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宗师邓石如:无痴不巅峰

2020-10-16

文史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篆刻书法家安徽

“刻苦寻求八体书,清朝第一有嘉誉。穷追二李开新法,照古腾今邓石如。”这是日本著名诗人、书法家渡边寒鸥(1931年出生)论评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的一首七绝。

邓 石 如(1743—1805),原名琰,安徽怀宁人。他为表示自己“不贪赃,不低头,不阿谀逢迎,人如顽石,一尘不染”之品格,遂字石如。又因他家在安徽怀宁县皖公山下,便将“皖”字拆开倒用以为号,称“完白山人”“完白山民”。在他54岁时,嘉庆皇帝颙琰嗣位,为避“琰”字讳,邓石如乃以字行,又号“顽伯”。因其长期负笈(指竹制的书箱)横肩,遍游天涯,故又自号“笈游道人”。康有为评他的书法篆刻为“千百年来一人”。

从一个“少产乡僻,眇所见闻”的穷孩子成为著名书法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他的刻苦好学。他年少时以白居易为楷模,惜时发奋,习书、写作、刻章,致使手腕起茧。但因家境贫苦,买不起碑帖和书籍,于是他从17岁始,以书法、刻印鬻艺出游,以寻求书刻艺术的“群书”。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或寻访碑碣,或卖字求生,或贪婪读书。荒庙野寺是他经常栖息之所。他多次登上泰山、峄山,细心揣摩秦汉刻石。为了寻找残碑断碣,他经常走人迹罕至的山道。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50岁时还一再攀登匡庐绝顶,竟至饿八日,以草木充饥。一日夜半,群匪聚劫山庙,他先与一暴徒斗,后众匪齐进,又被他打倒十几人,匪徒大骇逃窜。

穷困的境遇没有阻止邓石如寻求书刻艺术的决心,他甚至在62岁时还登泰山观碑。一次游黄山,踏遍三十六峰,见怪异而具情趣的石块,他感到对治学有所启发,就贮装了满满两大囊。为减轻负担,他竟然抛弃行李,但重负仍压得他足破肩肿。担石归途路经广德,市人皆笑其迂腐,而他依然扬扬有喜色。

40多年的刻苦寻求,邓石如不仅通过临摹古人碑碣吸取了必要的养分,而且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中,进一步锻炼了书刻技巧。

求艺的路上,他得到了正直、热心肠人的帮助。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一天,邓石如在寿州(今安徽寿县)为寿春书院诸生刻印、书扇。该院主讲梁谳见到邓石如的作品后,连声赞道:“此子未谙古法耳,其笔势浑鸷,余所不能,充其才力,可以䮚轹数百年钜公矣。”

当梁谳得知邓石如学书刻印的苦衷后,非常同情,除直接给予指导外,还将邓介绍给江宁的朋友梅镠。梅镠家中藏有“秘府异珍”和秦汉以后历代的许多金石善本,虽家道中落,仍接纳了邓石如,不仅尽出所藏供邓纵观博览、悉心研习,而且还为他提供衣食及笔墨费用。

邓石如“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寒暑不辍”,累8年之久,在梁谳的指导下,学成了正、草、隶、篆各体书法,所治印苍劲庄严,流利清新。

乾隆五十年(1785)某日,邓石如到安徽歙县鬻书刻印,结识翰林院编修、金石书法家张皋文。张皋文认为邓石如篆刻锋劲刚健,姿态婀娜,很是敬佩。当时,张皋文正客居在徽州府修撰金榜的家里,他把邓石如的书刻情况告诉了金榜。金榜慕才,冒雨把邓石如从一个荒凉的寺庙中邀至家中,与之畅谈书印理论。

当时金榜家有座宏大壮丽的祠堂,堂中有不少楹联和匾额,是由金榜数易其稿精心书写后镌刊成的。金榜自以为很好,及至见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深感相形见绌,于是召来工匠,把匾额凿掉,又架起屋顶,把柱子放下,请邓石如重写刻成后再建。

邓石如在金榜家还阅读了不少金石书法典籍和名人墨迹,又一次开阔了眼界。一年后,邓石如由金榜推荐,先后结识了京城户部尚书曹文埴和身居相国要职的刘墉等艺坛名流,得到了他们的赏识和帮助。

邓石如寻求书法刻印艺术能吃苦,肯钻研,有恒心,加上一些有识之士的鼓励和帮助,终于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书法、篆刻艺术大家,蜚声海内外。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28岁师从邓石如)评邓石如篆隶已达“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之境,列为神品;草书“逐迹穷源,思力交至”,为能品;楷书“楚调自歌,不谬风雅”,为逸品。

朝鲜著名学者金秋史于道光初年时评曰:“邓完白先生篆隶,天下奉为圭臬,殆无异辞。”

邓石如的印章艺术被识者目为“印从书出”“一举突破陈规”的奇品,誉为“邓派”。

猜你喜欢

篆刻书法家安徽
《安徽记事》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篆刻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