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儿怦怦跳
2020-10-15熊美玲
文题再现
登上领奖台 参加百米比赛
参加班干部竞选 一个人走夜路
第一次当众讲故事
在出站口等待久别的爸爸归来
你有过上面的经历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选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完后先修改,再誊写清楚。
(配合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训练)
大手导写
一、选好“一件事”
本次习作就是以生活中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一件事为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所以选好“一件事”是关键之一。生活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回想起来依然心儿怦怦跳呢?是一个人走夜路,担惊受怕?是第一次坐过山车,惊险刺激?还是参加接力赛、登上领奖台、当众讲故事……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可以令你惊喜,令你激动,令你紧张,令你害怕,令你担心……
习作可以以这件事作为题目,如《第一次走夜路》《颁奖时刻》,也可以以心情为题,如《我的心儿怦怦跳》《我太激动了》。
二、聚焦“细感受”
选好“一件事”,就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一次习作的重点要写清楚当时的感受。例如参加演讲比赛,你紧张得心儿怦怦跳,就回忆一下自己当时有什么表现?什么时候这种紧张的心情最紧绷,你当时怎么想的?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心跳最厉害的时候就是要详写的部分。接下来要描写,什么时候心情趋于平静的,这就是你的心情变化。只有聚焦“细感受”,才能将心情变化的整个过程描写出来。
三、写好“心电图”
心情的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电图”。如何描绘出自己的心电图呢?巧抓身体反应+心理感受,写出心情变化。
例:
“同学们,昨天留了背诵课文的作业,相信大家都认真完成了,现在我就来检查背诵情况。”老师的话音刚落,我的脸瞬间火辣辣的,头立刻低下来,抵在桌上。我倒吸一口凉气:天啊,昨天我一直在研究舅舅送的航空模型,没有背课文。我心跳加速,眼睛盯着地板不敢眨一下,双手藏进抽屉不停地搓着,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别叫我!别叫我!千万别叫我!我恨不得让时光倒流,以后再也不能忘记背诵课文了。
片段中抓住身体反应(脸火辣辣+低头+倒吸凉气)和心理感受(没背课文+心跳加速)交替着,表现了“我”紧张的心情。第二处身体反应(眼睛盯着地板不敢眨+双手搓)和心理感受(心提到嗓子眼+别叫我)交替写,表现了“我”紧绷的心情。
小手练笔
我的心儿怦怦跳
杨梓涵
想起那次朗诵比赛,我的心儿就会怦怦跳。
当主持人提醒我们该上场时,咚咚咚,我的心跳马上加快了20倍。我紧张地回忆着稿子,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一直反反复复地背着。前一个节目已经结束了,主持人正款款走上舞台报幕。我如坐针毡,如临大敌,紧紧地握着稿子,手心一个劲地冒汗,把稿子浸湿一大片。
“下面有请18号选手登台演出!”突然,主持人的声音在耳边震响了。伴随着惊心动魄的掌声,我像蜗牛一样走上了舞台,心“怦怦怦”狂跳,一根根汗毛仿佛都竖起来了,手上的汗似乎都被吸干了,我望着台下黑压压的脑袋,大脑里一片空白。突然灯光打在我身上,我立马清醒,心里默默祈祷: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啊!一定要保佑我得奖啊!音乐一响,我有节奏地朗诵出了我的台词,慢慢进入了状态,心也慢慢平复了。
演出结束后,大家都在期待结果。主持人宣布了三等奖,没有我,我有点着急。二等奖也没有我,我心里直打鼓:怎么还没有我呢?不应该啊!一等奖也没有我,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今晚获得特等奖的是杨梓涵!恭喜她!”我的名字猝不及防传进我的耳朵,天哪,我竟然得了特等奖。我欣喜若狂,马上破涕为笑!
那次比赛,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让我难以忘怀!
夜路惊魂
黄宇峰
那天晚上,爸妈出门办事,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快速写完作业,就跑出门去玩了。
夜里十点半了,我才猛地清醒过来,脑袋闪过一个强烈的念头,那就是——回家。我连走带跑,路上黑漆漆的,更糟糕的是我好像迷路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像茄子打霜一樣——蔫了。田野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声,我的心立刻提到嗓子眼,怎么办?会不会有不明生物跟着我?回家的信念战胜了一切,不管了,我鼓起勇气,摸黑蹿进一条巷子。
总算找到回家的路了。我心里一阵狂喜,使劲往前奔。风刮过我的脸,吹过草坪,树叶沙沙作响,这时我脑海里闪现出妖怪一跳一跳地追着我跑的画面。我头皮一阵发麻,手心开始直冒冷汗,心里像装了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我拔腿一阵狂跑,跑了好远才慢慢停下来。
远处一道光照了过来,走近一看,原来是爸爸呀!爸爸问我:“是不是吓了一跳呀?”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今天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恐惧!”
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怕走夜路了。我也越来越坚强啦!
老师总评
杨梓涵重点描写了上台前的紧张状态,抓住身体反应和心理感受写出了一系列心情的变化。表演后等待结果时的心情展现富有层次,从着急、猝不及防到欣喜若狂,小作者的“心电图”就像“过山车”一般。黄宇峰的《夜路惊魂》看点十足,夜路一波三折,心情变化更是跌宕起伏,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小作者的心理描写非常丰富。后文巧借对话,升华了习作的中心。
【作者系浙江苍南县桥墩小学四·5班学生,指导并置评: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