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
2020-10-14董加兴
董加兴
摘要: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对残疾人工作的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实务类型,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生理状况。残疾人在我们社会中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但是由于自身的缺陷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滞后,他们常常无法充分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在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使他们享有同其他人一样的权利和同等的机会。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国家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也较为重视, 其中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更加关注。这是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平的体现。保障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1实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
社会工作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等专业介入方法, 从目前我国残疾人实际状况看, 个案社会工作与小组社会工作是较为合适并行之有效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介入手法。
1.1个案介入手法
个案工作以单个案主或家庭为服务对象, 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 针对其需求与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应用诸如心理调适、能力建设、网络构建等具体行动, 为被服务者提供一系列的“助人”活动, 以达到改善和改变服务对象现状的目的。科学借鉴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学派, 对于改善与改变残疾人个体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小组工作介入手法
小组社会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和小组成员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 是在小组成员的互动中达成经验分享、相互支持、相互教育与治疗, 从而带来小组成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过程, 也是小组成员改变的方式和手段。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与实务模式对改善与改变残疾人状况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1)基本价值观
结合一般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 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可以表现为:每个人、包括残疾人都有内在的价值和能力;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者和残疾人组员之间以及残疾人组员与组员之间都是互助互惠的关系;在小组成员的互动中, 残疾人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 实现新的社会化, 有助于开创新生活。
(2)实务模式
与一般性小组社会工作模式相对应, 残疾人小组工作同样具有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型模式。
①社会目标模式。该模式反对社会排斥, 要求社会的整体和谐, 强调社会是个人问题的根源, 个人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社会变迁来实现。为此, 对于残疾人, 应强调参与、赋权、提升意识、恢复功能以适应社会变迁。特别是通过小组互动, 推动其能力建设与赋权。
②互惠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助人过程中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构建, 其关注的焦点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共生性。面对残疾人个体与社会的冲突, 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的满足是来自成员对系统的归属感和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依赖, 形成残疾人及社会人的互助系统, 寻求残疾人平等的成长机会。
③治疗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小组活动提供个人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 小组治疗模式的特点是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 因此具有再教育与再社会化的功能, 其重在心理治疗, 特别适合于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的开展。通过治疗模式, 解决残疾人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适应不良问题, 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达到治疗和补救的目的。
2残疾人社会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
2.1为残疾人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和平台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目的是帮助残疾人走出自我,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从而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促使他们提升参与社会工作的热情, 推动残疾人工作的开展, 让他们明白残疾并不可怕, 也并不可耻。每个人都有其优点, 社会工作者要积极挖掘残疾人身上的优势, 并通过自己的专业手段, 引导他们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
2.2丰富残疾人社会文化活动
社区活动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是在以往的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对残疾人的重视度不够, 社区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要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开展社区残疾人活动, 调动残疾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能帮助残疾人做好自身恢复工作。
2.3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相关政策
政策支持是社会活动的法律依据和基础,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政策, 一方面是对我国保障性法规的完善和补充, 另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通过政策规定使社会活动更加规范化, 为帮助残疾人提供更多便利, 完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相关政策能促使相关工作者把工作落到实处。
2.4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公平, 对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福利保障措施, 作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拓社会福利渠道, 帮助残疾人获得应有的福利, 可以灵活通过多种方式, 如社会捐助, 公益基金等。
2.5创新残疾人社会工作模式
對于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满足当代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残疾人工作基本都是由健康的工作人员开展, 容易给残疾人造成自卑心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可以创新残疾人工作模式, 开展“以残助残”工作, 可通过选取部分积极乐观的残疾人, 然后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开展社会工作。
3结语及对未来展望
残疾人社会工作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目前尚不成熟, 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残疾人工作者要积极开展自己的工作, 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治疗, 帮助残疾人走出自卑阴影, 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社会服务工作质量。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 不仅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对社会稳定与和平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沛.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6(1):16-19.
[2]姚尚满.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及方法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18(9).
[3]戴玉昭.残疾人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及策略探析[J].祖国,2017(14):288.
[4]丁靖儒.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J].商,2016(29):41.
[5]朱翠琴.优势视角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