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谷物类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0-10-14曹灵灵王溶花
曹灵灵 王溶花
[摘要]通过对我国谷物类粮食近几十年的资料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内粮食需求的增长、国内粮食成本的上升、进口来源地的集中,加之受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谷物类粮食的大量供需缺口仍需进口弥补,已经全面进入逆差阶段,逆差规模巨大,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为了确保国家谷物粮食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谷物粮食进口发展现状,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谷物类粮食;贸易逆差;生产成本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3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及人均水资源匮乏,在农业生产上并不具有绝对优势,谷物类粮食仍然大量依赖于进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谷物类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谷物类粮食产量迅速上升,在较短的时间内处于顺差的地位,同时谷物类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也随之显现,造成进口粮食持续增加,我国谷物类粮食贸易逆差化倾向逐渐增大,由此所带来的谷物粮食安全问题值得深究[1-3]。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小麦、玉米、大米、大麦、高粱五种谷物类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分析,探索近年来我国谷物类粮食的进口发展现状。
1 我国谷物类粮食进口贸易基本格局
1.1 进口总额分析
如图1所示,我国在2003—2011年,每年的谷物类粮食进口额基本保持在10亿美元左右浮动;从2012年开始,我国谷物类粮食进口额出现明显上升;2016年达到90亿美元,其他年份基本保持在50亿~60亿美元之间,处于比较平稳时期,这可能与我国谷物类粮食价格体系从由政府全面调控逐渐转为由市场调控有关。
1.2 进口商品结构
如图2所示,2018年我国大麦、大米、高粱、玉米、小麦的进口量分别占谷物类粮食进口量的29%、28%、15%、14%、13%。由此可见,大麦、大米、高粱、玉米、小麦为我国的五大主要谷物类粮食。由资料可知自2004年起我国就正式从一个净出口国变成一个净进口国,虽然在2005—2007年有过一段短暂的贸易顺差时期,但谷物类粮食贸易逆差的趋势已经成为定局。在2012年以后谷物类粮食出口额所占进出口额的比例很小,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谷物类粮食的进口额与出口额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并且在短时间内贸易逆差还会持续扩大。
1.3 进口市场结构
如图3所示,2018年我国谷物类粮食进口来源地集中度很高,主要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乌克兰、泰国、越南六个国家进口,我国从这六个国家进口的谷物类粮食占总谷物类粮食进口额的88%。
2 主要谷物类粮食进口现状分析
2.1 三大主粮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如图4所示,我国小麦进口额在2008年以后快速上涨;玉米进口额在2009—2012年疯涨,之后出现回落,但每年进口额也在6亿美元以上;大米的进口额从2003年以来一直持续增加,2011年以后开始猛涨,2008年以后每年的交易额基本保持平稳,说明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保持平稳前进。
(1)小麦。在小麦贸易中我国长期以进口为主,由图4可知我国小麦贸易除了在2003年、2006—2008年处于贸易顺差,其余均处于贸易逆差,并且贸易逆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古至今,粮食都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障,在小麦长期逆差的情况下,从我国的粮食安全来看,未来小麦的贸易还会受到诸多限制。
(2)玉米。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2010年以前,中国玉米处于贸易顺差,但总体处于出口负增长状态。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玉米贸易就一直处于贸易逆差,2012年玉米的进口额处于一个峰值,贸易逆差处于最大化阶段,2012年至今则一直处于贸易逆差。2015年中国取消了玉米收储制度,玉米价格大幅下降,种植面积、产量和进口量都开始减少,玉米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体现在数据上就是2016年我国玉米进口额大幅度下降。
(3)大米。大米作为我国主粮之一,其贸易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要对其充分重视。总体来说,我国大米贸易在2012年以前是出于贸易顺差,但是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在不断减少,2012年以后中国的大米贸易趋于贸易逆差,且贸易逆差不断加深。近年来由于我国水稻实行最低价格保护政策,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国内大米价格上涨,国内外大米价格差异增大,从而刺激大米进口增加,导致大米贸易逆差。
2.2 大麦、高粱严重供不应求
如图5所示,我国大麦常年依靠进口,2003年至今我国大麦进口额几乎是在逐年稳步递增中,尤其在2015年我国的大麦进口额达到一个峰值,进口额达到28.59亿美元。同样我国高粱进口额从2012年以后出现猛增态势,2015年达到27.50亿美元,之后出现下跌状况。
