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多策并举打造生态扶贫的南阳样板
2020-10-15余泽厚
余泽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扶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加快我国脱贫攻坚步伐,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2020年将如期打赢扶贫攻坚战,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南阳是一个林业大市,也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南召县、社旗县、桐柏县)、1个省级贫困县(方城县)、552个贫困村(199个深度贫困村)、33.43万贫困人口,全市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林业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是“双赢”之策、利民之举。近几年来,南阳各级林业部门按照中央、省、市和上级主管部门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林业发展全局,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担当,精准施策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一、南阳市林业生态扶贫致富的优势和条件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南阳市委、市政府把林业作为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举措,把林业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听取汇报,要求林业要走在生态扶贫的前列;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林業生态扶贫工作。林业部门围绕扶贫领域重点工作,做到与林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多次深入乡镇、村组、贫困农户走访座谈,研究解决林业生态脱贫存在的问题,为扶贫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扶贫空间大。南阳林业用地面积1822万亩,占全省的21.4%;其中森林面积1468万亩,占全省的23.9%;森林蓄积量4083万立方米,占全省的22.8%;森林覆盖率40.51%,高出全省15.09个百分点。全市有近15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需要造林绿化,近200万亩石漠化山地需要治理;一期国储林项目需新造林78.99万亩,现有林改培16.46万亩,中幼林抚育64.22万亩。林业资源总量大、发展空间大,林业生态扶贫大有可为。
三是产业优势明显。南阳的猕猴桃、山茱萸、辛夷、软籽石榴、核桃、木瓜等多种经济林产量和品质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已建成一批产业基地,打响一批产业品牌。至2019年,南阳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61万亩,花卉苗木57.3万亩;月季发展面积12万亩,年产值20亿元,占国内市场总量的80%;南召县辛夷种植面积24万亩,年产量4600吨,占全国产量的50%,素有“天下辛夷第一县”之称;西峡县猕猴桃人工种植基地面积12.5万亩,建成了百里猕猴桃长廊,规模居全国第二。全市以林果资源为依托,形成了以人造板、家具为主的木材加工业,以山茱萸、金银花为主的中药制造业,以辛夷、栀子为主的林产化工业,以猕猴桃、木瓜为主的果品加工业;培育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72家,林产品加工业产值64.05亿元。以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为重点,建成森林旅游景区20余处,2019年接待游客6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9亿元。林业已成为贫困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四是科技保障有力。南阳作为中国林科院科技兴林示范市,2000年以来,双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技合作,引进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双方在困难宜林地造林、经济林及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林业生态扶贫等方面,正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全市现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6人,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分布各县区,每年下乡指导造林绿化、经济林发展、花卉苗木培育、森林多种经营利用等工作,适时培训林农、服务群众,成为林业生态扶贫的“推广员”“服务员”。
二、南阳市林业生态扶贫致富的做法及成效做到“四个结合”,强化“三项措施”南阳市林业生态扶贫的“四个结合”
(一)林业生态扶贫与营造林相结合
南阳宜林面积大,近几年来年均造林50万亩以上。借助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国储林项目以及林业生态省造林工程的实施,通过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牵头实施的生态造林工程,把贫困人口劳动力组织起来,通过现场培训或短期培训,组成季节性或常态化的造林和管护专业队伍,全面参与到造林绿化、补植补造、森林抚育中,就地就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工程补助或工资性收入。至2019年,全市参与生态造林贫困人数30045人,人均增收685元;参与国储林造林贫困人数5781人,人均增收9362.2元;退耕还林工程收益贫困户7179户,户均补贴905元;参与森林抚育19078人,人均增收594.9元。内乡县结合国储林项目实施,带动807名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人均增收4780元;1536名贫困人口通过造林土地流转人均增收273元;参与其他造林项目贫困人口2300人,劳务收入207万元,人均增收900元;参与森林抚育项目受益贫困户3720人,劳务收入223万元,人均增收599.5元。
