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物场”中张力与黑白木刻画的关系
2020-10-14韩冬
韩冬
摘 要:在格式塔里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心物场”理念。这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非常吻合。
关键词:格式塔;张力;黑白木刻版画;心物场
艺术作品中的张力,不仅是由位置、色彩、形状、题材等各种因素引起,产生张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在于人的视知觉。造型艺术的这种表现力张力,在作品表达上表现事物变化即将达到作品表现高潮或顶点之前的那一瞬间,表现力的张力显得特别明显。要创作出优质的黑白木刻版画对于创作者来说,第一重要的是造型能力的塑造和把握,第二就是用什么手法表现作品的表现力张力,
对于黑白木刻版画来说会考虑用什么样的表现力。而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事情中的问题解决是和人的知觉有关系的,“心物场”中的“力”就具有一种张力。以变化的形式去获得美的完整视知觉表现力的另一个原则是张力。
格式塔心理学在我国前几十年前的发展,只是开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在这几年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已经不局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局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和认知领域,应用范围已经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或者已经开始做跨科学领域。从意义上讲“格式塔” 可以包括一些人类的心理功能: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研究的内容已经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当初用动物行为做注意中心实验研究了。根据这个演变过程来看,格式塔心理学可以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或者研究跨学科领域。之所以研究格式塔“心物场”和黑白木刻版画是因为黑白木刻版画从构思到创作完成是不同阶段的提炼、整合、表现的,需要心理活动加上创作工具等一些实实在在的实物操作才能完成,是要用一些视觉形状“语言”表达艺术作品“内在本质”的,而这些“内在本质”是要通过艺术家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的感受。
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以举一个例子。利奥尼·费宁格在1919年所刻的《大教堂》这幅木版作品,给人们一种熟知的视错觉。不论观察者对该作品观看多长时间,周围的线条似乎都是向上直到顶部又从顶部向下直冲下来的一幅抽象作品。抽象得刻画了教堂这种神圣的地方仿佛可以在作品中感受神灵,这种心理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然而,如果观察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这幅作品只不过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刀法在木板上用阳刻的技巧变化加上油墨印刷而出来的,这可以归结为物理场。虽然心理场和物理场两者没有存在对应关系,但是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做一个比方,同样一件老式衣服,上了年纪的母亲可能视作珍品,因为它可能是爱人给买的礼物,里面有一段美好时光,或是有一个故事,而在年轻的儿女眼里,是一件赶不上流行时尚潮流的衣服,甚至儿女会觉得在别人眼里母亲穿这样的衣服体现了家境的尴尬处境或是“孝道危机”的体现。
“心物场”中的“力”具有一种张力。以变化的形式去获得美的完整视知觉表现力的另一个原则是张力。艺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而知觉又是对于力的式样和结构的感知。艺术作品中的张力,不仅是由位置、色彩、形状、题材等各种因素引起,产生张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在于人的视知觉。拿造型艺术作品来说本身是静态的,但人们从这些静态的艺术作品里却感受到一种“动态的运动”。这种看似不动却在动的艺术品是艺术表现极其重要的性质。艺术作品中这种“不动之动”的关键,就在于它包含着表现力的张力。造型艺术的这种表现力张力,在作品表达上表现事物变化即将达到作品表现高潮或顶点之前的那一瞬间,表现力的张力显得特别明显。要创作出优质的黑白木刻版画对于创作者来说,第一重要的是造型能力的塑造和把握,第二就是用什么手法表现作品的表现力张力。举二个例子:文艺复兴的代表画家、版画家丢勒,丢勒是一位具有敏锐观察力和描写表达能力的天才版画家。《启示录-四骑士》取材于圣经新约末卷,表现世界末日来临时,四位骑士從天而降,不分贫贱富贵,对人类进行残杀。每位骑士的刻画都很细腻地表达出各自的身份,尤其是人物表情的刻画,通过线条形式塑造人物内心活动。在观赏这幅作品时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动之动的紧张”,作品的表现力张力达到顶点。这套丢勒最初的木版画系列共有木版画插图15幅,是丢勒从1495年开始经过3年的制作才在1498年出版。《启示录》中的版画作品,突破了一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观者充实地感受到了一种画面线条的张力。这种张力典型地体现了《启示录》人物形象最紧张、最有力的瞬间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库尔斯《叫喊的人》,一个人捂住脸张大嘴巴好像在痛苦地喊叫着,人物的手和身体都刻出条条青筋,骨瘦如柴的身体缩成一团,造型既有悲壮叫喊的力量,又有简化的肌肉,手捂住脸仿佛痛苦入心,大面积的黑色背景更体现出匠心独运的构思。虽然两幅作品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段,但两幅艺术作品都存在着表现力张力,存在着各种力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抵消,从而使艺术品生动起来。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家的目的就是让观赏者体验到力的作用式样所具有的那类表现性质”。在外部环境条件和创作者内心思想达到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时,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就要考虑人的知觉(主要是视知觉),作品的表现力组织功能以及这种表现力能带来怎样的内在感情张力,存在艺术作品审美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有表现力的张力作用。而一旦“完形样式的表现力”、“平衡的表现力”和表现力领域中的张力在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
格式塔“心物场”中的“力”具有一种张力。世间万物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的体现是可以用一定的张力手段来表现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