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筑起北疆生态屏障
2020-10-15耿国彪
耿国彪
毛乌素沙漠变成了“毛乌素绿洲”!不久前,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毛乌素沙漠将在陕西被“赶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榆林以每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林木覆盖率由0.9%提高到34.8%,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这一切变化始于1978年我国启动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今年,开中国生态工程建设先河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40多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特色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典范。
绿水青山还复来
站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努古斯台镇的高岗上眺望,樟子松、五角枫、榆树、蒙桑等乡土树种混交林成行成片;穿行其间,时现狐狸、獾子、野兔、沙鸡的身影,有时惊慌地和人打个照面,又箭一般窜向丛林深处,疏林草原风光正重回科尔沁大地。旗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块50万亩的封育区,此前植被盖度不到5%,现已达80%以上,几个林间湖泊的水面已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水平,“可以见到五六斤重的鲤子。”
作为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把沙漠、沙地治理作为生态建设主战场,力治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年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多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900多万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目前的3.92亿亩,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2.1%。同时,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五大沙漠周边治理区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沙化整体逆转,林草如盖、流沙被锁之巨变,是三北工程持续开展的结果。
饱经风雨的三北大地,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日月更替的自然变迁中,在人类数千年的过量索取中,绿色渐渐远离这片土地,森林消失,草原退缩,黄沙肆虐,灾害频发,地瘠人贫……这里沦为荒凉贫困的代名词。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5.6万公顷的速度扩展,年风沙日数常达80天以上,形成了从新疆到黑龙江绵延万里的风沙线。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每年每平方千米侵蚀模数达万吨以上,全区每年冲走氮磷钾肥2800万吨;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80%来自这一区域;每年有3.2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使下游河床以每年10厘米速度上升。
失去绿色,大地也失去了生机和活力。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05%,土地生产力极低,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仅为2000公斤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甘、宁、青4省份平均每年调入粮食达1.3亿公斤。
三北大地受荒、沙、风之灾,三北人民受地瘠、粮匮、产乏之苦,根本原因是少林草、缺绿色。党中央在决策建设三北工程时指出,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率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宁夏是我国北方防沙带、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和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带“三带”交汇点,承担着维护祖国西北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列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的省区,三北工程对于宁夏的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宁夏国土面积664万公顷,面积虽小,但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沙、川三大地貌类型均有分布。宁夏坚持以水定林、林随水走、量水而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布局三北工程建设。
根据不同区域特點和降雨线分布,宁夏在南部山区聚焦提高森林覆盖率,推行近自然林经营理念,发展以樟子松、油松、云杉为主的乔木林,重点营造针阔混交林,高标准建设好六盘山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区;在中部干旱带聚焦防沙治沙和增绿,大力实施精准治沙,宜封则封、宜造则造,重点营造灌木林;在黄河灌区聚焦黄河干流生态修复,重点营造河滩林、护堤林和农防林。
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间,宁夏累计完成三北工程营造林(含退化林分修复)2400多万亩,争取中央投资15.75亿元,全区森林覆盖率由三北工程实施前的2.4%提高到现在的15.2%,活立木蓄积量由217万立方米提高到1271万立方米。率先在全国实现沙漠化逆转,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
曾经,河南省风沙肆虐最严重的地区当数兰考。历史上,因黄河多次在兰考决口改道,造成“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而今,站在兰考县东坝头镇杨庄村,放眼望去,成片的苜蓿长势良好。当年的座座沙丘已经变成片片绿洲。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省沙化土地面积128.9万公顷。据2015年第五次全国沙化监测结果,河南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596796.3公顷和1013.75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53.4%,千万亩沙地已变成了良田。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河南省大力开展三北工程建设的结果。河南省在风沙严重的开封,以及兰考、民权、宁陵、中牟等地营造防风固沙林667公顷,连续建起5条长达500公里的基干大型防风固沙林带,还建立了22个国有林场,大大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河南省沙区咬定风沙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造就绿水青山,每年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以上,已基本形成了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北工程始终把恢复绿水青山作为首要任务,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持续修复自然生态。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788.2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以来,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连续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年均沙尘暴天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其中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119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3019.4万公顷,防护效应使工程区粮食年均增产1060万吨。
植树造林富百姓
三北工程坚持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40多年来,三北工程聚力兴绿富民。三北人民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这方土地充足光热资源和广阔土地优势,坚持生态经济型建设思路,把生态治理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造一片林子,绿一处荒山,富一方百姓,荒山秃岭变成了金沙银山、财富之源。
连日来,山西各地抓住有利时机,掀起植树造林高潮。在大宁县曲峨镇白村一处沟底内,60多岁的贫困户冯还堂正和村民一道挥动着铁锹整地刨坑,准备栽下树苗。“3个小时挖了30多个坑,一个土坑1.5元,这一早上40多块钱到手了。”冯还堂说。
“以前为了生活,我下过煤窑,卖过豆腐,常年在外奔波还是受穷。如今在家门口靠种树,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仅此一项,就能让一个三口之家脱贫。”冯还堂说。
据大宁县林业局局长冯晓明介绍,目前大宁县已成立37家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991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8名,2019年共种植20多万亩经济林和生态林,人均年劳务收入超1.5万元。
