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着写就能拿高分

2020-10-14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周庄

全国Ⅰ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千里马”的伯乐精神 1

各位同学:

大家好!

齐桓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而重用管仲,管仲助齐桓公不费兵车而九合诸侯。此二人者,一人深谙君王用人之道,一人有荡平天下的谋略,但在这段历史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却是慧眼识人而又甘居人下的鲍叔。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无疑是管仲的伯乐,这种精神我们不妨称之为伯乐精神——既能发掘他人潜能并为这种潜能找到发展空间,又能在必要之时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伯乐精神恰恰为现代社会所需要。

现代社会,个人意识渐渐觉醒,每个人都努力地打破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渴望成为名垂青史的千里马,但愈发激烈的竞争也催生了很多的“失意之人”,苦于机会有限,即使才华横溢如周瑜,也会与命中注定的那个诸葛亮相逢,进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但请记住,成就伟业并非谋臣或将军的单一作用使然,伯乐的价值也许更为重大。

有人会质疑道,照你这样讲,伯乐不就是自己没能力而专门为有才者让路的废物吗?

我认为实则不然,伯乐精神形成的基础是雄厚的实力。鲍叔大胆举荐管仲,萧何月下追赶韩信,欧阳修大力栽培苏轼,他们绝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被迫选择他人,相反,正是因为自身实力强大而更能认识到奇才的珍贵难得。每一个伯乐,在识别人才之前又何尝不是一匹千里马呢?只有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更会有一双全面评估千里马的慧眼。2

伯乐精神最可贵之处,是谦逊的态度和重才之精神。实力强大者虽能识人,但久居高位而受人尊崇的他们,不一定甘心屈居人下。试想,若鲍叔深知管仲之才但心生嫉妒,甚至产生加害之心,历史结局也许会就此改写。现代社会亦是如此,各行各业均有竞争,但当行业标准不是“能者为上”,而是有权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时,这个行业便成了一潭死水。所以,永葆谦逊的态度与推崇人才的初心,显得格外可贵——当我居于高处时,我是奋进的千里马;当我发现才华高于我的人才时,我甘做助他一臂之力的伯乐,这种伯乐与千里马互相转化的精神,才是国家进步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我们老说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是中国梦,但并非简单的“各干各的”就能成就中国梦。奋斗时,我可以是千里马;必要时,我也可以是伯乐——这才是“汇聚中国梦”的正解。3

得分点

①标题新颖。在大多数人看来,伯乐的作用在于能识别“千里马”,而这位考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其作文题目是“‘千里马的伯乐精神”,让人眼前一亮。

②独具匠心。本文先是引出一部分人的质疑——“伯乐不就是自己没能力而专门为有才者让路的废物吗”,树立靶子,融入驳论思维;紧接着便引经据典论述“只有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更会有一双全面评估千里马的慧眼”,体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思维角度。

③论述深刻。文章后半段着眼于“谦逊态度和重才精神”,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中国梦的建设,论述“伯乐与千里马的互相转化”,让论述更加深入,也让论点更具有现实意义。

大道至简,惜才为先 1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发言的题目是“大道至简,惜才为先”。

春秋时期,齐桓公因鲍叔牙力荐,得管仲为相,终于富国强兵率先称霸,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于这一历史美谈,有人感喟管鲍之交感人肺腑,有人赞叹管仲之才千古流芳,而我却尤为敬佩齐桓公不计前嫌之大度,知人善用之高明。大道至简,惜才为先,齐桓公正是深谙此理,才能傲视群雄,率先称霸。

大道至简,惜才为先。回顾历史,凡是高明之君必然是惜才之伯乐,有贤能之谋士。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是秦始皇听信谗言驱逐异国谋士之时,廷尉李斯呈上的谏言。而始皇也幸而迷途知返,重用各国收集之谋士、将领,方能最终履至尊而制六合,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成为千古一帝。无独有偶,历史上贤臣圣主的佳话从不在少数。前有周公旦“握发吐哺”“天下归心”,后有曹孟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前有百里奚秦穆公共谋秦国富强,后有诸葛亮刘玄德协力匡扶汉室……凡是成大事之君主,必然是知人之伯乐,否则即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之徒,最终也只能众叛亲离,独夫而已。2

