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介作用研究
2020-10-16刘勤华刘晓冰盛甫斌
刘勤华,刘晓冰,盛甫斌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新创企业迅猛发展,为经济的前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受到政府更多的关注,得到更有力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科技型新创企业是技术创新创业的主体,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速了科技型新创企业产业边界的拓展,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在此背景下,科技型新创企业的成功更依赖于各项关键的创业能力维度,通过创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能极大地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个行业提前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在线教育、云办公以及远程会议等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批新领域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快速崛起,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活动更加专业和科学,创业能力覆盖面日益广泛,除了在技术和创新这两项能力上超过其他创业企业,在收集和利用网络信息、融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都是保障其具有较高成功率的重要能力维度。所以,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生存与成功的关键能力与创业行为是什么?创业关键能力维度影响创业绩效的机制是什么?创业行为如何影响创业绩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打开创业研究的“黑箱”,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文献回顾与关键维度确定
1.1 文献回顾
(1)关于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研究。创业能力是企业维系其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Timons[2]提出,企业创业过程持续性地伴随着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进程,发展早期面临着更强的社会机会,不过却由于自身资源不足无法抓住机会,成长至一定阶段后有可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更多资源,不过却缺乏相关机会[3-5]。张翔[6]研究指出,大量研究显示,企业创业能力和企业绩效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过由资源的整合和机会识别角度来考察类型不同企业的创业能力和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主要是从资源整合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两维度展开研究,全面探索了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间的关系。伴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创业能力和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把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分别视作自变量与因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层剖析,实证探究表明,创业能力和绩效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易朝辉等[7]研究认为,创业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自身的创业绩效,所以更倾向于将创业绩效视为创业企业的存续。
(2)关于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研究。关于创业行为的研究,不同学者分别站在创业者创业想法形成、创业机遇挖掘、创业行为产生等不同创业节点来探究行为特征的特殊性,诸如此类行为特征能够让我们对创业过程的内部机理以及创业行为是怎样影响创业绩效的问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把握。Chandler 等[8]对影响创业绩效的创业行为进行了整合,总结为技术搜寻行为、战略选择、社会网络构建、融资方式和创业模式五大关键行为,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假设了创业行为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并加以检验。杜跃平等[9]指出机会探索与发掘能力在创新、超前行动和企业绩效间搭起了“桥梁”,把企业机会的开发归类为均衡型和创新型两大模式,指出创业机会的这两种开发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1.2 关键维度扎根分析
1.2.1 创业能力维度
创业能力是一项复杂化的多维度概念[10-13]。由创业者个人特征来讲,学者们通常采取的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自我评估(self-assessed)方式度量创业能力概念[14]。由于个体在创业的进程内扮演着多重角色,个体对于是否具备良好的能力完成上述活动的信念即自我效能[15-16]。自我评估创业能力即创业者完成的自我评估其创业行为的能力所在。张玉利等[17]通过组织双元能力的方式定义了创业能力,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创业能力划分成为产品、市场开发能力和商业机会识别能力二维度,据此设计10 个维度里克特量表,对企业创业能力展开度量。本文对于创业能力维度的提炼,主要结合扎根理论进行分析[18-19],通过对被访谈企业进行开放性编码,从而提炼出概念化的标签和关键词,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能力维度开放性编码
结合以往学者的观点和主轴编码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创业能力的4 个维度包括机会识别能力、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以这4 个维度作为指标,设计问卷由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始人进行打分,通过整理打分结果形成量表,将指标数据作为中介效应的基础数据。
1.2.2 创业行为维度
创业行为的本质在于对机会展开的有效识别和运用,突出了创业机会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针对创业行为维度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概念化标签,如表2 所示。结合范畴化编码分析,对被访谈企业的创业行为关键词进行提取,经过整理分析,本研究提出创业行为的3 个维度,即创业出发点、创业者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以及目标市场战略选择。针对这3 个维度设计问卷对科技型新创企业进行调查,由创业者打分评价,形成中介效应分析的源数据和量表。
表2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行为维度开放性编码
1.2.3 创业绩效维度
新创企业绩效的考核要求主要关注生存和成长维度绩效。一是业务指标增长,主要包括销售额、净利润增长等;其次是获利潜能,主要包括市场份额、员工数量的增长等。本研究从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始人访谈调研中提取创业绩效的关键词,从而整理提炼出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维度,并且进行开放性编码,如表3 所示。通过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实际案例访谈之后,结合主轴编码,提炼出创业绩效维度,包括形成可以销售的科技型产品或者服务、已销售出所开发的科技型产品或者服务以及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将这3 项维度作为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由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始人进行打分,以打分统计结果作为衡量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绩效好坏的评价标准。
表3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绩效维度开放性编码
2 理论模型与假设建立
2.1 理论模型
经过扎根理论分析之后,本研究围绕创业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这个核心,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结合访谈企业的一手数据支撑,建立最终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能力通过创业行为影响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创业绩效”中介效应模型
2.2 研究假设
为了解科技型新创企业的行业领域,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第一部分设计了企业基本信息的调查内容,用于了解被调查企业的基本运营情况;第二部分的设计是案例统计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从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用于调查访谈过程中提炼出的各维度指标的合理性。问卷发放260 份,有效收回223 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常州市及周边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创始人,通过创始人对案例分析提炼出的指标进行打分,判定问卷调查指标的合理性,并且以此作为中介效应分析的数据基础。分析显示,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有显著的相关,并且创业能力可以积极支持创业绩效,但还没有明显的研究成果支持创业能力、创业行为以及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显著关系,以及创业行为是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业绩效。
假设2: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业绩效。
假设3: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在创业能力及各个维度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4: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在创业能力及各个维度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3 创业能力、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3.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即对总体内确实存在联系的标志展开的分析,其中主体旨在对整体内的因果关系标志展开的分析。这属于描述客观事件相互关系密切度,同时以适当的统计指标展现的过程。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上升,则它们的指标间属于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另一时期内,经济水平仍然处在发展之中,但是出生率却下降了,则两个指标间属于负相关关系。为了证实相关性关系,要求我们首先进行数据的收集;为了提高精准度,数据的收集可以是多维度展开的,例如对于各人的身高和体重。如表4 所示,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与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首先,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假设1 成立),且创业绩效与创业能力的各个维度(机会识别能力、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作用。其次,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创业绩效与创业行为的各个维度(创业出发点选择、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作用。最后,创业能力与创业行为及其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具体体现为:创业能力总体与创业行为及其两个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创业行为中的创业出发点选择不相关;机会识别能力与创业行为及其3 个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与创业行为及其2 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创业行为中的创业出发点选择不相关;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与创业行为及其2 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创业行为中的创业出发点选择不相关;技术创新能力与创业行为及其3 个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表4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创业绩效”各维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3.2 回归分析
