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的主人——羚牛
2020-10-14向定乾
向定乾
羚牛是一种古老的高山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的密林地区,国内现存四个亚种:指明亚种、不丹亚种、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各亚种毛色随分布区由北往南,也由白色至黑褐色逐渐加深,体型逐渐变小,并随栖息地海拔的增加,鼻骨由低平转向隆起、牛角由大变小且弯曲度逐渐增大。
其中秦岭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西段,因此,又名秦岭羚牛,也是几个亚种中体型最大、毛色最为漂亮的一种。
秦岭羚牛又叫秦岭金毛扭角羚,当地人称“白羊”,是秦岭山区体型最大的食草动物。长期生活在林区和从事保护区野外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和它们有过“遭遇”。
每当春天来临,低山积雪慢慢融化,阳坡沟谷溪边的嫩草冒出了新芽,秦岭羚牛渡过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冬天,开始向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谷下移。
途中老弱病残的个体,往往因体力不济滞留下来,在靠近林缘的农户家周围活动,以取食经济林木的树芽和树皮补充体能。它们防范意识增强,对周围异动也较为敏感,有主动攻击人的可能。
春天同时也是秦岭羚牛的产崽期。每年春节前后,前一年受孕成功的母牛经过8个多月怀孕即将分娩。它们选择地形平缓、背风的阳坡来产下心爱的牛宝宝,以最大限度提高幼崽的成活率。
夏季随着气温升高,蚊虫增多,低山植物老化,秦岭羚牛开始向海拔2500米以上的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地带转移。这无疑是秦岭羚牛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它们不仅可以在这段时间补充能量,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族群相聚的良机来“谈情说爱”,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
6—8月是秦岭羚牛的发情交配季节。此时的牛群常相聚在海拔2900米的灌丛草甸上,空气中弥漫着爱情的味道。
成年的雄牛紧跟在进入生育期的母牛身后嗅闻、卷唇、亲昵,其它雄牛尾随其后相互追逐,喷鼻、颌压,寻找接近母牛的机会。母牛卧地休息时,俘获芳心的雄牛便在一旁静静守候,如有冒犯者便主动出击,一些刚刚性成熟的年轻公牛初生牛犊不怕虎,主动上前与其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与较量。
像这样的打斗往往会持续三到五天。战败者一旦在本群中失去优势,便只能独自流浪,或徘徊于另外的牛群之间,继续寻找与其它雌性交配的机会。因此,我们方可经常见到雄牛沿着山脊线踽踽独行的身影。
秋季来临,秦岭山区雨水增多,高山气温急剧下降,草木开始凋零。秦岭羚牛经过一段爱的追求之后,以各自族群为单位向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迁徙,取食那些还没来得及干枯的落叶植物和结满种子的草本植物,补充体能,为安全过冬做好准备。
冬季随着高山积雪的降临,秦岭羚牛迎来一年中最为漫长和难熬的季节,寒冷、饥饿、疾病、天敌……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
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再由中山区的阔叶林向海拔1800—23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转移,取食松花竹葉,啃食一些含油脂的针叶树皮和苔藓植物,以维持身体所需的基本能量。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年老体弱的个体,或因行动缓慢被金钱豹和金猫所猎食;或因体质衰弱没能挨过严寒和疾病的侵袭,成了野猪、豹猫、黄喉貂和乌鸦的美食。
物竞天择,弱者被自然淘汰,留下健壮的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兴旺和繁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高大的冷杉林下,杜鹃花竞相绽放,灌丛中绣线菊、金缕梅、赤芍等像盆景一样铺满整个山坡。草甸上马先蒿、报春、龙胆、尖贝,许多知名、不知名的小野花在天光云影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
每年,我都有许多机会登上那片迷人的高山密林和草甸,享受那份在崇山峻岭中,与花草邂逅、与鸟兽相逢的喜悦与悸动。
当我一次次看到:羚牛群悠闲地在这片开满鲜花的草甸上觅食、漫步,哨牛在山巅向我望、喷鼻、跺脚的时候,我深深觉得:拥有这美好的并不只是偶尔涉足此地的我,更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羚牛和它们的邻居们,它们才是这个山巅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