大道至简,惜才为先。齐桓公的可贵之处,不但在于其惜才,更在于他所惜之才恰是曾经的宿敌。管仲辅佐公子纠,多次设计杀公子小白未遂,而小白成为齐桓公以后,却在鲍叔的举荐下沐浴焚香,斋戒十日迎回管仲,任其為相,原因无他,惜才而已,哪怕这个人曾差点要了自己的命。后世的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对于袁绍麾下曾经撰写讨曹檄文,对自己口诛笔伐,还辱及祖父的谋士,礼遇有加,委以重任,恐怕也是从齐桓公身上获取的智慧。正是有着惜才之念,他们才没有因个人私愤而滥杀贤才,这是君子之胸怀,也是王者之智慧。

人才固然是成事之要因,但贤主之珍视才是人才得以发光之前提。大道至简,惜才为先。同学们,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无穷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愿你我无论成为“君主”或“贤臣”,皆能深明此理,于天高海阔中实现自身的价值。3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得分点

①标题新颖。文章标题“大道至简,惜才为先”对仗工整,富有文化底蕴;中心明确,以标题统摄全篇,启人深思。

②材料丰富。在行文过程中,有机融入秦始皇、周公旦、曹孟德等典型人物素材,很好地充实了内容,丰富了内涵。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等信手拈来,彰显了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

③视角独特。考生先论述了高明之君主必是惜才之伯乐,他们的霸业离不开贤能之谋士;接着又详述了唯有抱持惜才之心,才能以君子之智慧、王者之胸怀宽容贤才。考生视角独特、写法别致,很好地抒写了自己对“大道至简,惜才为先”的思考,表达了对齐桓公的赞赏。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說:“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携手共创,天下大同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好!作为一名中国青年代表,很荣幸能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我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也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而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这个世界越来越小,希望我们青年人能够携起手来,共创地球美好的未来。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写道:“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从去年年底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一场疫情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灾难的来临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全人类的命运本就是一个共同体!1

习近平主席曾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习主席的话激励着我们年轻人,让我们有了更高的目标、更宽的视野,构建一个大同世界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费孝通先生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构建大同世界需要在认可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予以尊重和接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认可自己民族的同时,我们青年人也要接纳和赞赏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相互认可,相互学习,相互赞美,只有摒除偏见和歧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大同社会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构建大同世界需要我们青年人和衷共济,精诚合作。“一带一路”的模式,带动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繁荣,这是合作在经济和文化上实现的共赢。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很多国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国与国之间相互救助密不可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球合作,联防联控方能共克时艰,人类卫生健康也是一个共同体,这是合作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表现。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构建大同世界需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面对他国危难,看热闹和贴标签者,最终会殃及自身;面对自己国家的问题,不设法解决而只想着甩锅,以推卸责任的态度做事者,只会让事态恶化。“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今天我站在这里呼吁:让我们青年一代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努力。2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全世界青年人联合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大家园——地球。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3

得分点

①入题迅速。开篇即点明“中国青年代表”身份,创设演讲情景,通过引用中外名人名言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水到渠成、入题迅速。

②认识深刻。考生提出构建大同社会最重要的基石——是文化上的相互尊重与接纳,观点精辟、认识深刻。接着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抗疫等正面事例和贴标签者、甩锅者等反面事例,号召青年人精诚合作、共担使命,材料丰富、说服力强。与此同时,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富有感染力。

③层次清晰。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考生没有选择传统的、更为保险的三个分论点式的写作模式,而是先点明主题,再层层剖析其基础、展示其利害,最后发出号召,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全国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树青之盛,自省在行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恭喜你们踏入高中这条布满尘灰的梦想之路。或许你们会有些慌张,或许你们会有所迷茫,但请不要恐慌。不知你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我是怎样的人?”如果你还没有答案,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画像。

“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学弟学妹们,你们正当灿若夏花的多彩少年,你们正值树青叶繁的多梦青春,你们正当树青之盛,为何不时刻自省,无畏前行?1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学弟学妹们,请你们记住:没有梦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掌舵人,就只能在浩瀚无垠的海洋迷茫。梦想不是可有可无的。梦想是前行的指明灯,陪伴着我们走过无数迷茫的十字路口。鲁迅先生因梦,前往海外学习;莱特兄弟因梦,制造飞天神机;马云因梦,建阿里巴巴致富。学弟学妹们,你们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梦想吗?我希望这个回答是肯定的。树青云之志,踏好前行的每一步,以描像之轮廓。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奋斗驱萧索,不负少年时。中国女排艰苦拼搏,卫冕冠军;新冠疫情暴发,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守卫祖国人民;陈景润执着奋斗创造世界奇迹,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唯有不断地坚持拼搏,才能为己、为家、为国绘美好蓝图。学弟学妹们,请你们记住:自画像不是画自己的貌,而是画自己的心,画那颗炙热拼搏的赤子之心。燃青春热血,扫清前行障碍,以涂像之色彩。2

