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胆囊疾病
2020-10-14黄越
黄越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2
我们的胆囊会出现多种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的胆囊疾病患者往往会遭受病痛的折磨,有的动过多次手术,有的长期服药治疗,有的因为某些原因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了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使治疗的难度增加。无论是多次的手术治疗还是长时间的服药或者是疾病的恶化,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于胆囊的保护措施不够重视,对预防胆囊疾病的方法了解不多。所以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一些相对较为常见的胆囊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 慢性胆囊炎。
(一)不同类型的发病机制
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严的胆囊壁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厚,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组织水肿或结缔组织增生。通常情况下,胆囊内会有粘液,其中可能含有小结石、胆汁沙或一些沉淀物。病情严重的患者纤维组织可将部分胆囊肌层代替,纤微团会堵塞胆囊管。
2 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
(1)感染:胆道和肠道都是细菌进入胆囊的常见通道。对于患有白血病的患者来说,淋巴管和血液也是细菌进入胆囊的通道。约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对其胆汁进行检验时,发现胆汁内有细菌繁殖。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慢性胆囊炎患者曾经或正在患有肝炎,说明病毒引起的感染,也会导致慢性胆囊炎的出现。
(2)血管因素
通常情况下,胆囊黏膜损伤也会有一些胆囊壁血管出现病变而导致,这严重降低了胆囊的收缩功能,甚至导致该功能丧失,久而久之使胆囊壁出现纤维化,导致慢性胆囊炎的出现。
(3)出现代谢紊乱问题。
由于胆固醇的过量摄入时,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出现紊乱问题,胆囊黏膜有胆固醇脂沉积,胆固醇只对胆囊炎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导致出现程度较轻的炎症。在代谢紊乱导致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中将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是由胆固醇代谢紊乱导致的。胆固醇代谢紊乱导致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的整体外观正常,胆囊壁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厚,但是胆囊炎模会出现相对明显的增厚充血。
(4)运动障碍
器质性病变可能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或胆道运动障碍长时间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而逐渐进一步加重导致。
3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可能有急性胆囊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发展而导致,因为急性胆囊炎的出现,胆囊那会出现一定面积的溃疡面。由于胆汁可能会对溃疡面造成长期的刺激,从而导致出现局部或弥漫坏死性炎症。通过检查,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出现肉眼可见的黄色肿块,同时还可能与胆囊相邻器官出现粘连。
二 胆结石
发病原因
1 临床上通过对大部分胆结石患者的年龄调查发现,年龄越大,出现胆结石,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在儿童时期出现胆结石的几率极低。如果儿童时期出现胆结石,则该儿童可能患有先天性胆道类疾病或溶血功能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在40岁以上,70岁以下的中老年人群中,出现胆结石的几率是低于40岁人群的四倍,也就是说,40岁是高发病率和低发病率的分界线。在全球范围内胆结石发病的高峰期年龄可能有所差别,但可以确定的是胆结石高峰期是40到50岁之间。
2 除了年龄差异外,通过各项研究表明性别差异也决定了胆结石的发病率。这主要是由于胆固醇结石发病率在女性群体之间高于男性群体。女性胆结石高发的原因可能取决于总胆汁酸和总胆汁酸活性降低以及孕酮对胆囊运动和胆汁淤积的影响等方面。
3 结石与肥胖发生率的关系
肥胖是胆囊胆固醇胆石的主要危险因素。胆固醇性结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胆囊的胆固醇含量过饱和。而胆固醇过饱和主要是因为肥胖者的饮食和体质关系,使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增加。除此之外,肥胖者体内磷脂含量增多,也是胆固醇过饱和的原因之一。
4 胆结石发病率的差异性还与区域性有关。区域性的差异,主要还是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中的差異。最明显的就是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贫困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与胆固醇的摄入量和作息习惯有关。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生活往往不规律,饮食条件较好,胆固醇的摄入量较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升高。所以从这一方面看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注意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严格控制日常生活中胆固醇的摄入量。
5 有些研究还表明怀孕与胆结石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如果怀孕次数越多,胆结石的发生率就越高。在孕妇中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主要是因为胆汁成分可能会受到怀孕期间雌激素增加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胆固醇在胆汁中过饱和;除此之外,怀孕期间孕妇体重可能出现变化影响了胆汁酸在相关脏器中的正常循环,这导致胆固醇晶体的形成加快。
6 胆囊结石的发生受饮食影响。食用精制食品和高胆固醇食品者胆结石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