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业结构性调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生产
——以安阳市农业生产为例

2020-10-15

河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安阳市高标准全市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芬

2017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其主要包括调结构(粮食作物要优质专用,经济作物要特色优势发展)、转方式(推行绿色种植方式)、促改革(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三个方面。

农业结构性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一环。农业结构性调整主要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以粮食安全、循环利用、布局优化为重点的多功能开发的现代农业结构。2015 年,原农业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自给率达到100%。同时,要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为着力点,调整优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因此,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要把稳定粮食产量作为前提,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根本,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要在严格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多元化发展农业。

一、实施农业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的品质与居民消费升级不适应,优质化、专用化的农产品生产依然滞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依然偏低。在此背景下,2018 年,河南省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以及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四优四化”政策。同年,安阳市政府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出台了《安阳市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 年)》和《安阳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 年)》,明确提出到2020 年,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0 万hm2、瓜果蔬菜面积稳定在7 万hm2左右、食用菌年产量达到10 万t、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67 万hm2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对安阳市的农业结构性调整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近年安阳市的粮食生产情况

(一)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27.6 万hm2左右,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约14 万hm2,优质强筋小麦播种面积为6.67万hm2左右。

目前,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38 万~39 万hm2,夏粮和秋粮种植面积较为稳定,总产量有些波动。这可能与生长期间的气象灾害有关,如春季干旱、倒春寒或夏季高温高湿、暴雨等。(见表1)

表1 2014—2018 年安阳市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特征

全市的经济作物主要以瓜果蔬菜、花生、红薯、大豆及谷子等杂粮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占秋粮种植面积的40%~45%。相关规划要求,2020 年,全市的优质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3.67 万hm2左右、优质水果面积稳定在1.34 万hm2左右。通过近年的结构调整,全市瓜果和蔬菜的种植面积略有减少、花生增幅明显、红薯有些波动、大豆及杂粮维持稳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如图1 所示。

图1 2017—2019 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三、全市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

(一)生产成本高,种粮效益低

从宏观上看,全国的粮食生产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并凸显出诸多问题。如当前国内种植粮食的品质较低,而进口主粮价低质优且市场需求量大。以小麦为例,2018 年、2019 年安阳市的优质小麦收购价为2.3 元/kg,而进口的优质小麦到岸价为1.7 元/kg,国产小麦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随着化肥、农药、种子、机械设备等农资价格的上涨,安阳市的小麦、玉米种植成本分别为550 元/667m2、458元/667m2,按照市场价收购后,纯收益分别为435 元/667m2、370 元/667m2。如遇极端气象灾害,种粮收益会更低。粮价上涨速度赶不上农资价格,种粮效益与外出打工收入差距大等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安阳市的西部地区,如殷都区、林州市等多为丘陵山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之机械化耕、播、收水平低等影响,造成粮食产量普遍较低,如殷都区、林州市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全市平均产量的85%和75%。

(三)极端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年,由于安阳市极端气候明显增多,增加了粮食增产的难度。如 2016 年7 月,全市出现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玉米等秋粮作物受灾。2017 年5 月,全市出现大风和强降雨天气,造成小麦大面积倒伏,尤其是2018 年4 月的晚霜冻害,造成全市小麦成灾面积4.8万hm2、绝收面积达0.2 万hm2,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此外,异常的气象变化还增加了病虫害发生频度和防治难度。如2019 年1 月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其繁殖力强、飞行距离远、抗药性强,对玉米生产威胁极大,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威胁。

(四)耕地资源的约束,粮食增产难度加大

耕地资源是粮食自给的基础,更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将部分耕地资源不可逆转地流向非农化利用,对粮食生产产生了“挤出效应”,而造成耕地资源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近年,安阳市通过“占补平衡”的措施,保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使耕地总面积稳定在27.5 万~27.7 万hm2。因此,在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增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

四、守住安全底线,强化粮食生产

(一)加强政策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安阳市立足粮食安全大局,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及时拨付各项种粮补贴。2017 年,全市共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48 亿元,惠及全市约88 万农户。此外,安阳市通过财政支持,不断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2018 年,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0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81 个、家庭农场1020 家,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3 个资金共60 万元。

(二)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解决后顾之忧

农业保险是国家实施的政策性保险,主要针对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2018 年,安阳市的小麦每年保费为27 元/667m2。其中,中央、省级及市级财政负担21.6 元/667m2,农户需自缴5.4 元/667m2,如遇灾害性气象天气,小麦最高保额为447 元/667m2。此项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建设高标准粮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高标准粮田的建设,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安阳市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等文件,编制了全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框架,贯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一步规划到位、连片集中开发”的方针。目前,全市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约14 万hm2,建成区的粮食单产水平较普通大田提升20%左右。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小麦、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100%,其平均产量分别达到610 kg/667m2、630 kg/667m2,增产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中,安阳县广润坡6667 hm2省级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建设水平在全省领先。

(四)强化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实现“藏粮于技”

安阳市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的指导、督导作用,重点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统防统治、新品种展示、宽幅精播对照、氮肥后移等技术。2018 年,全市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99.3%、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92.8%。小麦生长中后期(抽穗期至扬花期)是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安阳市植保部门积极开展小麦病虫害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全市实施统防统治面积逐年上升,分别 为8.2 万hm2、12.04 万hm2、13.02 万hm2,占 小 麦种植面积的36.22%、58.53%、72.33%,有效遏制了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的发生。同时,统防统治可节约农药用量30%左右,施药效率提高40 倍,对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平均增长7.6%~12.4%。

(五)提高安全意识,明确粮食安全责任制

安阳市政府对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十分重视,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做到考核制度化、常态化,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地方储备、市场调控、质量监管等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创新考核机制,安阳市在2017 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滑县更是“全国粮食百强县”,也是全国12 个商品粮贡献最多的县之一,还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8 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的县。

猜你喜欢

安阳市高标准全市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中秋
开展送温暖活动 安阳市关工委
美 丽 的 天 鹅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俯首听民意 开门迎监督——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纪实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