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文琛现代音乐作品《合一》
2020-10-14王雪菲
王雪菲
摘要:本文以中国青年作曲家秦文琛为古筝和室内乐队创作的现音乐作品《合一》为研究对象。从题目所表达的思想以及作品在乐器的选择上入手,对该作品的音色、结构、节奏及技法、音高等方面作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秦文琛;音色;结构;节奏与技法;音高
秦文琛是中国国内目前极具才华和潛质并对乐坛具有冲击力的作曲家。他创作完成了大量的室内乐,民乐,和管弦乐作品。他的很多作品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得大奖。近年来,秦文琛接受世界众多音乐机构的委约创作并与一批国际一流的乐团合作,使他的作品多次展现在国际音乐节上。
在秦文琛众多优秀的作品中我非常喜欢《合一》。《合一》在1999年德国汉诺威双年届国际作曲比赛中获首奖。这部作品在国内外音乐届受到众多好评并多次在音乐节上演出。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的一些简单的分析与一些看法。
《合一》是为古筝和室内乐队而作。这部作品选用的乐器包括:Flute(长笛),Oboe(双簧管),Clarinet in bB(bB调单簧管),Percussion(打击乐),Zheng(中国古筝),Violin(小提琴),Viola(中提琴),Violoncello(大提琴)。
在《合一》这部作品中,从题目上看,作者应该是在表达一种结合或是统一的想法。我认为《合一》从很多方面来讲都是一种完美的结合,它体现了在音乐以及其他方面因素上的一种“合一”。作者试图将几种不同的因素相结合,比如《合一》在乐器的选择方面就是东西方的结合,这样在乐器的音色方面也是东西方结合的。这种东西方乐器结合的方式很多作曲家都在用,比如日本作曲家武满澈、中国作曲家朱践耳等。但是这部作品就好像是在画图一样,是把东西方的色彩放在同一个调色板上并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音乐的表达方式上也是将人声与乐器的声响结合在一起,是东方的戏曲音乐与西方的音色音乐的结合,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结合。这部作品在不同因素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变化、发展等手段,表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趣味。
一、作品的乐器选择:
从乐器的选择方面来看,管乐和弦乐数量上是对等的,每组三个,并且是按高音、中音、低音乐器来排列的。打击乐器基本上是以中国打击乐器为主,总共选用了八种乐器。乐手的人数方面同样是对等的,一共八人。乐手在舞台上演奏时排列的位置也是对等的。通过这个舞台的排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乐手的排列看起来像一个“合”字,而指挥就好像是一个“一”字,这个现象也正体现了《合一》在另一方面的结合。下面我将从这部作品的音色、结构、节奏、音高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在音色方面我认为古筝和人声的选用极具特色。古筝作为一件传统的中国弹拨乐器,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定弦,而是从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排列。在古筝的演奏方法上,该曲既保留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同时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新的色彩性的奏法,例如用大提琴的弓子在古筝的弦上拉奏。人声的用法也很特别,并没有实际的词在作品中,唱腔是一种中国的锣鼓经,并且是由乐器手来演唱的。人声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一种符号、一种概念,它听上去是戏曲的东西,但又不典型,主要是抓住锣鼓经的神韵。
二、作品的结构
结构方面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2.1第一方面,全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排练号1到排练号4,是以古筝的一些特殊奏法为主,有淡淡的人声和其它乐器的配合,节奏比较自由、松散;第二部分,从排练号4到排练号11,这一部分各个乐器一直围绕着排练号4出现的Wood Block敲击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并对这个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做了各种变化和发展;第三部分,从排练号11到排练号13,这是相对比较平静的一个部分,木管和古筝的声响都很传统,很协和;第四部分,从排练号13到排练号17,这是将全曲推向高潮的一个部分,在这一部分对排练号4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再次做了变化和发展;第五部分,从排练号17到排练号23,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从排练号23到最后是尾声部分,尾声采用了第三部分的材料和高潮时人声呐喊材料的变异,它是音乐逐渐消退、走远的过程。
2. 2第二方面,人声在这里是贯穿全曲的。全曲的唱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排练号2到排练号7,这部分的唱腔是有曲调感的,比较安静,离今天比较近;第二部分,从排练号14到排练号15,这部分的唱腔是念白和吟唱。听起来离今天远了一点、原始了一点。是虚幻、孤寂、不真实的。第三部分,从排练号17到排练号19,这部分的唱腔是呐喊。听上去离今天更远,是原始的呐喊,没有音高。整个唱腔就是从近走向远,从今天走向远古的过程。
三、作品的节奏和技法
在节奏和技法方面同样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3.1第一方面,就全曲的大节奏而言,各种音色的转换和变换的频率构成了整个作品在音乐方面大的节奏。
3.2第二方面,就具体的节奏而言,整体是奇数、偶数的结合,是递增、递减的过程。在排练号4的位置,Wood Block敲击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敲法变化非常丰富,虽然节奏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复杂的的敲法赋予此节奏新的生命力,敲法上是双击、单击、装饰音敲法的结合。每种敲法在每次出现的数量上都有变化,例如双击,就是以7、5、3、9的排列出现的,是奇数的结合。弦乐在排练号7的位置对这个节奏进行了延续并变化发展。在排练号8的位置,弦乐在延续前面节奏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就是将弓法和指法分离,这是一种很大胆的用法,效果也很惊人。在排练号11的位置音、休止符、节奏都在做递增与递减,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例如音在递增而休止符在递减。Tam-Tam在排练号15的位置不仅在每拍音的数量上做变化,而且在每个节奏出现的组数上也做了变化,到全曲的高潮部分排练号17的位置这种组数的变化更为明显,人声和乐器的节奏时刻体现着组数的变化。
在音高方面,作者的安排也是很有特点的。在唱腔上,有旋律的地方主要以大二度为主,在发展时运用大二度的移位和转位,是旋律的拆开。在乐器上,排练号13的位置出现了全曲主要的音,但是这些音不是以旋律的方式出现的,而是以装饰音的方式出现。这几个音是:C #C #D E F G A B。
我认为这是一部极具冲击力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结构上独具匠心的设计,音高上出其不意的变化,节奏上充满动力的进行,加之其极具张力的音响带给了我们独特的享受,使我们与作品也达到了“合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