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幅南方“智绘”春耕图
2020-10-14俞慧友刘昊谢开飞
俞慧友 刘昊 谢开飞
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尽管今年的春天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但一幅科技底色的“春耕备耕图”正在南方各省的乡村田野精心描绘:手机APP、视频在线直播、网络教育平台,将农技知识第一时间送到田间、大棚,科技特派员、高校院所的教授、农技人员开展线上“问诊”……
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多地还出台措施,丰富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
微信、QQ、视频直播,
远程指导春耕生产
湖南省宁乡市黄材镇辣椒基地里,一片忙活景象。“务农村民春节以来都在家观测了14天以上,工作结束后各回各家,严禁聚餐,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黄材镇炭河里村党总支书记李震说。据悉,该辣椒项目产业种植面积约10000亩,计划按3年时间分期实施,已落实产业发展面积2400亩,翻耕1100亩。
如何在疫情期间春耕防疫两不误?答案在网络、云端。
在长沙市望城区乌山街道团山湖村中新农业合作社、农美农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村民们正戴着口罩,熟练地育种、消毒、盖膜。“我们通过微信、网络等形式,指导农企加强主要农资的调运和储备,组织适销对路农资品种,确保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乌山街道团山湖村党总支书记程府迎说。
据介绍,合作社蔬菜种植以地膜蔬菜和大棚蔬菜为主,不少大棚已陆续栽种,并通过电商等销售形式供货。
在南京,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绍铃教授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针对当前梨园生产遇到的果树修剪、新苗的浇水培土、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专家团队发布技术指导方案,并通过在线视频、电话、QQ、微信等多种方式对农户进行指导。目前,由课题组制作的“现阶段梨园管理技术要点”等已在南京农业大学农技服务平台“南农易农”发布。
在汇集21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上市公司搭建的“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平台上,专家们分别围绕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主题对农户进行直观实用的线上指导。截至2月14日,3期直播已经顺利结束,目前已有来自全国13个省份、超过33万用户关注该平台,并收看在线直播。
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通过电话、视频、图片等方式通过企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科特派、农技专家活跃在春耕一线
在福建宁化、上杭、永安等8个市县,水稻科技服务团队针对早稻产区提出改种生育期更短的品种,以及采用集中育秧、供秧等建议,并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技术,服务100多人次。
在福建光泽等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苏海兰农艺师深入生产一线,指导七叶一枝花、元胡、黄精及博落回等中药材种子处理、施肥、防霜冻及种植等生产关键技术,服务企业及农户50多人次……
2月18日,福建省农科院公布的信息显示,防疫期间,该院22支科技服务团队的专家、4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主动对受疫情影响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26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电话、微信、QQ等方式,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问题94项,其中重大技术问题6项。
据了解,各团队通过“慧农信”等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省政府部署的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加强养殖企业防控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助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春季蔬菜、肉品供给。
与此同时,科技服务团队还继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通过远程视频服务、录像教学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人员讲授水稻、双孢蘑菇等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课程,服务春耕生产。
在江苏,连云港公布该市“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为种植大户及广大农民提供远程技术诊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开展线上不见面指导,及时帮助广大种植户排忧解难。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利用该院新农学院网上教育平台,就南粳系列品种种子选购问题提供技术指导,提醒农户及时做好春耕备耕的育秧准备工作。
在湖南,一场以“战疫情,保春耕”为主题的稻虾种养专家在线答疑解惑活动在湖南益阳南县的“洞庭虾网”上进行,水产专家们通过答疑的方式解答养殖户的困惑,并给出下阶段种养建议。
防疫、春耕、脱贫攻坚“三不误”
在田间拔草、备耕、放基肥、盖地膜……2月18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牙林村微田园基地,村民们在忙着为新的一年育苗、种植蔬菜做准备。
“为抢抓农时,尽快复工,我们一边抓紧跟农业主管部门做好复工复产申请工作,一边严格抓好各项消毒防控等措施,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放心就业,实现村民增收、企业增效!” 微田园基地负责人苏兴伟说。
春日胜黄金,农时不等人。连日来,广西三江涉农部门在认真指导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推进侗乡春耕生产,引导当地群众有序开展春茶开采、油茶备耕、微田园就业等工作,有力促进侗乡百姓增收脱贫,全力确保疫情防控、春耕生产和脱贫攻坚“三不误”。
广西农业农村厅则印发通知,强化科技支撑、技术服务,科学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切实保障春耕用种,提高農机化作业水平。
这几天,陆续有外省车牌的大卡车开进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每车都满载着近30万株来自浙江海宁的桑苗。得知今天又有56万株桑苗将运到,瓦房乡干塘、浪戛、保和三个村的村民们早早地守候在路旁。车子刚刚停稳,村民们就利索地卸苗,装到自家的摩托车、拖拉机上,一趟一趟往田里运。
每年春耕时节,也是滇西一带农民移栽桑苗的关键期。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原本定好的桑苗没能如期运到,这可急坏了蚕农。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业科技部门想方设法,积极联系供苗商,反复与海宁市方面协调,终于给运桑苗的大货车办妥了通行证。与此同时,区和各乡镇的农科人员引导各村群众开垄引水,备好地膜肥料,做好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