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艺术”,做好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2020-10-14石珊
石珊
摘要:作为辅导员,应该从“管理育人”模式转变为“服务育人”模式,要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实践层面的科学把握,做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艺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豪(化名),男,父亲很早去世,幼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后交由母亲继续抚养。但奶奶与母亲关系不和,导致他与母亲感情较为疏远,甚至有怨恨,经常因母亲未能满足所求就打骂母亲。母亲因觉得对小豪有愧疚,尽量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但家中困难,仅靠她开出租车维持家用。小豪在学校性格比较内向,但上学期经常因为小事与宿舍个别同学发生争吵,甚至两次与同学大打出手,在班里和宿舍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二、组织实施过程
作为该生的辅导员,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在新学期开学初家长来送孩子时,与他的母亲沟通交流,对他的家庭情况有了比较详实的了解,并通过班长和宿舍相关成员了解他在校的具体情况。经过认真思考,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1、运用心理学“共情”方法,做学生的知心人。
原生家庭是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始地带,现实生活中部分原生家庭存在着不同的缺点,这些缺陷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我找到小豪谈心谈话,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了解他目前在学校的不适应情况。当被问到一些比较私人的问题时,他显得有些拘谨,不太愿意吐露他的家庭真实情况。在我的耐心开导下,他慢慢放松,也渐渐对我敞开心扉,说出了他的实际困难。在交谈过程中,我尽量不打断他的说话,让他尽情倾诉,一吐为快。在听了他的诉说后,我慢慢知晓了他的家庭情况,也了解到他其实也很理解母亲的辛苦,但有时碍于面子,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家庭困难。而那两次宿舍内打架行为,也是因为当时心情不好,与舍友发生争吵后的冲动行为,并深刻的检讨了自己错误的打架行为。在沟通中,他向我提出了帮助的需求,因为他喜欢日语,去日本留学这是他的愿望和梦想,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日语登记证书,早日实现他的梦想。但是他没有自信,很自卑。为此,我帮助他搜集日语考试信息、日本留学信息等,并积极与家长沟通他的想法。
2、运用多种心理效应,做学生的热心人。
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印象、态度以及情感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交往的正常进行,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的把握可以有助于人际交往的开展。对于小豪与宿舍同学打架的情况,我帮助他调整了宿舍,让他换一个新的环境,利用首因效应,重新打开他的人际交往圈子;对于他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我尽力为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他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和助学金,帮助他解决生活经济困难问题;由于受许多因素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需要关心和呵护,所以我联系班委和跟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发挥朋辈效应,在生活上多包容小豪,给予他同学间的温暖,以弥补家庭在这方面的疏漏;通过晕轮效应,鼓励小豪发挥他的兴趣爱好,让这个亮点可以帮助他弥补一些缺点,让同学们真正的接纳这个有才华的同学。
3、采用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CBT),做学生的引路人。
认知行为疗法(CBT)着重关注人的思维、信念和态度,关注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并且引导我们学会处理不同问题的应对方式。比如小豪同学,因为家庭的原因,童年缺少的家庭温暖会让他的内向、自卑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些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潜意识里可能会自动的产生“我没有用,我不够好”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会影响学习、交往时的感受,甚至可能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通过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小豪了解当他出现负面情绪时,会引出自动思维,但大多数情况下,这更多意识到的是情绪,而不是想法,很多时候想法在某种程度上被歪曲了,但是我们却信以为真。通过认知疗法,让小豪学会识别自己的自动思维,然后对他们加以评估,矫正核心信念,让他认识到自己与宿舍同学有冲突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其他的兴趣爱好,转移自动思维带来的不良行为。
三、工作成效
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从“管理育人”模式转变为“服务育人”模式,要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实践层面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坚持厚爱和严管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做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要把握关键节点,多送“及时雨”“雪中炭”,多赠“指南针”“稳定器”,为他们精准护航,积极为他们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空间。
小豪同学通过一学期的心理调整和努力,和母亲、舍友的关系逐渐亲密,且成功考取了日语等级证书,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通过小豪的案例,我也对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1、加强辅导员心理学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学生培养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能力要求。针对当今高校学生群体存在的多元化心理问题,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心理学专业只是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善于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和释放情绪,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心理困惑的方式。
2、关注特殊学生。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工作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特別是有特殊家庭背景和特殊经历的学生,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更要积极的给予鼓励、信任、同情与帮助,让他们找到被关注和关心的感觉,享受到班级的温暖和进步的喜悦。
3、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要有全员意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绝不是单独依靠辅导员的力量就能实现的,辅导员要有全局意识,要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培养朋辈效应、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开展集体活动、争取多方社会支持等,培养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让同学们学会自助和助人,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寻求心理调适方法,学会悦纳自我,在学习中直面生活,追逐梦想。
参考文献:
[1]吴远,郝文清。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海河大学出版社,2014.
[2]黄桂玲,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心理艺术”,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3]张小艳,关注特殊家庭学生成长,科技风,1671-7341.201925172.
[4]包涵,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8,(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