树青之盛,自省在行。树青云之志,乃为审视自己的目标;燃青春热血,乃为审视自己的燃料。学弟学妹们,只有你们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冲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努力奔向属于自己的希望之光,紫荆花才会永远绽放。

一簇星光点亮一片夜空,一轮红日驱散一方黑暗。学弟学妹们,梦才刚刚开始,无畏追梦吧!学弟学妹们,绘出真正的自己,鑄就最好的你们吧!3

祝你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一名即将毕业的学姐

2020年7月7日

得分点

①入题迅速。以假设、设问等句式直击主题,亦符合题目要求的角色定位,入题迅速不拖沓;以“树青之盛,自省在行”为标题和核心观点,形象熨帖,引人注目。

②材料丰富。名言警句信手拈来,鲁迅、莱特兄弟、马云、陈景润等素材充盈其间,丰富的材料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又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展现了考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与厚重的人文积淀。

③逻辑严密。围绕“树青之盛,自省在行”的核心观点,以“立青云之志”和“燃青春热血”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从“心”到“行”,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观点具有启发性。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隔离不隔爱

昔日九州通衢,疫来全城封锁;昨日人手相牵,疫来相互隔离。一场疫情袭来,大家的距离亦被拉开,把酒言欢的聚会没有了,人挤人的节假日旅游没有了,有的只是在家的漫长隔离,出门戴口罩…… 1

隔离不隔爱,再遥远的距离,也会被一腔爱填满。

疫情袭来,许多人都在进行着自我隔离,亲戚好友只能网上相见,面对面的交谈成为一种奢望。可即便如此,一根网线也足够将爱意传达。人们在这段岁月中将自己的时间细细规划,将自己的未来慢慢描绘,再轻轻地向那头的“耳朵”诉说,两颗心同时在这时间的流淌中交融,这一份真情也尽显珍贵。

有的人在居家隔离,有的人却因病在医院隔离。他们每天睁眼,看见的是医院的天花板和病床,他们也会感觉到一丝伤感,为自己得病而伤,为自己活着而感。同样的,那一个个白色的身影也在伤感,为自己的病人而伤,为自己的亲人而感。网上的一组组照片让人心中不禁酸酸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相见,只能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或是十几米的距离。可他们也让我们感觉暖暖的,住院时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赞不绝口、声声感谢,出院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鲜花相赠和舞蹈相送,又让我们从心底绽放出笑容。他们与外界隔离了,可隔离的只是身体,人们的心依旧牵挂着他们。“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他们和我们虽天各一方,但是心却连在了一起,不为别的,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2

有的人隔离着,有的人却在努力地工作着。他们是警察,是建筑工人,是外卖小哥……他们与大家的距离也远了,我们可能只是从窗口远远地望一眼,可能是隔着栏杆短暂的一接触……可无论怎样,这有限的距离换来的是无限的大爱,是心与心更近的距离。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不停下,我们的爱才能够不被隔绝。

隔离不隔爱,纵然冰封的城,也会被火热的心融化。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网友说:“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不离开的爱。”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不仅仅让每个人的心情得到安抚,更让人们的心愈发亲近。我们可以看到那远看有些焦虑的城市,近看却又充满了温情和烟火气。

病毒无情人有情,虽然我们因无情的病毒分开,可我們的心却愈发贴近。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万众一心,勠力同心,我们终将战胜这场大疫,取得成功。让我们将心贴紧,打破距离,凝聚起强大力量吧!3

得分点

①开篇不凡。开门见山亮出论点,四个六字句读来朗朗上口,且每两个一组构成鲜明对比,如此设置,别具一格,自然会令阅卷老师刮目相看。

②情理兼备。紧扣“隔离不隔爱”的主题,描绘了居家隔离、医院隔离等场景下那些隔不断的“爱”。同时,考生认真选用了一系列典型而动人心弦的细节,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或是十几米的距离相见,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又做到了动之以情。

