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020-10-15赵晓雨

种子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

赵晓雨

摘   要:分析了近年来黑龙江玉米病虫害频发的原因,总结了其常见病虫害玉米斑病、玉米丝黑穗病、地老虎、钻心虫等的发病机理和直接防治措施,并进一步提出病虫害的整体防治措施,包括品种改良、标准化耕作、防治技术创新等,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6-0099-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而黑龙江更是主要种植区。虽然黑龙江地区种植玉米多年,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病虫害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对此,总结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黑龙江玉米病虫害频发原因

1.1   省内气候、地理条件差异大

黑龙江地域较为辽阔,且地形变化较大,境内既有相对平缓的平原,也有山地和丘陵,其中北部、西北部、东南部具有较高的地势条件,同时1/4的土地是山岭,其会对大气、河流进行阻隔,从而使得省内的气候水文条件出现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催生了不同的病原菌,造成了多样化的玉米病虫害。因此,不同地区的玉米病虫害具有各自的特点,一方面一些病虫害不会大规模延伸,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进行统一的防治。

1.2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同

在种植玉米的历史上,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对其品种进行改良,但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在黑龙江省每年种植的玉米都有很多品种,即在种植一些成熟品种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一些新品种。但差异化的品种也使得其抗病虫害能力存在差异,因此也导致不同品种的病虫害类型、为害程度不同。

1.3   种植方式的差异化

在黑龙江,虽然农民平均种植土地面积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依然没有实现集中耕种,农户在玉米的种植上很难实现标准化,大多喜欢利用还田的方式处理秸秆,而这会滋生大量的病原体。同时,不合理的播种、施肥和灌溉方式,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1]。

2   黑龙江玉米常见病虫害

2.1   玉米斑病

玉米斑病是黑龙江地区种植玉米所出现的常见病害,其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的多个时期,横跨3叶期到成熟期,通常状态下,基于其病情的不同特征,也被区分为大斑、小斑两种病害。该类病情最主要为害的器官是叶片、苞叶。在初期病情中,表现为受害部位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并伴随着叶子的生长方向逐步向外扩展,颜色变成褐色、灰色,最终變为灰白色,甚至叶片出现裂缝、枯死。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受害部位还会形成黑色霉层,进一步对植株造成其他病害。玉米斑病的病原菌在冬季以菌丝、分生孢子的形式存在,在环保要求下秸秆不能焚烧,只能物理粉碎后还田,使得病原菌有了越冬再生的可能。当温度持续在15 ℃以上时,病原菌就开始萌发,并经过14 d产生孢子,之后借助空气进行侵染。该病在温度25 ℃、湿度90%的环境中最容易暴发。

2.2   玉米丝黑穗病

丝黑穗病也是一种玉米常见病害,1919年在我国东北地区被首次发现,曾经对玉米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虽然随着防治技术水平的提升,该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每年依然存在2%~8%的患病率,并对玉米的生产收获造成较大的影响。该病主要体现在果穗和花的位置,因为直接伤害玉米的生殖系统,因此影响到玉米的结果和收获,可能会造成玉米颗粒无收,该病害所造成的减产也是致命的。通常情况下,该病在幼苗期就已经存在,但直到抽雄时才显露出来,相对于正常的雄穗,患病植株更矮,呈现出下粗上细的特征,并带有一些黑褐色的粉末,甚至一些受到严重侵害的植株无法生出雄穗。

该病的病原菌同样可以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甚至存活数年之久,也可以伴随着种子进行传播,因此很多丝黑穗病是由带病种子的种植而形成的。玉米在播种发芽后,越冬的孢子也开始生长,伴随着玉米的生长而出现在重要器官中,最终在花穗中形成黑粉。

2.3   地老虎

地老虎是田间较常见的害虫,也是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中最常见的一种害虫,也被称为土蚕,因为其体型较大,且一生演化为多个阶段,可以对玉米的根、茎、叶等多个器官造成直接为害,极大地威胁到玉米的产量。以小地老虎为例,其最适宜的温度是14~26 ℃,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春季最为猖獗,而夏季则因为天气过热而活力减弱。

