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苕溪诗帖》艺术风格特征
2020-10-14胡海丹
胡海丹
摘 要: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是宋代“尚意”书风的践行者和开拓者,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的行书代表作品《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影响巨大。文章围绕《苕溪诗帖》,对米芾的生平、师承进行概括,总结了《苕溪诗帖》在章法、用笔、结字等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米芾行书;《苕溪诗帖》;八面出锋;创作反思
《苕溪诗帖》是米芾行书的代表作,是米芾元祐戊辰从无锡去苕溪(今属浙江湖州)时所作的六首五律诗。从诗中的内容看,作诗的季节是从春天到夏天这一时期,抒发了米芾游玩的畅快之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苕溪诗帖》透露出的率真豪迈、平淡潇洒之艺术特点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
一、《苕溪诗帖》点画特征
《苕溪诗帖》是米芾 38岁时所创作的作品,那时他已经开始由学唐人转向学晋人,在追求晋人的平淡潇洒同时,他的作品不仅保留着许多唐人书法的精妙特点,还增添了米芾自己的创新之法。
《海岳名言》中有言:“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 [1]句中所说的“骨”、“肉”和“筋”就是方与圆的关系。在《苕溪诗帖》中,米芾用笔中锋侧锋相结合,已然改变了唐人中锋入纸的书写习惯,方圆并用,做到了“肉裹筋”、“筋藏肉”。在不同的字中,米芾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在“去”字中(图2.2.11),第一个横使用方笔,第二个横使用圆笔,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在字内获得变化万千的效果,单调全无。
在突出点画的处理上,米芾也独具匠心。“兴”字(图2.2.12)的长横露锋起笔,起笔轻盈灵活,落笔干脆有力。而“夏”(图2.2.13)字的第一个长横,米芾却以藏锋起笔,用笔的力度由重转轻,字内的轻重变化使得字体骨骼分明、筋骨相融。“水”字(图 2.2.1 4)起笔露锋,处于中间位置的竖钩有一种向上延伸的势态,这样就能与前一个字产生很好的呼应关系。
米芾说自己的字是“刷字”,这是米芾对自己“八面出锋”笔法的总结。在《苕溪诗帖》中,米芾经常在一组字中展现出明显的粗细变化(图 2.2.15),这呈现出了一种灵动的跳跃感,增强了作品的对比层次,这样的安排巧妙化解了点画,避免了作品的单调沉闷。
米芾的创新之处更在于他化前人笔法为己用,首创了自己的特殊笔法“蟹爪钩”。“蟹爪钩”渊源于汉隶中竖末平推的出钩,王羲之在行书中将其进行尝试,王献之则将它进行大规模地铺陈变异。米芾是“蟹爪钩”技法的集大成者,融合“大王”之“质”与“小王”之“妍”,此笔法在《苕溪诗帖》中显得生动而突出,如帖中“谢”、“时”、“将”(图2.2.1.6)三个字。他通常将字中最后的一点用游丝或者直接与钩相连,在点的处理上有下沉之意。在融合了米芾自身的理解后,“蟹爪钩”便成为了他的标志性笔画。
二、《苕溪诗帖》结体特征
1.笔画错落
对于笔画稠密的字,米芾的处理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在单字内,米芾特别注意笔画间的错落关系。在“荆”中(图2.2.2.1),由于左侧横的数量较多,右侧的利刀旁在书写时米芾格外注意点与两横的穿插,将点安排在两横中间。“陪”字(图2.2.2 2)右上部分笔画较密,为了避免耳朵旁与右边撞车,米芾将耳朵旁的“了”写得短小,对右半部分进行了倾斜处理,巧妙地把两部分进行了避让,同时也体现出米字独特的动势。
2.字形变换
在一组字中米芾很注意字形的变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工整(如图 2.2.2 3)。前四个字和后四个字字形略方,唯独中间一个“夏”字字形长方且墨色浅、笔画较细。这样的布局使得这一组字的节奏在中间的部分有了一个跳跃,从而在整体上也增加了作品的运动感。
三、《苕溪诗帖》章法特征
苏轼评价米芾的字:“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的《苕溪诗帖》(图2.2.3 1)章法上一气呵成。细观之,帖中每列之间的距离不是完全相等的,在作品中行文大小字穿插,轻重对比反差度极大,因而形成了较强烈的视觉效应。《海岳名言》中说:“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6]《苕溪诗帖》完全遵從了他的观点,章法布局自然天成,没有任何的娇柔做作。在诗与诗之间,米芾都用空白来表现出来,这样的布局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富有节奏和韵律。
从整体上看,《苕溪诗帖》给人一种向左倾斜的趋势,但是在创作中,米芾始终使作品保持着一种取势而不失平衡的状态。例如“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图 2.2.3 2)前四个字的势态都是正势,从“客”字开始向左倾斜,而在第二列的“寻”字,取的确是一个正势,随后又开始逐渐左倾。《苕溪诗帖》就是在这种动势中获得一种章法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周兴禄.论宋代社会政治对文人艺术家个性思想的影响——以米芾及其所处时代为考察中心 [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05)
[2]沃兴华 .米芾书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刘祎 .奇宕潇散 飘逸雅致[D].贵州民族大学.2018(12)
[4]周兴禄 .论米芾的笔法[J].书法,2017(02)
[5]曹宝麟 .中国书法全集·米芾蜀素帖(一、二)[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2
[6]米芾 .海岳名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5:1-4
[7]王林 .米芾书法全集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