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声合唱作品 《高原,我的家》的演唱方法
2020-10-14张寒阳
张寒阳
《高原,我的家》是由韩文英作词、崔文玉作曲的具有贵州民族音乐特色的混声合唱作品。该作品是作者根据自己创作的女声独唱、男声伴唱的同名歌曲改编的,主要采用了贵州苗族的飞歌和芦笙的音调。这部作品近年来成为国内各大合唱团的选唱曲目,更被列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永久性合唱教材。本文从《高原,我的家》的创作背景谈起,具体对它的演唱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这部作品的理论研究提高我们分析和表达作品的能力。
一、创作背景
《高原,我的家》是崔文玉先生根据自己创作的同名歌曲改编的混声合唱作品。获得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三届“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和第十届“全国广播新歌”金奖。这部混声合唱作品在1998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新创作合唱作品比赛”中获二等奖以及“中国贵州合唱节”优秀创作奖。这部作品的音乐素材部分来源于贵州苗族的飞歌和芦笙的曲调,采用变体的三部曲式结构,整部作品非常富于画面感,用描写性笔调和苗族民间歌手的音色领唱与混声多声部交相辉映,苗族飞歌高亢的曲调和芦笙音乐舞蹈性律动以及号子式音调的呐喊,向世人展现了一幅苗家山水中男女青年齐齐欢歌的场景。解放军艺术学院红星合唱团指挥陈国权教授评价该作品是民族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也是合唱歌曲中难得的精品。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也称这部作品的旋律透人心扉,透着深沉、透着内在美,是美如画的一个作品。
二、演唱方法
作曲家将西方作曲技法与贵州苗族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具有贵州苗族音乐风格特征的合唱作品。在演唱这部作品的时候,要让高亮的女声声部与低沉的男声声部完美结合,需要对不同声部的演唱做出不同的音色要求。
(一)分声部的演唱训练
混声合唱《高原,我的家》是一首难度较大的合唱作品,比较适合成熟的青年合唱团演唱。该作品有很多演唱版本,本文是基于文章附录部分的谱例所做出的研究。这部作品的演唱声部包括领唱声部、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领唱声部由声音明亮且带有原生态唱法的民族唱法团员担任,以演唱女重、女独及男独的部分,其余四声部选用受过正规合唱训练、音色统一的团员演唱。
在前期的训练中,领唱声部作为主要的旋律声部,训练重心应放在音色的调整及谱例的熟练度上。领唱声部应以类似原生态、明亮高亢的民族唱法去演绎整部作品,由于领唱声部的演唱部分有较多的间隔,排练者必须要求领唱者熟练背唱自己所担任的演唱部分。针对女高音声部的训练,应要求他们运用发声位置靠前,偏民族唱法的音色进行演唱,并在与领唱声部进行演唱时,其音量不能压过领唱声部。在只有四声部演唱时,女高音声部的音量应该大于其余三个声部的音量。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的演唱都需使用发声位置较高、偏美声唱法的音色,特别要训练两个男声声部对速度的控制。作品中男声声部的旋律大多以节奏的形式进行,因而要注意在歌曲进行中保持速度的稳定。
(二)各声部平衡能力的培养
从作品的结构形式来看,混声合唱《高原,我的家》属于变化形式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具体结构由呈示段(1-22小节)、中段(23-84小节)和再现段(85-132小节)构成。呈示段(1-22小节)的开头是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单一地重复各声部的同一段旋律,运用音量的逐渐增大,从而营造出从远到近的音响效果。在各声部的旋律重复两遍后女高音声部加入。在该乐段主唱声部是女高音声部,其余声部音量应减小。接着在一段类似呼唤的旋律之后,领唱声部加入,演唱出“回家,我要回到我那高原的家”的主旋律。此时,其余四声部作为和声支撑进行,力度应调至中弱,以免压制了领唱声部的演唱。
该作品的中段有三个段落,分别为中段前部(23-30小节)、中段中部(31—58小节)和中段尾部(59-84小节)。中段前部的主旋律由女高音及女低音演唱,要求女生声音统一,清晰明朗的演绎主旋律。男声声部始终保持重复着单一旋律的芦笙辞曲调,使用浑厚的音色,注意保持节拍的轻巧性,以作节奏保持进行。这时特别要注意男声声部节奏的稳定性,很容易出现抢拍或者拖拍的情况。领唱声部的旋律变化不大,还是以高亮音色进行演唱,好似一声声远处的呼唤。中段中部的开始领唱声部休止8个小节,其余四声部音量放到最大。该部分具有舞蹈性律动的性质,属于号子式曲调,透着一股强烈的山野风和粗犷感,以高亮的女声及浑厚的男声同时演绎带变化的两部同时进行的旋律,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气氛。领唱声部在中段中部的第九小节进入,以增强旋律性和气氛的烘托。中段后部的主旋律重新回到领唱声部上,领唱声部的演唱部分属于苗族的飞歌似曲调。四声部的音量应压到半声状态,以免超过领唱声部的音量。领唱声部应继续保持使用高亢的原生态音色进行演唱,其余四声部都是保持统一的高位置进行演唱。整个中段除最后的8个小节外重复演唱了一次,在重复演唱结束时,也就是中段最后8小节的演唱中各声部要达到最大音量而后减弱平静结束,注意声音的控制,热闹欢快的场景淡去而后归于安静。
再现段(85-132小节)的演唱方式与呈示段大致相同。再现段开始是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以弱音演唱四小节后,女高音声部及领唱声部同时加入,这里的主旋律在领唱声部,其余四声部音量保持在弱声状态。而后同样的旋律重复一遍,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多了1小节的曲调。紧接着是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以弱音演唱四小节后女高音声部及领唱声部同时加入。这时除了领唱声部作为主旋律,女低音声部也属于主旋律声部,演唱时可稍适放大音量与领唱声部同时进行,女高音声部与男声声部作为辅唱声部以低音量演唱。在整曲最后7小节所有声部音量调至最低,如渐行渐远的歌者们,余音袅袅,回响不绝。再现段与呈示段相比较来看,如果说呈示段要表达的是一种由远至近、逐渐开场的气氛,而再现段则是要表达一种由近至远、逐渐收场的情景。当然,结尾处可适当延长,留以余味。
通过对混声合唱《高原,我的家》的研究,在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之前应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根据作者的创作思路去揣摩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境。从演唱方法方面来看,指挥所带领的合唱团一定要坚持日常的声音训练,注重训练合唱队员声音的统一性,并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女高音作为领唱,以更好地表达作品。
参考文献:
[1]崔文玉主编:《2008“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合唱作品集(简谱)》,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2]陈万桢,陈弃疾:《合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54页。
[3]钱大维:《合唱训练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342页。
[4]马革顺:《合唱学新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页。
[5]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6]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421页。
[7]王皓,王育霖:《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与合唱团训练方式研究》,《大眾文艺》,2017年,第286页。
[8]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9]杨鸿年:《论合唱音响平衡问题(上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10]杨鸿年:《论合唱音响平衡问题(下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11]严良堃:《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上)》,《音乐研究》,2000年第2期。
[12]严良堃:《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合唱>的指挥与处理(下)》,《音乐研究》,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