素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称的大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态脆弱和贫困高发在这里叠加。如今,荒山变绿林,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漫山遍野的生态经济林也成为当地贫困户的“绿色银行”。
大宁县的变化是山西推进林业生态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缺林少绿、生态脆弱、脱贫任务较重的山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性地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探索“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在山西58个贫困县,“合作社+贫困户、政府购买式造林”的生态扶贫模式“遍地开花”:由贫困户组成造林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造林工程,验收合格后,政府以购买社会化服务办法回购林地,贫困户赚取劳动报酬,通过对林木进行长期管护,贫困户还可再获得一份管护收入,增绿增收实现“双赢”。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3378家,吸纳贫困劳动力7万余名,累计完成造林820多万亩。
自古以来,宁夏平原便有“塞北江南”之美称。奔流不息的黃河水一路蜿蜒向北,浇灌着这里的山川树木,哺育出塞上千里沃野、瓜果飘香。
金秋时节,正值塞上苹果成熟上市的季节,当记者走进宁夏中卫市南山台子富硒苹果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苹果园。硕大的红富士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绿色中的“红宝石”,格外吸引眼球。果园里、马路上,果农、商贩的运输车辆满载着苹果来回穿梭,到处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经过多年的发展,沙坡头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优势产业。截至2018年底,沙坡头区苹果种植面积达16.54万亩,总产量13.25万吨,总产值突破5.3亿元。仅南山台扬黄灌区苹果栽植面积达11万亩左右,当地果农来自苹果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沙坡头区是宁夏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典型之一。近年来,宁夏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优选苹果、枸杞、长枣、红莓杏等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种,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大力推进全区特色经济林又快又好发展。
以三北工程实施为契机,宁夏巩固提高枸杞产业“一核二带十产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水平,全区枸杞在册面积接近100万亩,年综合产值155亿元,枸杞产业已成为全区增绿、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同时,重点支持发展灵武红枣、中卫苹果、彭阳红梅杏等特色经济林,围绕发展庭院经济,引进推广新品种新品系。
40年来,宁夏林草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5.9元提高到12858元。三北工程的防护林网卫护了全区1020万亩耕地,守住了宁夏的“米粮仓”,确保了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总产量达到373万吨。
“我们这里的肉苁蓉吃了可治病,种了能治穷。”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扎格图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兰巴图,指着刚刚冒尖的肉苁蓉对记者说。
阿拉善盟素有“肉苁蓉之乡”的美誉。穿行在一行行梭梭林间,俯身便能发现露出头角的肉苁蓉。一大早,种植户王春林打包晒好的肉苁蓉准备出售。“旗里专门派的科技特派员来给我们指导肉苁蓉种植技术,今年苁蓉市场价格不错,我家的苁蓉质量又好,肯定能卖不少钱。”王春林笑着说。
“我们四口人以前主要靠放牧挣钱,那时候收入很少。2012年我丈夫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更穷了,我日思夜想致富的办法,嘎查长就建议我种梭梭,通过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几年以后又嫁接了肉苁蓉。”王春林说。
如今,王春林家种植的梭梭林已经有1800亩,其中肉苁蓉、锁阳接种地也有千余亩。种植梭梭有补贴,肉苁蓉、锁阳收益高,王春林家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这两年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之前的债务也还得差不多了。”王春林说。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潘竞军表示,阿拉善盟将进一步通过林下经济项目带动群众脱贫,同时在基层苏木镇组织打造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帮助农牧户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等特色生态产业,让治沙与扶贫相结合,实现既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双赢的目标。
一颗榛子能改变什么?在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黑龙江省通河县长兴村,榛子既让荒山披上了绿装,又让农户找到了增收途径。
从“风吹石头满地跑”到如今山上绿意葱茏,通过种榛子、套种中草药、发展生态旅游,长兴村山上的榛子树成了村民眼中的“绿色银行”。
一场山雨过后,清风阵阵袭来,山上绿意葱茏。 55岁的长兴村村民吴明利特别喜欢雨后到榛子林里溜达,“以前这山坡地雨天泥水四处淌,改种榛子后,小雨不见水,大雨清水流。”
新修的道路,规划有序的平房,房前种着一排榛子树,远处青山环绕……这几年,长兴村村民发现,住了几十年的村庄变得愈发美了。
每到金秋时节,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进山赏秋,30元一斤的大榛子,现摘现卖,供不应求。今年,王俊福和一些村民正在寻思,打算改造几家有特色的民宿。“这样明年榛子采摘节我们就能留住客人,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王俊福说。
“种植榛子,需要重点解决好资金、土地、技术三大难题。”通河县榛子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国威说。
钱从哪里来?通河县将榛子林纳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在享受国家每亩补贴500元的基础上,县级财政再补贴300元,目前已累计投入政策扶持资金1.6亿元。“县政府对规模200亩以上种植地块通路、通水、通电,榛子林种到哪里,配套设施就跟到哪里。”李国威说。
为了解决榛子种植前三年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问题,通河县积极探索“以短养长、一地多用”模式,利用树苗4米间距开展间种套养。县里引进的药材加工企业还和村民签订了蒲公英收购合同。
地从哪里出?利用好退耕還林地,向荒山荒地要效益。原来有些退耕还林地和五荒地,被开垦出来种玉米,收益不高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整治后,再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榛子,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据统计,2019年底,长兴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万元,比2016年提高了近4000元。眼下,长兴村的100多户榛农中,迎来丰果期的还是少数,但是榛农通过林下套种中草药、瓜果等经济作物,以短养长,也能增加收入。
40多年来,三北工程区营造用材林折合木材储备量18.3亿立方米,经济价值9130亿元。累计营造经济林463万公顷,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核桃、红枣、板栗、花椒、苹果等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工程区还形成了以森林公园网络为骨架,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年接待游客3.8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80亿元。
工程建设不仅增强了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而且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资供给能力,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提升了建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加快了社会生产要素的流动聚集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绿色前进,黄色退却,为这方古老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北工程的建设历程告诉我们,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等待观望没有出路,只有奋起抗争建设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经验启示我们,只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正确发展思路指导下绘制宏伟蓝图,有一套按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的运行机制,我们一定能够让三北地区重现绿水青山,让三北人民在绿水青山中淘到金山银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