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之细心的孔夫子
2020-10-15姜海智
姜海智
同学们,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创始人,博学多闻,熟知礼仪,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但有一次,孔子在参观周公庙时,却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鲁国去一探究竟吧!
原句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选自《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进入周公庙,见庙里的事物,如礼器等,每件事都向人请教。有人就说:“谁说鄹邑大夫叔梁纥的儿子熟知礼仪?进了周公庙,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说了,便说:“每件事都询问,这个‘问就是礼仪呀!”
典故锦囊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参加在周公庙举行的鲁国祭祖大典。祭祖大典所用的礼乐,多不常见,孔子便谨慎认真地询问。虽然自己是知道的,但还是再问问,这种对学问的态度真是严谨至极啊!
当有人因为孔子的详细询问而对其学识产生质疑时,孔子诚恳地回答对方:“每件事都询问,就是礼仪呀!”
孔子对周礼是十分熟悉的,而他对每件事、每个细节都要询问清楚,避免出现差错,既体现了孔子对周礼恭敬的态度,又展现了孔子虚心学习的品德,这正是“知礼”和“谦虚好学”的具体表现呀!
古时候,皇帝、皇后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称为谥号,用来高度概括此人的生平。
卫国的大夫孔圉,聪明好学,非常谦虚。去世后,卫国国君赐予他“文”的谥号,“子”是尊称,所以后人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圉也有不足之处,就不理解地问孔子,“孔圉为何能被赐谥号‘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所以能得到‘文的谥号。”《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的就是孔圉呀。
孔老夫子知礼谦虚,谨慎好学;孔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是他们身上的美德,使他们名留千古,名扬后世!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是好学而谦虚的人吗?
成语卡
名留千古:美名,荣耀一直(超越朝代)被流传称颂。
例句:能名留千古的人,也一定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