③语言流畅。考生的文字功底十分深厚,开篇立论,用四个六字短语彰显文采;论述部分,少华丽浮夸之语,把饱含情感的日常话语娓娓道来,亲切动人;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用转折句、祈使句等句式鼓舞人心,充满力量。

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带你走近周庄

各位观众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华地名》,我是主持人远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是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一个地方,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曾在那里拍过外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地方——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古书记载,周庄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古桥流水,粉墙黛瓦,古朴幽静,风景明丽,民风淳朴,是中国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走近周庄,要看看这里的水。水是周庄的灵魂。周庄,是水做的。水,铸就了周庄的身量。因为水,周庄雅成诗,美成画。微风吹拂着,周庄的水一路奔流,涓涓不息,浅吟低唱,编织出天光云影。那些岸上的石桥、古宅、绿树在灵动的流水中招摇着,欢笑着。周庄的水,有着漓江水的绿,有着万泉河水的清。看着这清绿潺湲的水,你些许惆怅的心情顿时就会烟消云散。也许,一碗周庄的清水煎红尘,能把所有的不快都送走。白天,周庄在水里行走;晩上,周庄安详地睡在水上。“春水碧于天”,但凡见过周庄水的人,心里都会种下纯净。

走近周庄,要看看这里的桥。桥是周庄的特色。桥犹如周庄的衫扣、流苏,点缀着周庄。周庄的双桥感动了陈逸飞,于是《故乡的回忆》横空而出,惊艳了世人,周庄从此更为世人所知。宋元明清时代修建的10来座拱桥,满身沧桑,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撑起了水乡的天空。晨光夕照下摇橹的船娘,缓缓地摇着船桨,划开碧绿的清波,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旁,摇出水乡十里风光。有时候船娘会来一支江南小曲,桨声和歌声一同奔放,“画船听雨眠”,你折叠的心情也会依次打开,与桥与船铺成织锦。1

走近周庄,要看看这里的厅。周庄的厅是热闹的。熙来攘往的游客,把沈厅、张厅挤得满满当当。盏盏灯笼焕彩,把周庄的夜色擦亮。远道而来的粤调、秦腔,在厅堂茶楼酒肆里,与吴侬软语共话家常。

千年的周庄,一直深受作家、画家、摄影师青睐,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周庄的美是古朴厚实的美,是返璞归真的美。周庄丰稔的水乡文化,沉淀在陈逸飞的丹青里,记录在张艺谋的胶片上。2

不走周庄,不知桥多;不到周庄,不知水美;不游周庄,不知人情纯。白居易遗爱在江州,周庄又是谁的遗爱呢?现在,到了我们该向烟雨江南、碧玉周庄说再见的时候了。

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3

得分点

①底蕴深厚。走进周庄,考生从周庄的地理位置、文化地位谈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周庄,足见其丰富的知识积累。在介绍中融入了张艺谋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及画家陈逸飞《故乡的回忆》的事例,又平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②文笔灵动。综合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周庄的美感与灵气,语言典雅而自然、清丽又温润,饱含深情,令人心驰神往。

③条理清晰。全文由水而桥、由桥及厅,依次展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整体上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符合主持词的文体特征。

北京卷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个群相融,共创辉煌

日前,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的新闻让国人无比自豪,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思考。我以为,个体与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体离不开整体,整体也同样离不开个体。北斗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社会上的每一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1

“中国骄傲”的光芒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無私奉献。有人可能会觉得,科技领域都是高大上的岗位,其实,国家重大工程也离不开普通劳动者。作为整个北斗系统中发射场系统的一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锅炉工们就肩负着为火箭、卫星测试厂房的空调提供蒸汽的责任。而这一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就关乎着火箭、卫星的湿度和温度标准,同样决定着“万人一杆枪”的北斗事业最终的成败。托举火箭飞天的“90后”锅炉工王磊就说:“如果人人都对岗位挑三拣四,火箭还能成功上天吗?”铁四院最年轻的女劳模葛钰为了给高铁打造豪华“4S店”——动车运用所,她自己都说不清自己画了多少图,流了多少汗。试想,离开了这些劳动者的无私付出,咱们何以拥有如此多的“中国骄傲”?

