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拔罐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0-10-14吕留彦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效果安全性

吕留彦

【摘要】目的 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对临床颈性眩晕症开展治疗之后的效果情况,以及其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相关方法与传统药物治疗的综合成效是否有鲜明差异。方法 在本院所收治颈性眩晕症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群体,然后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完全一致。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刺治疗进行相应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患者眩晕评分以及中医症候评分情况进行对比,以观察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照,评价相关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开展临床治疗之前,患者彼此之间的病情以及相关评分情况没有鲜明差异,证明两组患者病情情况高度相似(P>0.05),通过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相关评分得到了鲜明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并不存在鲜明的不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进行颈性眩晕症的治疗优势相对更为明确,有助于对患者现有的疾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而且二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没有鲜明的不同,其疗效与安全性都相对较为可观。

【关键词】刺络拔罐;针灸;联合应用;颈性眩晕症;治疗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03-02

引言:

颈性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多样的因素引发椎动脉颈端血管受阻,导致气血不畅,血液供应不足,产生了一系列以眩晕为主的症状,而颈椎病、椎动脉畸形和附近纤维带的压迫,交感神经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等是最常见的原因[1]。此类疾病患者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频繁的眩晕容易导致患者现有的生活质量受到干扰,对于正常的神经系统代谢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然而对于患者来说,此类疾病的相关治疗干预措施及最终效果相对较为有限,尤其是单一用药治疗,没办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采取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的方法效果相对较为可观,从中医学角度来讲,能起到一个扶正驱邪,通畅气血的作用,对于患者所带来的影响更为积极一些,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的问题[2]。本次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这两种方法临床应用之后,对于相关疾病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都是本院所收治患者群体中所选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31-62岁,平均(45.1±3.7)岁,病程6个月到3年,平均(1.05±0.21)年。相关患者群体经过了临床明确诊断,并有X线、MRI和椎动脉多普勒超声的验证,同时也排除了其他颈部肿瘤及相应的恶性疾病,没有神经系统病变或者心血管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头晕,均伴有间歇性头晕等症状。收集患者相关病例时,就按照如上的标准进行纳入排除,发现所有患者都满足了有关标准的要求,而且彼此之间相对较为相似(P>0.05),意味着满足了临床可比性要求,决定进行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的对照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刺治疗,取患者夹脊穴、风池穴、百会穴常规消毒之后进行针刺,由颈夹脊开始向脊柱方向进行斜刺,进针1.0寸后停止,再又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5寸,而百会穴利用平刺手法。所有穴位得气之后,将凤池、百会两个位置出针,其余部位连接电针仪,连续波25min,以患者自感可以耐受不适为宜,治疗15d,针灸连续治疗七天休息一天,再继续连续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进行治疗,患者首先采取俯卧位,暴露肩部、后颈部位置,选择足太阳膀胱经、双侧足少阳经和督脉等几个部位,确定位置之后进行消毒,然后进行叩刺。一般在叩刺工具方面选用软柄梅花针,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心位置,然后将拇指放置于上部,食指放在下部位置,其余手指保持握拳状,将针柄握住进行叩刺。由膀胱经开始,经过络却穴,到肺俞穴、少阳经,然后向下经过风池穴奥肩井穴、督脉,再向下经过百会穴到身柱穴,局部位置出现少量鲜红渗血则停止叩刺[3]。在该治疗操作时候,立即对患者大椎穴采用小火罐进行治疗,其次选取肺俞穴、肩井穴、大抒穴,利用中火罐开展治疗,留罐时间为5min,然后擦拭血迹常规消毒,采取仰卧位。患者选取仰卧位后,双手平放暴露双肘膝关节一下部位,先对太冲穴、合谷穴皮肤常规消毒,利用梅花针叩刺,见微红渗血后停止,选取同侧相关穴位交替使用。刺络拔罐每三天一次,总共五次,针刺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眩晕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数越高表示恢复情况越好,症状越轻,影响越小,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晕针、胃肠道不适、心悸等,均记为发生不良反应。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临床治疗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相关症状及症候评分高度相似(P>0.05),二者之间疾病情况没有鲜明不同。开展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观察组干预之后的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而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鲜明不同(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颈性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针灸、康复运动等治疗方法,一般来说中医领域中则有自身独特的观点,此类疾病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主要是与足少阳、足太陽和督脉等经络循行不畅有密切联系[4]。中医学理论中主要认为这份因素与长期伏案劳作、姿势不良和劳损过度有着密切联系,同时风寒湿邪等邪气侵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局部位置出现痹症,致使气血无法上荣清窍,导致颈性眩晕的出现。在进行辩证的时候,此类疾病患者辩证大多数都是实中夹虚之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从驱邪扶正、消肿止痛、温经通络、活血散瘀等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进行治疗选穴的过程中,首先要遵从近治的原则,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这几个部分循行于肩颈部,可以先用刺络拔罐的方法进行干预。而合谷穴和太冲穴,一个主阳一个主阴,两穴合用之后能够起到一个调理气血,疏解头面疼痛及眩晕的作用。在针灸的过程中选取夹脊穴,百会穴和风池穴等,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止眩晕的作用,具备调理气血和安神的作用。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应用之后,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而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其自身除了会带来轻微皮损,基本没有其他相对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与口服药物相比,此类方法的干预效果相对更好,安全性相对更高。

如上所述,临床颈性眩晕症患者进行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的问题,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临床应用,以改善患者临床疾病症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鑫,董学涛.刺络拔罐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000(003):356-357.

[2]王会丽,马爱勤.电针配合牵引、刺络拔罐治疗颈性眩晕108例[J].国医论坛,2013,028(004):38.

[3]姜丽.针刺配合放血拔罐治疗颈性眩晕症86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023(010):6171.

[4]王石,鹿青,佟颖.整脊手法治疗131例颈性眩晕疗效分析及对眩晕性疾病的再认[J].世界中医药,2013,008(005):551-554.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效果安全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针灸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