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

2020-10-16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438300张志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病情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438300)张志刚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SFTS)属于新型的布尼亚病毒疾病,并且该疾病具备人畜共患病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广大的中东部区域出现了SFTS病例报道,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进展十分迅速救治无效而死亡[1]。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34例SFTS病人,男女性别比为14/20,年龄区间处于32~74岁,均值(57.4±1.3)岁,患者发病前的居住区域或工作区域均位于林区或山区,并且17例患者在发病之前均具有确切的蜱咬伤史,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我院的伦理委员会认可通过,全面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以及实验室资料等。

1.2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发的《SFTS疾病防治指南》(2010版),并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以及流行病史等均确诊属于疑似SFTS病例,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即可判定为确诊病例:患者的病毒核酸测定结果为阳性;实验室中分离得到布尼亚病毒;病毒的IgG抗体/恢复期的滴度>急性期4倍。同时参照《SFTS疾病防治指南》(2010版)标准将SFTS患者区分为危重型SFTS(n=15)和普通型SFTS(n=19)。

1.3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复诊时抽取空腹静脉血,以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血清特异性抗体予以测定。同时患者需接受血尿常规、便检、凝血、电解质以及血糖和肝肾功能等检测,并实施心电图、CT、B超以及全胸片等相关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和分析,行t检验,针对危重型SFTS患者和普通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Fisher概率法进行对比,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病毒抗体测定结果 本组34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布尼亚病毒的血清抗体IgG、IgM测定,结果显示22例患者的IgG、IgM测定结果均为阳性,9例患者的IgM测定结果为阳性而IgG测定结果为阴性,另有3例患者的IgG、IgM测定结果均为阴性。

2.2 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 本组34例患者均属于发病急促,且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34例(100.00%),入院时体温37.9~39.9℃,除发热外,典型症状集中表现为全身乏力33例(97.06%)、恶心呕吐1 8 例(5 2.9 4%)、神志不清15例(44.12%)、咳嗽和咳痰12例(35.29%)、腹泻13例(38.24%)、血尿5例(14.71%)、黑便5例(14.71%)以及皮肤出血点2例(5.88%)等。

2.3 患者的实验室测定结果统计 实验室具体测定结果见附表。

附表 34例SFTS患者的实验室测定结果统计

3 讨论

从统计结果来看,患者年龄PLT以及神经系统损伤,在危重组及普通组的对比中有显著差异。这也提示,以上三项指标可作为PT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另有报道中指出,高龄高CK意识障碍以及高乳酸脱氢酶,均在SFTS疾病患者死亡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2]。此类患者治疗中,除了需采取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以外,由于布尼亚病毒感染与无形体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表现极为相似,同时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因而本院在对明确诊断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情况时,早期给予利巴韦林和多西环素治疗进而发挥抑制病毒作用。除此之外,此类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差,若继发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后,其病情将快速恶化。因此临床治疗中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通过采取积极的对症抗感染治疗,有助于促进其病情恢复。通过总结SFTS患者的病原特点、诊疗方案以及发病机制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此类患者疾病特点和有关影响因素,这对于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意义重大。

总之,SFTS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同时患者年龄、神经系统损伤以及血小板计数均和其病情严重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猜你喜欢

血小板抗体病情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