“扶贫攻坚”的战场,离不开每一位“战士”的冲锋陷阵。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选择到贫困的家乡担任村第一书记,将青春之梦写在泥土里,脱贫的战场,她是醒目的黄花。“农民院士”朱有勇退而不休,在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做出令人震惊的决定:去最艰苦的地方扶贫。他一头扎进西南边境的贫困山村,在云岭大地上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试想,离开了这些无畏的“战士”,咱们何以能将“扶贫攻坚”战打得如此漂亮?2

大国崛起的征程中,离不开每一位国人的砥砺前行。中国女排姑娘身上的“女排精神”,中国航天人身上的“航天精神”,珠峰高程测量队员身上的“攀登精神”,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战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试想,离开了具有这些精神的中华民族的“脊梁”,咱们何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赢得如此多的荣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如是说。北斗系统的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作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体中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铭记:个群相融,共创辉煌,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与责任!3

得分点

①观点鲜明。开篇即切入正题、亮出观点,不拖沓、有力量;同时,提出的观点十分明确,不模棱两可,很好地开启了下文的论证。

②论据鲜活。王磊、葛钰、黄文秀、朱有勇等人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紧扣住了题目“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这些鲜活的例子,既充分展示了个体对于整体的积极作用,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③层次井然。文章紧扣“个群相融,共创辉煌”的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去发掘个体在其中的重要价值,每一段开头以一句话概括分论点,结构清晰;这三个分论点又严格遵循了由点及面、从个体到整体的论证逻辑,层次井然。

一条信息

刚好无人留意的时候,它来了,一片,两片,五片,八片,十片……转眼间,天空布满了梨花般的雪花,倏然飘落在北方大地上,温柔而宁静。

我安坐在窗前,空调房里的温暖与房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本是捧一本《红楼梦》,品一口香茗,便可悠然自得地度过整个下午的我,却被一条信息搅乱了心境。信息来自我的母亲:“什么时候到的爷爷奶奶家?为什么不给妈妈报平安?打电话你也不接。”

唉,我都多大了,就这段路,我从小到大独自坐车都走过多少次了,怎么可能会出差错?真是杞人忧天,还把我当小孩看,烦死了。

于是不服气的我愣是在信息中和母亲吵了几句,让她不要再把我当小孩子看。可母亲并没有回复我的信息,而当时的我还自以为是地沾沾自喜。1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总有一些“谣”言惑众的信息。后来,当有关新冠病毒的信息在手机上开始蔓延的时候,我还在怀疑这个信息的真实性。

一觉醒来,新冠病毒的信息铺天盖地,把我砸懵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到母亲上班的时间点及人流量,我顿时慌了,上网抢购口罩,寻找防范措施,甚至在亲友群里刷屏。可我给母亲发了几十条信息,打了二十多个电话仍没有收到她的回音。

我彻底慌了!她为什么不接电话?发的信息也不回?有没有戴好口罩?惊慌和恐惧如潮水般向我袭来,将我淹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仍没有母亲的回音,担忧、恐惧、急躁像蜘蛛网一样一丝一丝地把我缠紧,仿佛要把我包成密不透风的蛹包。

“哪怕回一条信息也好啊!”我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炸,各种各样不祥的场景在脑子里不受控制地上演。“叮咚——”手机响了!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手机差点滑出手掌,指纹解锁也没能解开,深吸几口气,才慎重地打开信息:“我没事,刚刚在忙,手机没带在身上,你照顾好自己。”我赶忙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母亲没事后才放宽心。2

现在的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每到一个地方,母亲都会让我给她报平安了,当家人知道你是平安的时候,他们的一颗心才会放进肚子里。一条信息,承载的可能是家人从未停歇的爱。3

得分点

①欲扬先抑。在细腻的环境描写中营造了悠然自得的氛围,以此为底色,母亲的一条信息突然“登场”,“我”对母亲信息的厌烦和对母亲的反击也自然牵引而出、不加掩饰,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的转折埋好了伏笔。

②文笔细腻。这部分内容展现了新冠疫情暴发后“我”等待母亲信息的过程,考生以“碎碎念”般的自述口吻道出了自己煎熬的心理过程,同时融入细腻的动作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③升华主旨。“我”对母亲信息的不耐烦,与新冠疫情暴发后对母亲信息的急切等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行文至此,考生也终于悟出一条信息所承载的价值与意义。文末点题、水到渠成,语简义丰、令人动容,全文主旨亦得以升华。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眼·眼·眼