结合本研究方向,以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为因变量,创业能力及其4 个维度、创业行为及其4 个维度为自变量分别逐个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其中,创业能力及其4 个维度(机会识别能力、网络关系协同能力、息及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全部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且解释了总变异的53%;同时可以看出,创业行为及其中2 个维度(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和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预测作用,并解释了总变异的48%,但是创业行为中的创业出发点选择对创业绩效无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下文主要针对创业行为中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和目标市场战略选择两个维度展开中介效应讨论。
表5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绩效与创业能力因子回归分析结果
4 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的中介分析
4.1 分析过程
本研究结合SPSS 分析模型,以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为因变量,分别以创业能力的4 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创业行为中的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为中间变量进行中介分析,探索中间变量在自变量作用因变量中的作用[20-21]。首先将所有数据中心化,目的是避免数据由于差异较大而产生的误差[22];其次对变量逐个进行回归分析,探索3 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各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若均呈显著性水平则可以判断中间变量是否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分析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科技型新创企业团队资源利用与分配的中介作用分析结果
表6(续)
4.2 分析结果
由表6 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可以得到:
第一,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a)和机会识别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01;b:P<0.001),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在创业能力的机会识别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3×0.35/0.68=17%。
第二,以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为因变量、创业能力中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为自变量,以创业行为中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为中间变量进行中介分析,探索中间变量在自变量作用于因变量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与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无法成为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的中间变量,更无法产生中介效应。
第三,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a)和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5;b:P<0.001),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在创业能力的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9×0.28/0.57=14.2%。
第四,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a)和技术创新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01;b:P<0.05),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在创业能力的技术创新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57×0.35/0.44=45.3%。
第五,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a)和创业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01;b:P<0.001),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分配在创业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48×0.39/0.72=26%。
综上所述,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业绩效,假设1 成立。
5 创业行为中目标市场战略选择的中介分析
5.1 分析过程
以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为因变量、创业能力4 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创业行为中目标市场战略选择为中间变量进行中介分析,探索中间变量在自变量作用因变量中的作用。结合中介效应分析流程,首先将所有的数据中心化,再将各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目标市场战略选择针对创业能力及其4个维度的中介作用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科技型新创企业目标市场战略选择针对机会识别能力中介作用分析结果
5.2 分析结果
由表7 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可以得到:
第一,目标市场战略选择(a)和机会识别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01;b:P<0.001),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在机会识别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72×0.39/0.67=41.9%。
第二,目标市场战略选择(a)和网络关系协同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01;b:P<0.001),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在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24×0.25/0.45=13.3%。
第三,以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为因变量,以创业能力中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为自变量,以创业行为中目标市场战略选择为中间变量进行中介分析,探索中间变量在自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与目标市场战略选择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目标市场战略选择无法成为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的中间变量,更无法产生中介效应。
第四,目标市场战略选择(a)和技术创新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01;b:P<0.05),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在技术创新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7×0.17/0.38=7.6%。
第五,目标市场战略选择(a)和创业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01;b:P<0.001),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中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在创业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9×0.37/0.68=21.2%。
综上所述,目标市场战略选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业绩效,假设2 成立。同时,基于上文分析的所有内容和结果可以看出,创业行为总体在创业能力及其维度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如图2 所示,可以看出创业行为(a)和创业能力(b)均呈现显著性水平(a:P<0.05;b:P<0.05),由此可以判定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行为在创业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是:(1)创业行为在机会识别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48.4%;(2)创业行为在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47.1%;(3)创业行为在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34%;(4)创业行为在技术创新能力作用于创业绩效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23.9%;(5)创业行为在创业能力总体作用于创业绩效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35.5%。
图2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行为中介效应路径
6 结论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的建立分析[23],证实了创业行为在通过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绩效中的中介作用,其中机会识别能力、网络关系协同能力、信息及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创业能力的重要维度,通过创始人及团队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目标市场战略选择这两种关键创业行为对创业绩效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研究丰富了创业研究的理论成果和研究范围,分析了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绩效的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探索了科技型新创企业在我国的成长路径,有助于科技型新创企业结合自身的能力维度整合资源利用与分配、选择目标市场战略,把握关键创业行为,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考虑了市场竞争程度、环境不确定性和政府支持力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助于科技型新创企业作出明智决策,提升创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