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四精神,从纠偏做起
2020-10-14段家敏徐嘉翌杨晶晶杨敏唐衍
段家敏 徐嘉翌 杨晶晶 杨敏 唐衍
提起五四运动,便会想起1919年那些作为先锋的学生青年,他们孕育了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代代传承,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不断激励着后人。“‘五四之于我辈,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更是精神。”作为当代青年代表的学生干部群体最近因“学生官”现象引发热议,前不久,一则学生会干部的新闻引起全网讨论,一名学生会的试用干事直接@了学生会主席,没有称呼他为“主席”而是叫了“学长”,遭到其他管理人员的发言呵斥,“主席是你们直接@的?”“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中纪委网站针对其称呼不当发表文章:“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显然,学生干部的实际作为与社会期待存在偏差,而这必然会影响青年学生的发展。与五四精神存在偏差与背离,新时代下学生干部如何做好青年学生的榜样,进而弘扬五四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应做弘扬五四精神的生力军
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人才资源,其培养与发展是向来是国家与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品学兼优、工作突出、服务意识强的佼佼者,不仅是青年学生的代表,更是帮助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力量。學生干部来自学生,代表学生,服务学生,应当做弘扬五四精神的生力军。
学生干部本身来自学生群体,在他们的学习、工作等大学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发言权,他们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有些学生干部已经成为学生群体的意见领袖,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颇受人关注。学生干部的形象、风貌也代表着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情况,当代学生干部应当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做好学生群体的代表,做弘扬五四精神的表率。
二、高校“学生官”现象不容忽视
一方面,社会发展要求与学生干部来自学生、代表学生、服务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干部成为弘扬五四精神的生力军,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发扬利他主义精神;在实践中,及时了解同学们的问题,关注同学们的发展需求,疏导同学们的不良情绪,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在学生干部自身发展上,不能因工作而忽视了学习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争取在各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使得同学们对其信任、信服。但另一方面,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干部存在一些官僚习气,与五四精神相背离,主要有以下方面。
1.等级分明,高高在上。
有些学生干部“领导”只通知安排自己不做事;还有的学生干部对见到自己不打招呼的学弟学妹会严加斥责;如果有人不小心写错了学生干部的名字还会被要求罚抄50遍开会检查;除此之外,干事害怕主席或部长的现象也存在,许多高校学生竞选前先吃喝拉票、社团间合作要讲究“套路”等等,这些行为官僚味十足。
2.脱离群众,只对上不对下。
学生干部的宗旨是为同学们服务,但有些学生干部忽视同学们的需要,对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不以为意,每天忙于与领导老师搞好关系,与其他学生干部拉帮结派,一心只想着如何讨老师欢心,以便在评奖评优中取得“先机”,为自己以后发展积累“资源”,完全将学生干部要服务学生抛诸脑后,只是传达上级领导老师的通知与要求,不顾学生群众的实际情况与感受,来自学生却无视学生的实际,代表学生却不为学生群体发声,服务学生变成了服务自己服务领导。
3.热衷权力,以权谋私。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干部最初加入学生组织的初心是希望能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为以后走向社会做准备,但如果过分“社会化”、享受权力,就大大背离了做学生干部的初衷。有些同学在大学伊始便确定目标要成为主席或是部长并为之努力,但也有人并不是通过努力与负责赢得同学们的认可,而是拉帮结派、搞小团体、靠关系、走后门,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为自己谋取利益。
五四青年孕育的社会担当精神具体化到学生干部这一微观角度,要求学生干部们承担起坚持为公、服务同学的责任,关注同学们的需要,为同学们服务。但“学生官”缺少这种责任意识,缺少坚持原则、明辨是非的公正意识,容易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以权谋私,这都是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更遑论弘扬五四精神。
三、“学生官”现象出现的原因
1.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官本位的思想影响深远,把公务员看作铁饭碗争相报考等等现象可见一斑。不少大学生把高校学生干部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提前预演,热衷于与领导老师打交道、拉帮结派等。此外,大学不仅仅作为单纯的学术机构,在实际管理中也需要行政机关的存在,可能出现官本位价值观对学术领域的负面影响,各种非学术力量对学术性活动的干预。
2.学生干部角色定位不准确
高校学生干部是从学生群体之中产生的,所以其学生身份之外还扮演者一定程度上的管理者角色,学生干部日常工作、与教师和行政人员相处时,难免沾染一定的社会
色彩,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自己作为管理者高人一等的想法,使得学生群体与学生干部产生距离感。但是学生干部作为管理者之外,更是服务者,首要任务是为同学服务,而不应当当了学生干部就脱离学生集体。但是某些学生干部无法把握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从而使学生群体难以亲近和了解学生干部群体。
3.学生干部选拔、监督考核、培训机制存在问题
第一,民主选举流于形式。学生干部往往通过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是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高校管理缺少民主作风,选举过程流于形式,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群体的意见没有受到重视,主要是看指导老师与主席、部长的意见,这便容易引发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也会使得学生干部丧失公信力,工作恐怕也很难顺利开展。
