区域垃圾分类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关于垃圾分类引导

垃圾分类实践启动的初期,由于参与者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不同,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错误投放的情况,比如将外卖餐食和餐盒一起直接投放至厨余垃圾桶。发现上述问题后,志愿者总结了常见问题对办公室同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和提示,从第二周开始,分类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基本没有错误投放的行为。上述经验表明在垃圾分类初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和引导非常重要。

(三)关于意识提升及行为推广

本文中数据统计仅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的部分办公室,在开始分类实践之前,也在整个机构范围内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的主题宣传。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一直致力于更清洁、更环境友好、更低碳的工作方式,因此其他办公区域的职员也积极响应并推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截至2020年7月1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中国代表处)已有9名垃圾分类志愿者,覆盖全部办公区域,并已有80%的办公区域开始垃圾分类,有超过100名职员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计划于2020年9月1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同时,德国国际合作机构通过分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和办公场所所在物业单位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为整个办公楼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经验分享和案例支撑。

(四)关于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实践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工作人员之间关于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例如,在分类过程中,细心的职员发现减少垃圾桶的摆放数量,可回收物垃圾桶不套垃圾袋等做法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初步估计,在本文涉及的20间办公室中,每天可以减少使用垃圾袋8-10个,一年减少垃圾袋使用约3000个。另外,在垃圾分类实践过程中,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到外卖及过度包装是办公室垃圾的主要来源,因此部分同事进一步开展“减少外卖 less waimai”和“减少塑料 less plastic”的活动。此外,也考虑在今后的集体活动中践行避免浪费、减少垃圾的理念。通过垃圾分类,迈向生态文明,从每一位公众开始。

志愿者称重其他垃圾

办公室内垃圾桶设置tips-2(可回收物桶不套袋可以有效减少塑料袋用量)

办公室内垃圾桶设置tips-3(垃圾桶上粘贴分类标识,并对厨余垃圾使用其他颜色半透明垃圾袋,方便检查和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引导提示

猜你喜欢

厨余场所办公
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关键问题探讨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工程接种过程研究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远离不良场所
U-CUBE共享办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