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病程发展及病因
2020-10-14孟泽宇
孟泽宇
摘 要: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产生、发展、预后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吸烟这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发现吸烟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快其进展,减缓其恢复速度和预后,希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可以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患者常有慢性咳嗽、长期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临床表现。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多发性,现在已经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现探讨 COPD的病理病程发展和病因,为 COPD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病程发展
1.吸烟
随着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中国目前烟民超过 3.5亿人。烟草中含有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和氢氰酸等 40多种化学物质能对气道造成多种损伤。因为肺部细支气管本身的生理解剖特点,内径小易闭塞,气流缓慢,有害物质易集聚于各级细支气管内,引起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黏液分泌增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症。
2.慢性支气管炎症
连续两年并且每年咳嗽咳痰持续时间达 3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急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轻微症状,一般并不能引起患者重视。慢性支气管炎继续恶化,使终末支气管的气道组织性能退化,造成肺气肿。
3.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弹性减弱,细支气管被充气撑大,造成气道壁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肺泡因为二氧化碳潴留而被迫扩大,导致了肺泡的换气功能下降,患者气促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导致气流受阻,易演变成肺气肿,继而恶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人肺部出现气流受限时,即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病理病因
1.吸烟
吸烟是最为重要的发病因素,国外 80%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吸烟引起,国内患者中煙民比例也高达 70%以上。有研究表明吸烟者COPD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达数倍,吸烟越久,吸烟量越大,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破坏越严重,病情更加恶化,治疗难度高,预后较差。吸烟对呼吸系统的直接损伤,是焦油、尼古丁等毒性物质直接对呼吸道上皮和上皮细胞造成损伤,使其失去保护作用。吸烟能诱发炎症机制,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发病过程。吸烟时吸入有害气体和物质,可致使蛋白酶产生增多或活性加强,而抗蛋白酶不足,两者都可导致气道和肺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通过气体交换被细胞吸收,使氧化应激增加,直接破坏大分子细胞,使细胞失活或功能障碍。吸烟还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药物产生拮抗作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支气管扩张药等医疗手段的效用都大打折扣。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研究中发现有未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时与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污染的空气接触较多,以粉尘性职业病居多。
3.空气污染
因吸入过多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导致气道黏膜损伤,自我清洁能力下降,黏液分泌增多,容易被细菌感染。
4.感染因素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感染是绝大多数急性疾病发作和病情恶化的重要基础。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损伤,炎症发作。细菌感染常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感染等,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居多。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诱因和进行性的重要助力,也是重症患者恢复期的巨大阻力,是呼吸系统的“隐形杀手”,减少或停止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和预后的重要举措。为了国民的生命健康,减轻政府医疗负担,应加强禁烟的宣传和对吸烟环境的管理。
参考文献 :
[1]查震球 ,何玉琢 ,徐伟 ,陈叶纪 ,刘心勇 ,刘志荣 ,叶冬青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24(01):46-51+56.
[2]王晓娟 ,方向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20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读 [J].中国全科医学 ,2019,22(18):2141-2149.
[3]聂晓红 ,江川,李雪梅.吸烟对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J].华西医学,2017,32(06):852-856.
[4]马凤娈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D].吉林大学 ,2014.
[5]尤黎明,吴瑛主编 .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1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