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烦恼化成快乐
2020-10-15张雨
文/张雨
人生一世,不会没有烦恼。唐代诗人杜牧有句诗:“尘世难逢开口笑”。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中也曾说过:“怜我世人,烦恼实多。”为什么人的一生烦恼总是如影随形,似乎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摆脱?这么多烦恼究竟来自何处?
有科学家对人的烦恼进行了科学的量化。数据显示,40%的烦恼是关于未来的事情;30%的烦恼是关于过去的事情;22%的烦恼只是来自微不足道的事;4%的烦恼是人们改变不了的事实;还有4%的烦恼是那些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如此看来,有些时候的烦恼真是不必要的。
其实,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因为心态的不同,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从科学家对“烦恼”的分析结果看,人们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心理学上运用心理调节往往能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利导思维就是摆脱烦恼的好方法。如果使用利导思维,从烦恼中寻找、挖掘出积极因素,就能转忧为喜,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从“山穷水尽”转入“柳暗花明”。
心理学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如果我们有着害怕的思想,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有着不健康的思想,我们还可能会生病。”对这个问题,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讲得更为明确。一名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何在?”萧伯纳回答:“这很简单,假设桌子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人对着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观主义者。”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痛苦、有烦恼,但有识之士认为烦恼也只是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过去了,不再烦;今天正过着,不用烦;明天还没到,烦不着。这样一想,会使自己会心一笑,使情绪由“阴”转“晴”,便把烦恼化成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