(1)大麦。由图5可知,我国大麦在近15年来一直都处于贸易逆差,且逆差还在不断增大,常年依靠进口,2003年至今我国大麦进口额几乎在稳步逐年递增中,尤其在2015年我国的大麦进口额达到一个峰值,进口额达到28.59亿美元。大麦一直以来都是藏区居民的主要用粮,而我国的大麦种植主要是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导致我国的大麦种植生产成本较高,不能产生良好收益,无法带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国内大麦供不应求,使得国内大麦价格常年高于世界大麦价格,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作为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对于大麦的需求十分巨大,并且仍有上涨的空间,同时大麦是畜产品的主要饲料,随着我国对于畜产品需求的增加,现有的大麦产量波动较大,无论是大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的需求。
(2)高粱。2004—2011年,我国高粱虽然进出口额并不是十分巨大,但一直是处于贸易顺差的。但是自2012年起,中国彻底成为高粱进口国,并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近些年来进口额在不断增大,尤其是在2014—2015年,高粱的进口额继续上升并最终在2015年处于一个峰值,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粱在近几年都将会处于贸易逆差。高粱适应性强,即使是洪涝灾害依然可以保证其生产量,但是由于其适应性低于小麦、大米等粮食,且产量低、生产技术水平低,导致其在中国的种植面积缩減。但由于中国白酒的酿造需要高粱,随着白酒的消费增加,我国对高粱的需求加大,国内的高粱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
3 我国谷物类粮食贸易现状
3.1 国内供给不足
我国虽然是传统产粮大国,但是受自然资源、人口等因素限制,谷物类粮食依然存在种植少、面积小等状况,在谷物类粮食方面仍然难以实现90%的基本粮食供给量。我国谷物类粮食生产还是以传统的家庭生产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物价的上涨、人工成本的上升,近些年来小麦、玉米、大米、大麦、高粱的生产成本不断飙升,也导致我国国内的谷物类粮食生产不足、價格上升。而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全机械化农场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缓慢,科技水平和生产力都远远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谷物类粮食生产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是数量和质量上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还有差距,供给无法满足国内需求[4-5]。
3.2 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粮食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粮食的国际贸易量和贸易额不断上升,尤其是近年我国大豆贸易量和贸易额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对于精加工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如今,单靠提升粮食的单产水平以提升粮食总产量,无法弥补我国供需缺口。
3.3 价格制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粮食流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自由购销、国家控制、粮价由国家统一制定,逐步向主要依靠市场调节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必将引起我国粮食价格的变化。由经济学理论可知,一种商品的供需主要受该商品价格的影响。因此,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不仅受国内供求因素及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国际粮食价格等国际因素的影响[6-7]。
4 我国谷物类粮食贸易对策分析
中国谷物类粮食进口增加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必然选择,对于缓解中国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压力,保证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8]。但考虑到谷物类粮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我国应重视谷物类粮食健康安全问题,提升我国的进口检验检疫标准,实现谷物类粮食标准化生产,提升主要谷物品种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国产谷物类粮食竞争力。为保障我国谷物类粮食进口安全,要稳定谷物类粮食进口主要来源市场,形成长期合作,继续发展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农业支持政策,以确保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总之,我国要加快科技发展的进程,拓展双边进出口贸易,推动我国谷物类粮食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曹娜.当前我国粮食进口增长及有效控制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7(1):20-23.
[2] 王新华,鲁艳,王锐,等.我国小麦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7(1):114-116.
[3] 李平,万超,王维薇.中国大米进出口形势及预测分析[J].农业经济,2017(11):116-119.
[4] 王玲.中国高粱、大麦贸易形势分析[J].农业展望,2015,11 (11):89-92.
[5] 田甜.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及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7.
[6] 邓国清.中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
[7] 王一飞.粮食价格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18.
[8] 张庆萍,朱晶.世界小麦出口市场格局变动对中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6(1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