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视野下的语文教育
2020-10-14黄淑燕
黄淑燕
摘要:社会情感能力是21世界人才核心素养能力之一,已然成为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情感学习在全球各国教育中都占得一席之地,但是如果在我国教育中进行社会情感学习是一个需要商讨的问题,就此,本文认为应认清社会情感学习与我国现有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语文教育;人工智能
在一个AI普及的时代,人类在许多领域都要被机器所替代。人工智能时代促使我们反思“何为人”,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成为人”。最终能区分人与机器的,正是人类所具有的情绪、情感、道德、价值观等……“人工智能时代来了,‘社会情绪能力了养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工智能时代之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快速,社会变革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攻坚时期,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都发生了诸多深刻的转变,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情感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在2019年发布《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却显示我国教育存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足、情感表达能力较弱等问题,片面注重基础知识教育。根据《2019年中国青(少)年抑郁症调查报告》显示,学生逐渐成为抑郁症高发群体,学业也是青(少)年三大压力源之一。
据此 我国提出了教育新要求——立德树人。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有诸多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足、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如何解决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的现实问题,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回应的时代命题。
国外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也面临着与我国相似的教育问题,许多国家采取社会情感学习来解决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社会情感学习(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是“一个旨在帮助儿童和成年人发展和提高有效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过程”,包括五个核心能力: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lef-management)、社会意识、(Social awareness)、人际交往(Relationship Skill)、做负责任的决定(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2011年,我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该项目作为双方在之前合作的“爱生学校”项目的延续项目引入我国,并选取了广西三江、贵州盘县、云南弥勒、重庆忠县和新疆疏勒等5个县作为实验基地。该项目分为两个周期:2011—2015年为第一周期,侧重项目专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2016—2020年是第二周期,侧重项目在学校层面的教育综合变革及项目在更广泛区域的推广与实施。目标是学校、家庭、政府尽职尽责,基于学生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发展目标,在5个试点县全面建立学校管理改进综合体系,确保学校制度、有效教学、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和家校社区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
但是该项目却没有在我国现有学校教育中广泛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借鉴的模式并不适合我国教育。开设独立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资源的极大配合,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是无法承担其独立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家校合作的链条无法形成,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也会沦为附庸或者形式。我国发展社会情感学习,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国外流行,而是因为我国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只有将这个观点转变过来,我们才能从我国实际出发。
面对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提出的教育新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社会情感学习的角度来寻找解决方案。为了将研究具体化,笔者根据我国教育学段的特点,以初中语文教学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根本把握国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的定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文字的运用,不仅包括于语文课堂或者是学校教学,“还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同时也是一门生活学问,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實践性和工具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关注语文知识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大年的影响。(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此之中,多次提到关于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可见,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与社会情感学习相互呼应。在社会情感情感学习的视野下,思考语文教育的新可能有利于实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虽然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出版后,我国的语文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变为语文核心素养,但语文核心素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旧紧密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具体的教学建议中也体现着对学生情感能力的要求。“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必须使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是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内容。综合性学习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应该联系生活实际,突显学生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其内容多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互动。
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定量评价外,更要重視定性评价,关注语文学习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再者要以积极评价为主,加以正面引导。同时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关注语文知识的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语文基础知识的交融、整合。
2019年11月以来,教育部连接发布多个关于基础教育的指导文件。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首先就提到命题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不论是看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方向,还是看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都可以发现现今义务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一在于继承弘扬,二在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最终作用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在《初中学业考试命题意见》公开后,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就是因为意见中明确说明“将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未来中考命题将“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必须以此为纲,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学,不能仅根据考试大纲只关注片面的学科知识。
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之下,必须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出改变。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我们不仅要重视静态的语文课程,即教科书中的文本内容,更加需要重视语文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我们需要一套学习理论来冲击只关注基础知识积累的原有教学模式。社会情感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及实践活动,社会情感学习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力。一方面能够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有助于改善学校现有的培养方式,创设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最终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坚红.“社会情绪能力养成”教育的实践特征与创新[J].人民教育,2019(Z1):90-93.
[2]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Guidelines for Educators[R].Chicago:CASEL publishing,1997.
[3]曹慧、毛亚庆:美国“RULER社会情感学习实践”的实施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12): 73–7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