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研究综述
2020-10-14刘晓云
刘晓云
摘要:从2015年首次提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至今,对这一作文类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成果,但研究在整体上仍缺乏系统性,甚至一些研究结论存在矛盾。本文基于已有文献,梳理当前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特点、应对策略、教学与评价的重要研究,为当前中学任务驱动型作文深入有效地教学提供必要依据。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研究综述
我国的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转变。2015年,张开第一次提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概念。自此,众多语文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开始了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特点、教学策略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筛选整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笔者将已有研究归纳为概念、特点、应对策略与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进行内容综述。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
任務驱动式作文最早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提出,是指“在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重说理论证。”欧阳国胜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进行名称溯源,指出任务驱动型的说法来源于欧美“任务语言教学法”,张开沿用任务驱动一词。任务驱动型教学分任务法和内容法,任务法关注任务的情境性,内容法关注语篇主题的设定和语篇材料的组织。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突破传统写作教学中写作话题随意和写作人物缺乏情境性的局限。张春红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增加任务型指令,让学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荣维东则指出我国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应称为“交际语境写作”。交际语境写作是指面对具体或假拟的读者,基于一定目的和意图,围绕特定话题,以某种角色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活动。在设计写作情境时,明确规定写作任务的话题、读者、作者、目的、文体等指示信息,让写作任务语境场景化、具体化、明确化。
综观现有研究文献,绝大多数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都是基于对张开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荣维东虽提出“交际语境写作”的概念,但目前尚未引起广泛注意。总之,虽然不同研究者对这一类型作文的指称有所出入,但概念内涵却没有较大出入,即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面对特定概念说理或交际,在说理或交际中要考虑话题、读者、目的、问题等多方面要素。鉴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概念受众面更广,且基本涵盖了荣维东所强调的“交际语境写作”的特点,本文仍采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说法。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欧阳国胜首次细致阐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他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具有叙事性、真实性、矛盾性与争议性、以小见大、思辨性等特征。命题要求设置上具有明确的任务指令,其任务指令的驱动性主要体现在体式驱动、内容驱动、对象驱动、思维驱动等方面。王玉强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材料的多向性,任务驱动的指向性,缘事说理的层次性,论证延伸的适度性等四个特点。郑玉财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指令具有定作文范围,定审题视角,定思维路径,定拟选文体等限制功能。对作文材料的限制则体现在定主题,定情境,定要素,定联系四方面。张良田强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概括为静态要素与动态特征。静态要素主要包括简洁的试题材料,思辨性的火热话题,开放性的多维题旨,鲜明的意向主张,参与性的动机激发,征服性的读者目标等。动态本特征主要是形式上属于情境性作文;指令帮助考生明确写作目的与交际对象;内容上材料具有选择性和争议性的话题需要明确自我态度;形态上,追求真实表发。
综合以上研究,笔者发现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的分析是一个不断丰富、细化、清楚阐释的过程。研究者的说法不尽相同,但所分析的内容却有相同的指向性。主要是命题材料具有生活性、情境真实性、叙事性、矛盾性或多元性、思辨性、导向性;任务指令的驱动性或限制性本质上是强调考生关注由材料引发的对作文内容、文体、写作角度、思维、对象的思考;表达上,强调考生说理的真实性、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与教学
欧阳国胜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进行解读时,重点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多维度地比较说理。他提出写作要有对象意识和任务意识,以任务为核心,选好切入角度,抓准一个对象专论一点,在说理时综合材料内容,既要申述自己的看法,又要倾听对方的想法,呼应他说。王玉强提出应从范例中找规律,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基于材料分析、思辨、挖掘说理层,并适度拓展、延伸。简月芬、郑玉财重点从审题入手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策略。简玉芬提出考生应从整体上理解材料,并根据以往的作文类型划分明确任务类型。郑玉财强调考生审题应做到明断任务指令,明晰作文范围,明确内在联系,明辨行文情境。
施仁港从思路开拓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如思路开拓通用的赞成、反对与辩证模式。方晓璐认为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训练与阅读量,注重词汇教学与修辞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写作练习频率。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发现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的研究主要从研究范例、审题、思维拓展、实际教学几个维度展开,其中偏于理论指导的策略多于实际教学建议的指导;对范例、审题、思维等的研究多于对实际写作的研究。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评价
研究者们对任务驱动型的评价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张开、欧阳国胜、王玉强、郑玉财、荣维东等众多研究者相继肯定任务驱动型作文借鉴国外高考作文命题经验;锻炼考生在具体题目中的选择、权衡与辨析能力;避免考生套作、宿构等特点。
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缺点的分析上,研究者们各有侧重。荣维东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话题设计上政治色彩太浓、主题规限明显,容易造成考生空话套话。同时话题设计具有保守性,冲淡了命题在交际动机、内容、表达上的强大生命力。郑玉财认为任务驱动型文存在着写作指令的前后矛盾,并且命题取向与命题方式都有带调整优化。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与研究的思考
目前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突出特点是概念内涵争议相对较小,且理论与实际研究均有涉及。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仍存在理论性强而现实针对性弱,研究不成体系等情况。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任务驱动型作文内涵指称不明确
明确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是开展研究的前提。但是,迄今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与内涵还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这将直接影响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材料的特点上,不同的学者或称为多向性,或称其矛盾性,或称為多元性,或称为争议性,其本质上都强调材料解读内涵的丰富,却频频出现不同说法,使得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涵界定越发混乱。
(2)研究缺乏统一的规范
研究内容缺乏专门区分与衔接,理论与实际教学研究各行其是,研究结果不能形成整体。尤其是许多文献的内容对任务驱动解读略显重复,没有新的见解,或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很难起到到理论指导教学实际,教学实际促进论深化的作用。
(3)策略研究尚未形成带有广泛教学效果的认识
许多研究生论文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对教学研究现状分析的真实性,代表性较难评估,研究生真正拥有作文教学经验的较少,所提出的策略在教学中真正的可行性还有待商榷。个别一线教师提出的应对策略相较而言更实际,但缺乏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效果的考查,没有数据表明这些策略的广泛适用性。
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应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对一线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便准确掌握情况,了解问题,经验共鉴,为持续深入的研究提供基本的依据。
首先,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及特点。可以组织小型研讨会,邀请一部分具有作文教学心得的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基本确定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特点等,逐步扩大认同范围,避免同一概念的不同指称所带来的研究不便。其次,组织专门团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板块进行区分,做好衔接,避免当前研究中出现理论大于实际,应对策略指导大于教学实施等不均衡的情况。最后,重点关注一线教师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有显著成果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将不同学校、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贯通,整体促进任务驱动式作文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溯源、命制要求与写作指要[J].语文教学通讯,2016(04):69-71.
[2]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15(Z1):8-12.
[3]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与高考作文命题技术的进步[J].语文学习,2019(07):53-57.
[4]施仁港.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J].语文知识,2016(09):89-92.
[5]简月芬.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策略[J].语文学刊,2016(11):121-122.
[6]王玉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特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8(13):56-57.
[7]王玉强,冯希娟.高考作文命题“新”形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特点分析[J].语文建设,2016(10):55-56.
[8]郑玉财.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制、写作与评价[J].语文建设,2016(16):44-47.
[9]张良田.破解高考语文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J].写作(上旬刊),2017(12):42-48.
[10]方晓璐.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研究[J].写作(上旬刊),2017(01):45-48.
[11]李雪丽.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构思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