第二,监督考核机制缺失。某些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体制中虚设监察部门,或者监察人员数量有限、权责不明,使监督流于形式。比如学生干部群体中某些出现严重错误或者严重缺乏服务意识的学生干部,因为监督举报机制的缺漏和人情关系的遮掩,往往不会得到诸如踢出学生干部行列、限制评优等实质性的惩罚。学生干部行为缺少有力的监督,是引发“学生官”现象的重要原因。
第三,学生干部培训重能力轻思想。根据调研数据,58. 82%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81%的受访者表明培训对学生工作是有帮助的,这说明培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但是培训工作过于重视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办公技能、公文写作等所谓“干货”方面,忽视对学生干部思想的培育,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初心、坚定的立场等方面很少涉及,导致学生干部思想教育不足。
四、新时代克服“学生官”现象应多措并举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学生要认清历史机遇,勇担时代众任,要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成长发展方向,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青春力量。毫无疑问,学生干部群体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作为连接老师和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其思想情态方面的服务意识及具体操作方面的个人实际能力,将共同在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克服“学生官”现象应多措并举。
1.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摒弃官本位思想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学生干部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官本位”思想,它只追求权力与社会地位,忽视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全面自由发展才是人的类本质,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其他的物质生活材料仅仅是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干部要摒弃“官本位”思想,在为学生服务的实践中探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提升学生干部责任感,明确角色定位
学生干部不仅承担管理角色,还有榜样角色与服务角色。榜样角色要求学生干部严于律己,不仅在工作中,也要在学习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不能辜负老师与同学的信任与委托,争取在各个方面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服务角色要求学生干部不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要摆正心态,明确认识到学生干部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的本质。榜样角色、服务角色与管理角色都需要学生干部提升其责任感,用负责任、勇担当的态度做好学生干部的多个角色。
3.规范学生干部管理机制,充分保障学生话语权
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机制,要让学生参与到选拔、监督考核及培训各环节,保障学生的话语权。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要求学生的意愿与态度得到充分表达,学生民意测验应当成为学生干部任用与否的最关键一环;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要从德、能、勤、绩、学多方面进行考察,发现不合格的学生干部要有明确的处理方案,不可掺杂人情有所偏颇。学生干部培训方面,除工作技能培训外,还要重视思想学习,加强对学生干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及時矫正不良风气。
五、结论
抓好“关键少数”很重要,要用“关键少数”去影响其他多数,学生干部作为青年学生之中的“关键少数”,不做“学生官”,消除学生干部官僚思想,是弘扬五四精神的前提与基础,但并不能满足于此,还要发挥学生干部在青年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和榜样模范作用。
弘扬五四精神,当代青年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拓进取。五四青年振臂高呼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新时代青年发奋图强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相较百年前的五四青年,新时代青年有着更为开放的平台,更要兼容并包、会通创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纪念最好的方式是传承与弘扬,以学生干部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应当找准历史方位,做新时代五四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在青春激扬、奉献自我中交上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参考文献:
[1]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自序[J].博览群书,2003 (6):77-78.
[2]张文.浅谈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9 (3):48-49.
[3]谭江林,贺小亚,浅谈青年学生干部的担当精神[J].领导科学论坛,2018,No.125 (15):97-98.
[4]穆宪,王膺,用五四精神培养青年的时代意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 23 (3):10-13.
[5]张辉.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 (26).
[6]仲昭慧, 杨建,论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治理路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4).
[7]陈燕,温红.从胜任力视角谈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定位及作用发挥[J].教育教学论坛,2016 (18):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