说起“中国面孔”,不由得便想起了抗疫期间的几双眼睛。

眼睛的主人们有着共同的职业——白衣天使。他们有的是闻名遐迩的专家,有的是普通的医生,有的是有着特殊身份的护士。1

钟南山自信的眼睛

在很多网站和报纸杂志上,钟南山都是自信的科学家形象,尤其是他的那双正视前方的睿目。他的自信源自他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更出于一个科学家求真求实的基本信仰。“新冠病毒绝对存在人传人的现象。”自信的话语后其实是深深的忧虑与不安,他的话语更像是一记令人惊醒的哨声,哨声过后是全国性的集合整队,是匆忙但却有序的操练,于是才有了可称为抗疫奇迹的壮美诗篇。而今,凝视封面上钟老的双眸,我终于明白,这才是“中国面孔”上最有魅力的风景。

女医生坚毅的眼睛

第一次看到这双眼睛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不,准确地说是被震撼了!不知道女医生的年龄,不知道她的名字,医生帽与医用口罩遮住了面孔的四分之三,于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成了摄影师冥冥之中有如神助的特写对象。从那双眼睛里,我读出了浓浓的坚毅,读出了浓浓的勇敢,读出了浓浓的刚强,读出了一往无前,读出了百折不回。也许,她并不高大,并不强壮,甚至也可能并不漂亮,但她的那双明亮的眼睛,真的是胜却人间无数,是“中国面孔”上最美丽的风景。

蔡莉萍含泪的眼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蔡护士的名字,但若提起因抗疫殉职的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灵车后那个追着跑的身影,很多人都会流下眼泪。电视上的影像是远景,谁也看不清作为妻子的蔡护士的眼睛,但可以想见一定是泪眼蒙眬。两个月后,接受媒体采访的她提起这些仍是泪落不止。特定时期,生离死别,但她也只是休息了两天,就又坚强地出现在了抗疫的岗位上,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充满危险的战斗中,这是怎样的境界啊!我知道,只有全身心地为可能受到病毒威胁的每一个人去工作,才是她对丈夫的最好的纪念。那含泪的眼睛,你能说不是“中国面孔”上最动人的风景吗?2

三个人,不同的眼睛,却有着高纯合度的瞳孔与睫状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记住这一双双直击我们灵魂的眼睛吧!愿你我都能与其做长久的对视与深入的对话,然后让各自的眼睛无痕于“中国面孔”上最合理的位置,真诚诉说,倾心传递。3

得分点

①视角独特。考场上千篇一律写各种“面孔”,该考生却选择以眼睛作为切入点,以不同的眼睛来表现“中国面孔”,这一视角可谓贴切又独特。

②构思巧妙。在结构上,三双眼睛分别以三个小标题独立成段,小巧而精美;在内容的选择上,钟南山、女医生、蔡莉萍三双眼睛这三个“点”,能够从“面”上凸显“中国面孔”的特点,构思可谓巧妙。

③立意高远。考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三个人的眼睛的具体描写上,而是重点挖掘了人物的思想品质,精辟提取了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最后落笔于“让各自的眼睛无痕于‘中国面孔上最合理的位置”,写作目的明确,立意高远。

上海卷

写作(70分)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以小舟涉鲸波,以人力迎变数 1

我们生存于世,便如同“以小舟涉鲸波”。未来的巨变与转折,往往在我们意料之外,“不确定性”是我们一生所要面对的难题,由此许多人便感慨人力微薄,由此他们遁入虚无,这显然是不妥的。

毋庸置疑,我们确实无从逃避行进之路上突兀而沉重的轉折,这也固然能反映出人力量的渺小与智性的局限。然而,这不足以成为全然否定人主观能动性的说辞,人的力量有其限度,但面对巨变时,从未沦于无能为力之境地。

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总是积极引导、竭力改变、有所作为的。若否定人的种种努力,认为人总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就无从解释数千年来人类建立起的文明,以及创造出的衣食温饱条件。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有反抗的愿望,有积极面对变数的勇敢,有扭转世间悲剧的意志,这种“逆行精神”正是人某种根本性的特质。

