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甘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2020-10-15刘锋
刘锋
摘 要:甘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多处于高原、荒漠、碱滩,甚至在戈壁滩也有大量分布。从野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甘草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分析了红皮甘草的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要点,阐述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为甘草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皮甘草;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6-0043-02 中图分类号: S567.71 文献标志码: B
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根茎分主根和横走茎。在土质松软、土层深厚的立土环境中,主根发达、长而粗,横走茎少而细;在土质坚硬、黏重的断层土环境中,主根稀少且短,横走茎极发达、多而粗[1]。
文章主要分析了甘草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为甘草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种前准备
1.1 选地要求
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偏盐碱或盐碱度低的土地种植甘草。其中,少量含沙的土壤既不易板结,还具有较强的保墒保肥能力,不仅出苗保苗率高,而且对甘草的产量、形状、质地、含量等的提升,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乌拉尔红皮甘草在pH 7.2~9.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 8.0左右最为适宜。土壤盐分在0.5%以下为佳。在涝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种植。
1.2 土地处理
种植甘草的土地应在前1年秋季、冬灌前,对待种土地进行深翻或深松,不低于30 cm。深翻或深松可以破坏硬土层和犁地层,使土壤疏松,还可以提高深层土壤地温,有利于甘草根系下扎。注意对于地边、地角应尽量深松到位,前犁的最后1齿要与下犁的第1齿重合。
1.3 平整土地
使用激光平地机平整土地,高低误差不得超过5 cm,做到耕地平整、无大坑小包,地边地角都要整平[2]。
1.4 灌溉浇水
冬、春灌溉要浇足水量,用标尺测量水位线,水位线不得低于30 cm。
1.5 封闭除草
喷施苗前除草剂(二甲戊灵),选择好的施药设备于地表均匀喷雾,并仔细检查喷洒的除草剂是否均匀。
1.6 耙地
为了保证耙组能够正常工作,不允许出现耙组斜行,各拉杆跟拉筋长度要适当,前后深浅要一致,相邻两台耙间应设置重复,重复度一般为10 cm,并检查是否耙细、耙匀。
1.7 镇压
镇压的目的是破碎土塊、压实松土层、保证土壤墒情,要求土地细碎、无坷垃,镇压密实度必须达到甘草种植要求。镇压工作可与耙地同时进行。
2 播种
经过调研发现,甘草在瓜州境内适应性强,适合甘肃农垦西湖农场推广种植。在种子质量方面,必须选用籽粒饱满、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虫蛀、无黑籽、纯净度在95%以上的种子,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3]。
2.1 种子处理
①种皮处理:甘草种子的硬实率高达80%以上,种皮光滑致密,水分难以渗透,发芽率极低,播种前必须进行处理。②种子处理:采用物理方法,用碾米机打磨种皮,最好打磨2遍,过风筛选后收集备播。
2.2 播种期
甘草种子的最低发芽温度为6 ℃,适宜发芽的温度为15~30 ℃,最适温度25~30 ℃。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7.5%以上。甘草种植以选择中性或略偏碱性的土壤为宜,以4月下旬到5月中旬播种为佳。
2.3 播种方式
甘肃农垦西湖农场采取大田机械直播方式。为提高出苗率、满足生长需求,采用覆膜种植,覆盖1.45 m薄膜,一膜8行,用种量2.0~2.5 kg/667 m2。行距25 cm、株距15 cm,深度2.0~2.5 cm。对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可浅灌覆水1次,以提高出苗率。
3 田间管理
3.1 肥水管理
3.1.1 选择肥料
甘草施肥以氮、磷、钾为大量元素肥,以锰、钼、硼、锌、铁为微量元素的复合肥,营养平衡有助于甘草达到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
3.1.2 灌水追肥
