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元材料,实现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2020-10-14汪勇
汪勇
【摘 要】 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投入生活材料、媒体材料和废弃材料,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尽情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享受美术学习的精彩。
【关键词】 材料;小学美术;生活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除了要调整学生的认知心态外,也应当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高效学习美术知识,不断提升美术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使用生活材料,建构生活气息
藝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生活中增添美术元素,能够使学生发现生活的情趣,提高艺术美感;教师在美术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入生活元素,则能让学生建立生活艺术意识,用生活的思维去感悟美术作品。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将生活材料引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的视角理解美术知识,建构灵动的美术课堂。例如,在《伸缩玩具》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材料,促进学生探索知识,了解伸缩玩具骨架转动的特点和原理等。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当我们吃完雪糕后,除了包装纸还会留下什么?”从而引出“冰棒棍”。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述伸缩玩具的制作原理,以及使用冰棒棍制作伸缩玩具骨架的方法。紧接着,教师出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冰棒棍、胶水、彩色纸和大头针等材料,制作可以伸缩的骨架。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
显而易见,生活材料的引入,对打造灵动的美术课堂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制作学具,能够极大地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使用媒体材料,动态营造情境
平面的黑板阻碍了学生对美的感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塑造动态情境,给予学生轻松、愉悦、满足的学习体验。《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课的主要内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花,使其认识到不同的花所代表的寓意不同;二是品鉴不同绘画方法、不同材料制作的花;三是感受花在生活中的应用,使用花来点亮生活。而为了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升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感知,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塑造生动的课堂情境。教师使用影视片段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花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认识花的点缀作用。紧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由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手法制作的有关花的图画,关联动态的画面与直观的图画,提升鉴赏的效果。
不难看出,现代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能够建构完美的动态课堂,在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碰撞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收获更多美的体验,能让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使用废弃材料,培养综合素养
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不仅影响城市的绿化,还会加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制约社会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德育品质教育。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利用,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教学《变垃圾为宝》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废弃材料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下,教师先让学生回收废旧物品,做好课堂准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围绕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进行思考,探索如何进行旧物改造,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基于所教内容,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废物利用等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发展。
废弃材料在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不仅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最大化美术教学效益。
四、使用新型材料,增强色彩感知
新型材料具有无毒、无害、样式新颖等特点,因其突出的优势迅速受到美术教师的重视,也使其逐步成为美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常用的材料之一。学生会被新型材料的新颖性和色彩性吸引,调动美术创造的主观意愿,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以“刮画纸”这一新型材料为例,教师先指导学生认识三原色当中的黄色和蓝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后,教师引入新型材料——刮画纸,并向学生教授刮画纸的使用方法。在教师的介绍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操作兴趣。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以刮画纸为材料自由创作,以黄色和蓝色为主要彩色,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黄色和蓝色的独特魅力,体验其中赋予不同的美感。
新型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打开学生创造美术作品的新世界,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体味别样的美术学习形式,增强美术认知的兴致。
总而言之,将生活材料、媒体材料、废弃材料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降低学生美术学习的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探索新颖的材料,丰富课堂学习内容,使得美术课堂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