(二)林业生态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一是发展经济林及花卉苗木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猕猴桃、核桃、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发展月季、玉兰等特色花卉苗木,打造高效生态产业经济,促进贫困农户增收。镇平县引进生态农林企业19家,发展花卉苗木7.2万亩,优质林果2.8万亩,木本油料0.8万亩,覆盖20个乡镇办,贫困人口参与土地流转312户,租赁收益14.8万元,年户均470元。社旗县对于种植林果、花卉苗木的贫困户,按照每亩补贴500元,每户最高5000元的标准进行财政补贴,2017年以来,共补贴贫困户734户,面积3154.54亩。至2019年,全市参与经济林发展贫困户23742户,年户均收入4362.18元;参与花卉苗木发展贫困户65179户,年户均收入13049.7元。二是发展林下经济扶贫。鼓励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托他们把广大贫困农户吸纳到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通过技术培训,统筹管理、销售等形式,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淅川县厚坡镇马王港村成立林下养殖合作社,采用“到户增收+合作社”模式,对林下养殖的贫困户提供每户3000—5000元的到户增收补贴,助力助推脱贫工作。至2019年,全市参与林下种植贫困农户20867户,年户均增收6310.1元;参与林下养殖贫困户28827户,年户均收入2920.2元。三是生态旅游扶贫。充分利用南阳森林资源优势,积极鼓励贫困户参与景区经营,发展餐饮、住宿、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森林人家等。同时,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商品,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方城县七峰山森林公园景区利用“景区+农户”模式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带动8个乡镇1400多名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年户均分红6000元。至2019年,全市从事森林生态旅游的贫困户1485户,年户均收入9584.7元。
③“龙头带”模式。坚持龙头带动,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通过林业贷款贴息、农业综合开发、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等,对贫困户、贫困人口参与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对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基地联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进行林产品加工的贷款项目进行补贴,带动贫困农户增收。镇平县对吸纳农户(贫困户)务工的公司、大户承包土地流转费用给予补贴,每亩补助500—800元,生态林连补10年,经济林连补3年;对造林所需苗木,生态林米径5公分以上的每株补50元、4公分以上的每株补30元,经济林每株补10元;对山区生态林每亩补助500元。社旗县支持河南东宇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林果产业,该公司在广阳镇、清河镇承包林地5800亩,种植薄壳核桃,带动贫困户231户445人参与项目。至2019年,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开展“帮包带”,全市109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农户7.21万户,其中贫困户9037户,年户均收入9054.3元。
(三)强化保障
提升政治站位,切实把林业脱贫攻坚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的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严格履行林业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全市林业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市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各项扶贫任务落到实处。制定下发了《市林业局脱贫攻坚督查督导方案》《市林业局脱贫攻坚考核考评办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平时督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重点督查林业生态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林业生态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及扶贫工作成效,年终综合评定,严格兑现奖惩。
三、南阳市林业生态扶贫的对策
(一)兼顾当前和长远,建立林业生态扶贫长效机制
林业生态扶贫重在高质量,重在可持续,重在同步致富奔小康。林业生态扶贫工作既不能只顾眼前重短轻长,也不能光谋长远舍短求长,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在组织领导上,继续发挥领导小组作用,“一把手”亲自抓、負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各有关科室、单位统力配合,形成林业生态扶贫强大、持久的工作合力。在政策扶持上,以一贯之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将以前的好政策、好项目尽其所能的向贫困县、贫困乡村倾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使贫困农户可增收、能致富、奔小康。
(二)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贫困人口大多集中的偏远山区,均属于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绿水青山是脱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统一的结合点是发展绿色产业,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坚决践行“两山”理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老百姓长久致富的靠山。选聘好生态护林员,保护好绿水青山。引导林农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茱萸、核桃、软籽石榴等高效生态林果业,月季、玉兰等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休闲观光等特色富民产业,实现“山上披绿、林下生金、农民致富”。
(三)充分发挥林业优势,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林业生态扶贫不同于一般的扶贫脱贫。林业是长周期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具有产业链条长、进入门槛低、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等特点,同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布局,采取“林+N”模式,“短中长”相结合、龙头企业带动等,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高扶贫工作质量,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短线脱贫、中线致富、长线小康。
本文作者单位系南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