有人会反驳说世殊事异,面对某些具体的情境与巨变时,人确实无法扭转局面。至此,我们是否必须坦然地面对悲剧呢?须知,面对意料之外的转折,人定胜天的信仰确实可能毫无根据,我们相信能够有所改变,并不是依凭理性,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执傲的信仰,其源于内心的热情与向善的本能。而正是这种毫无根据的执傲信仰,支撑着人们在悲剧中不断前行,创造出意料之外的机遇。既然承认悲剧性的转折无法预知,便也须承认化悲为喜的转折同样无从预判。因此,人只需前行。正如冯唐所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喜讯便会眷顾不畏风浪的逆行者。2

更何况,人一生行路,不仅关乎脚下,更关乎“心路”。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同样囊括了人内心的变化,人的喜乐悲哀亦是进程中的一条支线。在庚子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下,音乐家马友友与费城乐团一同举办了数场线上音乐会,人们往往认为只有科学与政治能改变进程,然而无人能否认,马友友的音乐于不确定性中给人的慰藉。只要欣于所遇,以积极坚毅的心态面对灾祸横出的世界,我们的“心路”便不会停止,便实实在在地反抗了无常的命运与进程。

本质上,消极处世的悲观者们与积极反抗的逆行者们内心仍是相通的。人皆渴望幸福,渴望更美好的世间,悲观者们只是寄希望于通过降低期待来消弭痛苦。然而,只有积极面对变化,融入这无常的风雨中,人才有可能扭转悲剧,化悲为喜,迎来一个真正供给幸福的世界。对于人力的信仰始终不渝,人的力量无须论证,因为对其的信仰本身便是一切幸福的前提。3

虽以小舟涉鲸波,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得分点

①拟题新颖。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以小舟涉鲸波”,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拟题。以“小舟”喻指人力,以“鲸波”喻事物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涉”字道出二者间的关系,可谓充满新意又精准熨帖,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②论证严谨。从正面论述了“逆行精神”正是人的某种根本性特质,再从反面驳斥了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的观点,论证严谨充分;在正反面的具体论证中,大量使用假设句、因果句、设问句等句式层层剖析、说理透彻,思维周全缜密。

③观点深刻。经过前文的论证,观点已然确立,但考生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以“人一生行路,不仅关乎脚下,更关乎‘心路”将文章引入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平添了文章的思想性和厚重感。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这是每一个你我发于内心的豪言壮语;“愿你有好运,愿你万事顺心”,这是家庭给予我们最恳切的愿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太阳上都有黑点,人间之事也难免有缺陷。在个人抉择与家庭、社会的要求之间,终究存在落差与错位。人既然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那么,面对落差与错位,便不应视其为阻碍之物;反之,应将其视作催人奋进之鞭、高悬头顶之星,不惜倾尽毕生之心力以缩小落差,调整错位。

海德格尔曾言:“人是被抛弃到这个世界上的,他只有自己去构建生命的意义。”在个人生命构建过程中,家庭与社会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个人抉择为“见自己”的一部分,且大多出于个人喜好或追求。登山家马洛里将生命献给珠峰,因“山就在那里,而我在这里”;梭罗将岁月镌刻进瓦尔登湖,因其追求平和宁静的处世态度;陶潜将愁苦慰于醇酒,却仍高歌“托体同山阿”。诸多个人的不同选择,看似荒唐与自私,然而却活出了最本真的自我。这其中看似与家庭预期不符,与社会角色有异,然而究其根本,不同的人生轨迹亦增添了社会之多彩丰腴,又何来落差与错位之说呢?1

真正的落差与错位,产生于个人无价值的选择与庸碌无为,产生于自我意识的欠缺与信仰的丧失。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个人于家庭、社会而言,均有不可磨灭之功用。新冠病毒肆虐,各行各业之人,平凡或不平凡,无名或伟大,均以满腔热血投身于抗疫之中。正如余华所言:“我们坐在静默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感受我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不应该在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与错位间畏缩不前,而应化之为力量,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进而为家庭和社会贡献个人的力量。

中华文化崇尚实用性,而我们也常将“有用无用”作为评判事物好坏的标准,而个人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落差与错位,实为在这其中催生出的一种精神向度。追求缩小落差的过程,就如同西西弗斯滚石般,在虚无中超越虚无,在绝望中扼杀绝望。

之所以存在落差与错位,是因为人有醒悟和思考的能力,是因为我们懂得“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便尽自己最大可能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障壁与隔阂。人首先应求无愧于己,纵使刀剑相向、舆论四起,也不应违背内心的道德法则与信仰追求。后應心系社会,将小我汇于大我之中,纵使只能激起细浪,亦有震耳之声、滔天之势。2