2.4   钻心虫

在黑龙江,钻心虫对玉米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其个体同样较大,且最擅长在玉米茎的心叶啃食,一旦被侵袭,玉米往往无法生长,因此其带来的危害也是毁灭性的。即使玉米已经进入抽雄期,钻心虫的幼虫也会对雄花进行破坏,最终影响产量。钻心虫一年最多可繁殖7代,在夏季繁殖最为猖獗。

3   黑龙江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直接防治措施

3.1   玉米斑病的防治

为消除玉米斑病的病原菌,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喷洒农药的节点是心叶末期到抽雄期,当发现其具有发病症状时,可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进行农药喷洒,农药的配备具体可以选择如下方案:①50%多菌灵500倍液;②40%克瘟散乳油900倍液;③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④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⑤75%百菌清800倍液。为更彻底地对病原菌进行消杀,通常每10 d喷洒1次,以连续3次为宜。

3.2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对该病的直接防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对病株直接拔除,虽然该病情在抽穗期最为明显,但是在苗期就已经能够确诊,对此可以在除草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拔除,避免对其他玉米植株造成感染。其二是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具体措施为:①以种子重量2/1 000的药剂,成分为粉锈宁与羟锈宁,通过水的搅拌对种子进行处理,并需要在封闭环境中放置4 h;②用种子质量5/10 000的速保利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③以3/1 000的氧环宁缓释剂对种子进行处理;④以种子质量3/1 00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⑤对种子以50%矮壮素液剂200倍液进行浸泡,持续0.5 d;⑥对种子进行一定措施的包衣等。

3.3   地老虎的防治

3.3.1   物理防治

首先,采用对土地进行翻耕的方式进行幼虫的消杀,并及时对杂草进行清除,使得幼虫和蛹生活的条件被改变,并由此被有效地消杀。其次,利用秸秆等插立田间,诱导幼虫在其上产卵,并进行集中消杀。再次,也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对幼虫进行直接处理。最后,可以采用其他诱导方式进行物理消杀。

3.3.2   化学防治

应当在地老虎幼虫时期进行农药喷洒,例如,将50%辛硫磷乳油通过和沙土的均匀搅拌,在田间进行掩埋,使得玉米周边的土壤对地老虎等害虫不利,进而保护玉米植株;设置毒饵,将草叶拌以一定浓度的辛硫磷,在黄昏时分抖落在田间,诱导幼虫出来食用,中毒死亡;也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敌敌畏等农药进行灌根,以实现对幼虫的消杀。

3.3.3   生物防治

作为一种昆虫,地老虎有较多的天敌,包括在其身上寄生的微生物,也包括对其直接食用的其他昆虫和鸟类等,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捕食性昆虫的定向培养,以及对相关微生物的定向培养。

3.4   钻心虫的防治

对于玉米钻心虫,同样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消杀。在具体的操作中,物理方法倡导采用诱杀的方式,即利用黑光灯等对钻心虫进行集中诱捕并杀死;化学方法即在心叶后期直接喷洒药剂;生物方法则可以采用赤眼蜂灭卵、白僵菌及苏云金杆菌的定向投放等[2]。

4   黑龙江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全局防治措施

4.1   品种改良

对于玉米新品种的改良,应当在其适合黑龙江气候地质条件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抗病虫害能力。虽然农业科研部门每年都会通过杂交等方式获得新品种,但因为对玉米种子的要求较全面,不仅需要其具有对各类病虫害的抗性,还需要其产量、品质、抗倒伏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虽然有很多品种得到了改进,但依然不够理想。对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新品种对各类病虫害的抵抗水平。

4.2   标准化耕作

农民的随意耕作很可能纵容病虫害的病原菌,对此需要针对黑龙江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由农学专家统一耕作方式,如耕作前的翻地,有效地消杀一部分幼虫;秸秆还田的进一步处理,使得病原菌无处藏身,避免其在土壤中越冬。同时种子的包衣处理、种子的拌药处理、农药的兑制与喷洒方式、灌溉方式等,都需要标准化操作,使得病虫害的危害降至最低。

4.3   病蟲害防治新技术的研发

针对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现有的方式虽然效果显著,但依然在成本降低、效果提升等方面有发展空间,因此在技术上还应当继续创新。

参考文献:

[ 1 ] 周萍.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20,40(9):92-93.

[ 2 ] 尤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8):27-28.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