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场粪便生物(蚯蚓)处理技术
2020-10-15李海静
李海静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广洋湖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扬州 225800)
0 引言
现阶段,国内畜禽每年产粪便不足40亿t,在畜禽养殖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粪便产量仍有持续增加的可能性。据统计,预计三年内,畜禽粪便年产将突破40亿t。
1 蚯蚓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意义
1.1 禽畜粪便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影响
如若禽畜养殖业未充分开展禽畜粪的管理与处理工作,极易造成禽畜粪随意排放事件发生,破坏着区域水土环境,继而滋生各类有害病原菌,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禽畜粪便年产量在38亿t,此数据属于不完全统计,并且呈现稳步上涨趋势,造成禽畜粪便已然成为农村环境中较为核心的污染源,降低农村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
1.2 蚯蚓与禽畜粪便含量对比
蚯蚓生物具有多元化功能,每日啃食固体废物量最大时,为其自身重量。蚯蚓基数在1亿条时,单日处理固体废物容量为50t,产蚯蚓粪20t。为此,对比相同质量猪粪与蚯蚓粪的肥力,如表1所示。
表1 相同质量猪粪与蚯蚓粪的肥力对比
由表1发现:蚯蚓粪在有机质含量方面,相比猪粪低了5.9%,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六个方面,均表现出优势,相比猪粪分别高出:0.03%、0.2%、0.4%、6.3%、22.5%、0.2%;蚯蚓粪的综合肥力相比猪粪更强;每一亿只蚯蚓,在消耗50t猪粪时,产出20t蚯蚓粪,有助于缓解自然环境中的粪便容纳压力,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其中蚯蚓粪的速效磷含量相比猪粪高出22.5%,证明其肥力良好。
2 蚯蚓生物处理技术猪场粪便的应用优势
2.1 处理彻底
蚯蚓生物技术处理猪粪时,将猪粪转化为可用资源,将氮、磷等物资开展生物转化程序,使其在蚯蚓生物体内形成高蛋白,高蛋白再被科学应用时,有效降低了氮、磷两种元素的排放量,以此减少生态污染。蚯蚓功能较多,具体表现为:制药,国内各地区均设有蚯蚓制药厂,比如南京、江西、安徽等地区;蛋白饲料,产品多元化,有颗粒状、高蛋白添加、蚯蚓粉等,具有良好使用效果;改善土壤肥力,提升土壤培育能力,增强土壤连作适应性;生产绿色产品。蚯蚓生态技术,应用于猪场中,具有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形成良好的农业循环机制。
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对猪粪的啃食较为彻底,能够彻底解决猪粪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蚯蚓在啃食堆积土壤表面的猪粪时,一方面减少了猪粪对水土环境造成的污染,改善猪圈场的整体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种植能力,为农户提供优质种植环境。为此,在猪圈应用蚯蚓生物技术,有多重发展意义。
2.2 工艺简单
蚯蚓处理猪粪的工艺较为简单,标准程度较高,易于处理人员操作,发挥蚯蚓生物工程价值。蚯蚓生物工程的处理规模,以猪圈养殖规模为参考,具有应用的灵活性,推广的便利性,适应于多种猪圈养殖形式,应对规模较大、猪粪日产量大的猪场,具有良好应用效果。蚯蚓生物技术,可建设在镇、村等各类规模养猪单位,用以处理禽畜养殖粪便,减少粪便运输成本,有效控制禽畜粪便堆放污染,缓解农村地区禽畜粪便污染问题,改善农村整体生态效益。
2.3 资源循环利用
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实现了将猪粪废弃物以资源形式吸收,以营养元素开展生物转化,减少废弃物环境污染。由表1可知,蚯蚓粪便的营养价值较高、肥力更为丰盈,有助于应用在农耕生产中。在蚯蚓处理猪粪期间,缓解了生态环境净化猪粪的压力,具有美化生态环境的效益。蚯蚓生物技术在应用期间,将固体废弃物转化并重新组成营养元素,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三农建设提供生物技术支持。
相关研究人员应持续研发蚯蚓生物技术的应用方式,为禽畜粪便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增强猪圈粪便的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猪场养殖人员应良好掌握蚯蚓生物技术的应用流程,以便于发挥蚯蚓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改善猪场养殖环境,提升猪场空气质量。此外,猪场养殖人员在饲养蚯蚓期间,应保持蚯蚓健康,定期检查蚯蚓生命体征,防止蚯蚓生病,造成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为此,在蚯蚓处理禽畜粪便时,应适时采取处理措施,比如架堆、翻堆、投喂等方式,可有效减少蚯蚓生病概率,发挥其生物工程的应用价值,良好处理猪粪,改善猪场整体的生态环境。
3 结论
综上所述,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应对禽畜粪便年产38亿吨压力,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为此,养猪场应积极响应国家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全面启动蚯蚓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借助其生态性、工艺简易、资源经济性等理念,缓解猪场粪便压力,改善猪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