适当灌水可以调控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直播甘草要迟浇头水,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下扎,保障甘草的条形和长度。最好在苗高7~10 cm、出现5片真叶后浇头水,适量带肥。一般在分枝期灌第1次水,适量带肥,在夏季高温时节要适时浇水施肥,以保障甘草枝叶的旺盛;第2次水在甘草进入分枝期前,此时甘草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来完成分枝扩展。7~9月是甘草的速生期,也是高温期,要适时浇水施肥,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8月下旬天气开始转凉,至10月中旬甘草进入快速生长期和有效成分积累期,因此要在8月上旬、9月中旬各浇水施肥1次,此时是保障甘草积累有效成分的最佳时间,也是保障甘草增重的关键时间;冬季再灌水1次即可。
第2年春季,甘草芦头位置开始萌发横走茎(俗称浮草),此时若地表水分充足可促进横走茎的大量萌发,应及时进行耙偏条,要求不漏耙,同时将第1年种植时的残膜耙除。
3.2 除草
播种前应喷施苗前除草剂(二甲戊灵等同类除草剂)。甘草出苗后,清除杂草可用甘草苗后除草剂或人工除草,在杂草有3~6片真叶时用药效果最好。
3.3 薄膜清除
甘草在第1年秋后或第2年春季种植,要及时去除种植时所覆盖的残膜,以增加根部透气性,防止根系内脂变色,以提高甘草的产量及商品性。
4 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4.1 常见的病害
4.1.1 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春季幼苗出土后即在叶片背面生圆形、灰白色小疱斑,后表面破裂呈黄褐色粉堆,为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发病后期整株叶片全部被夏孢子堆覆盖,致使植株地上部死亡,茎基部与根或茎连接处韧皮组织增生,潜伏芽萌动,植株表现为从生、矮化。夏孢子再侵染后,叶片两面散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并散出黑褐色冬孢子粉末。该病是栽培甘草的主要病害,遍布各甘草种植主产区,是影响密植的主要因素。
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15%的粉锈宁100倍液,或97%的敌锈钠400倍液喷雾防治。
4.1.2 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会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病班,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红色,在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处理病残体。发病初期用65%代森錳锌或50 %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1∶1 500倍液或1∶100波尔多液喷雾。
4.1.3 白粉病
被害叶片如撒上一层白粉,后期叶片变黄,造成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清园并处理病残体。
4.2 常见的虫害
4.2.1 叶蝉
主要有榆叶蝉、小绿叶蝉等,在甘草的整个生长期发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害最重。若虫或成虫吸食甘草的叶、芽、幼枝、幼芽,先呈现出银白色的点状斑,随后叶片失绿呈淡黄色,最后脱落。
防治方法:清除甘草田四周的榆树及其他叶蝉类越冬寄主。为害高峰期用2.5%溴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草蚜、瓢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4.2.2 短毛草象
取食甘草根茎的一种绿色小象虫。此虫为害期长,一般甘草田5—9月均可见到,为害盛期为7—8月上旬。主要取食叶片,取食后叶缘呈缺刻状。每年发生2~3代,以成虫或初龄幼虫在树皮缝隙、甘草及杂草根处越冬。
防治方法:秋季结合打草破坏其越冬场所,降低越冬基数。喷施2.5%溴氰菊酯1 000~5 000倍液,用量45 kg/667 m2。
4.3 割秧
割秧对甘草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在甘草生长旺盛期割秧,割去甘草植株高度的1/4,此时割秧不会对甘草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反而会提高剩余茎叶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二是在甘草落叶期进行割秧,割去地表3~5 cm以上的部分,减少甘草茎叶部分对根部的消耗,提高甘草越冬成活率。种植地负责人要检查割秧后剩余茬口的高度,不得超过3 cm。
5 采挖收获
在收获时,以育苗移栽方式种植的甘草应在2~3年进行采挖,最佳的收获时间在9月底至11月初;以直播方式种植的甘草应在3~4年进行采挖,最佳的收获时间在9月底至11月初。收获时采用机械+人工的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收作业,每次作业1轮后,人工将甘草根捡拾出来,再进行第2轮作业。
应根据甘草的种植方法来合理控制和调整采收时间及方法,以保证甘草的产量,扩大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 1 ] 郭怀安.甘草的人工栽培措施[J].新疆农垦科技,2005(3).
[ 2 ] 崔志梅.乌拉尔红皮甘草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5(5).
[ 3 ] 白金贵,黄建民,明光礼.甘草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