化落差为前进之动力,视错位为勇往之鞭策,方可不愧于心,无止于行;方可见天地万物,见众生,见自己。3

得分点

①素材丰富。以习总书记的诗词为文眼,引用恰切;在具体的行文中,鲁迅、海德格尔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信手拈来,马洛里、梭罗、陶渊明等事例挖掘深刻,旁征博引,有条不紊,彰显素材之丰富。

②蕴含哲思。在论述“不同的人生轨迹亦增添了社会之多彩丰腴”的基础上,提出何为“真正的落差与错位”;从对落差与错位存在的原因的分析之上,指出我们应该“怎么做”;字里行间蕴含哲思,具催人奋进之力量。

③条理清晰。开篇先对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关联展开分析,其后分别就家庭、社会对个人的建构,及个人对家庭、社会的不可磨灭之功展开论述,最后深入挖掘落差与错位之所以会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行文结构、逻辑脉络十分清晰。

江苏卷

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且以管窥世,做个洞中人

我记得东方朔在《答客难》中曾提到过一个词语叫“管窥蠡测”,说的就是坐井观天的那些人对事物的了解太过片面和狭窄。私以为,这一词恰好非常适用于信息时代之人类。人生路上,很多人都会听到类似的劝告——我们休要以管窥天。可我“孤芳自赏”,觉得不妨以管窥世,做个逍遥自在的洞中人。1

毕竟信息囚笼之存在是客观的,互联网将万物联通,也为万物铐上枷锁。正如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所言,既然生于这个“被网络统治的世界”,就“必须承受囚徒的天然身份”。比如网络搜索引擎这一最典型的例子,网络巨头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偏好算法,预知用户可能的消费选择,继而通过推荐形式发挥导流作用。既然我们身为“囚徒”,无法避免这样的信息投递,还不如接受现状,并因势利导。

所以,依我看,以管窥世恰是一种幸运。固然管窄,却于我们专业水平的培养有莫大好处。人言“大师已死”,其实质是指知识下移后,一个专业分工细化的社会所培养出的不再是以往全方位、宽领域的博学家,而是某个领域的精耕者。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苦学六艺七技,只需接收好我们从一管中所得之学问,一生做好一件事便足矣。同以往“文武兼备,内外兼修”不同,我们再也不用消耗大量时间接收各个渠道的信息以成博学家,只需守好自己的管道,成为专业的精耕者。

于是信息茧房显得更为人性化。毕竟人一生精力有限。与其抗议不满,嚷嚷着要冲破束缚,倒不如静下心想: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之下,我们只是一粒沙,如何才不会被裹挟着前行?人本就狭隘,何必追求自由却无用的扩容?筛选过的信息节省了过滤的精力与选择的时间,投你我所好,何乐而不为?2

熊培云在《寻美记》中感叹:“人是生活在回音壁中的动物,恰似身处洞穴。”而这样的“洞”,本身并无局限,可以是某一个固有的立场,也可以是一个底线。就好比国家网络安全监管,这是一把看似封闭了我们视野的洞穴之锁,但它实际上,把西方所谓“自由”实则多污蔑抹黑的“假新闻”拒之洞外,从而更加坚定了中国人对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战略的信心。如此看来,国家网络安全监管并非封闭洞穴之铁锁、扼杀活力的牢监,而是撑起了保护的大伞——洞中之人实在该感激这一件遮风挡雨的法宝。3

人皆叹囚笼故在,与我何涉?我言不妨管窥蠡测,因势利导,成就自我。

得分点

①别开生面。文章标题提纲挈领、总领全文,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东方朔提过的“管窥蠡测”来开篇,迅速入题,立论独出机杼,显示出考生非同寻常的眼界与识见。

②思维缜密。从应因势利导利用信息囚笼,到应守好管道成为精耕者,再到信息蚕房的人性化,最后到屏蔽部分信息的必要性,文章说理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鞭辟入里,在恰到好处的起承转合之中,营造出丰富的层次,体现了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③文质兼美。“洞穴之锁”“遮风挡雨的法宝”等贴切而新颖的比喻在文中比比皆是,使得论述在理趣之外兼具情趣。考生旁征博引,展示了其深厚的阅读积淀和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周庄
周庄端午到
周庄的月光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梦幻周庄
梦里周庄
被踩疼的周庄
逃离“智慧”的周庄
周庄古镇
最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