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儿童科室的应用分析
2020-10-14王永虹
王永虹
【摘 要】: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开展的责任护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及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和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效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2
1 研究背景
护理服务质量作为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与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全社会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小组护理模式作为护理工作的重大变革,是对传统护理工作模式的补充。这种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积极地履行护理职责,为患儿提供专业、全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我院实施细节管理前护理资料完整的住院患儿100例,以及2019年实施细节管理后的住院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 6.32±2.15)岁和( 6.59±2.07)岁,两组在性别构成比、疾病类型、疾病分布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详见表1。
2.2 护理方法
2017年选择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每名儿童不设固定护理人员,护士按计划排班完成工作,患儿的治疗和护理由不同班次人员开展,治疗班次为患儿完成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等工作,护理班次负责儿童的基本护理,住院费用。2019年选取的100例作为实验组来进行观察分析。首先建立责任小组,将科室人员18人分为6个责任小组,低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搭配分组,每组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组成,实行三班制原则,并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模式。其次,责任组长负责班级工作,责任护士负责患儿护理,小组组员参与制定护理计划。换班实行床边换班制度,责任组长对科内重要事项及重点患儿进行交接,责任护士进行补充。
2.3 评价结果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两组病区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见表2和表3。
通过以上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在儿童科室实施责任小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儿的相关并发症、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患儿陪护家属的满意度同步显著提升。
3 责任制小组护理模式的优势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本院儿童科室开始建立责任小组护理模式。该模式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其在护理工作中更加注意细节,避免工作遗漏,不断满足患儿护理的需要,从而尽力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在科室规范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程序的过程中,规范和细化了根据患儿病情和疾病类型的日常看护,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不同情况加强护理沟通,进而稳定患儿及家属心理,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的护患纠纷,有效提高了管理的可操作性。
4 结论
相较于以往在的护理模式,护士的护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工作是例行公事,与病人之间零沟通,甚至各自的职责界定模糊不清。实行團体护理责任制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护理人员能及时与医患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医疗合作水平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娟,任春妮.分级责任制护理在普通儿内科的应用分析[J].健康周刊,2018(3).
[2] 陈琼林.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