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分析视角下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研究

2020-10-14张田林

晋图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馆员师生学科

余 洁,张田林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400)

0 引言

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从2017年“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同年8月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获批通过,再到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都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重要发展机遇。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港口,需要在国家高职教育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图书馆应围绕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助力高职院校重点优势学科建设,为教学科研和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高质量学科服务,来满足国家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需要。

学科服务也称学科化服务,2002年国内开始关注学科服务的研究。2006年中科院张晓林率先提出了关于学科服务的概念,他认为:学科服务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进而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2]。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某一特定学科,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在学科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并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一种专业化服务[3]。近几年,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进展迅速且取得很大成效,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进展较缓且仍处摸索探究阶段。从需求分析视角,笔者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站访问调查的方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现状,并研究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策略,针对现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 研究过程

1.1 调查对象及内容

师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主要对象,深入了解师生对学科服务的实际需求是学科服务高效开展和不断优化学科服务模式的基础。为此,本文以师生对学科服务需求为导向,以问卷方式调研高职图书馆师生用户。调查内容为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总体现状,主要涵盖学科服务内容、学科平台建设、学科馆员设置、学科服务制度4个方面。为了使问卷调查在江苏全省高职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代表性,分别选取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各5所高职院校,学院性质涉及农林畜牧类、交通运输类、工业建筑类、医药卫生类、财经信息类、综合类等各类高职院校,能精准反映江苏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现状。同时,优先在2019年12月入围教育部“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的江苏20所高职院校中选择。对上述目标高职院校,每所院校发放问卷100份,要求问卷有效率不低于90%。对于有效率低于90%的高职院校进行问卷第二次补发和回收。15所问卷调查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如表1所示。

表1 15所问卷调查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

对84所江苏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况通过登录各院校图书馆网站,浏览图书馆主页中的基础服务、教学服务、职业发展与就业、科研支持等栏目收集相关资料,依据图书馆目前实际情况,现将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简单概括为8个大项23个小项,如表2所示。

表2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内容

1.2 数据结果与分析

1.2.1 问卷调查

依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特征,高职图书馆用户由3年制大专生(普通高中起点)、5年制大专生(中职起点)、教师等教学科研人员、校外培训人员(为地方发展培训的企业员工、新型农民、下岗职工、社区居民和退役军人等)组成。根据不同层次群体对学科服务的不同要求,可以把用户分为大致三大类:在校学生、教师等教学科研人员、校外培训人员。调查对象中,每个学校发放100份(在校学生50份、教师等教学科研人员发放30份、校外培训人员发放20份)。经过长期问卷调查,各目标调查院校问卷回收数和有效问卷数情况如图1所示。

从问卷中“学科服务总体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看,有将近50%的院校师生尚未了解学科服务,也更不知道学科服务对科研具体有何帮助。超过40%的师生听说过学科服务,但从未使用过,仅有8%的师生了解并初步使用过。这样过低的师生知晓度和使用率也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极低,不满意率高达55%。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传播途径中,通过同学同事同行的介绍了解学科服务的师生最多(占比高达59%),约30%通过图书馆的网页公告和宣传手册获知,而通过学科馆员推介这个途径的几乎微乎其微,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江苏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配置极少的现状。在师生接受的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参考咨询、科研与教学帮助、专场培训、专业课程讲座、资源荐购均有涉及,尤其以科研与教学帮助最多,而这也正是学科服务的最重要核心功能。

Fig.1 The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recovered and valid questionnaires

学科服务内容方面,师生的满意度较低,约40%表示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比不足4%,超过一半的师生认为学科服务内容很一般。在目前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内容中,传统的电子文献资源依然最受欢迎(占比74%),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和参考咨询次之,学科资源分析整合使用率最低,这主要是目前很少有院校图书馆有能力提供这种服务。学科服务平台方面,只有不到20%的师生所在院校提供了学科服务平台,12%的师生使用过该平台,但其中仅有2%通过学科服务平台找到了自己所需学科资源。

此外,还有将近40%的师生不知道图书馆有没有学科服务平台且也从未使用过,而这也直接导致超过45%的师生认为学科服务平台对学习效果并无太多帮助。学科馆员方面,近63%的师生都不了解或从未听说过学科馆员,约92%的师生其所在院校图书馆并未设置学科馆员。而在8%左右配置了学科馆员的院校图书馆中,几乎所有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团队的组建模式均为“个体单一型”,即通常有一个学科馆员服务一个或多个院系,并未组建专门的友好相助、协同工作的学科服务团队。学科服务制度方面,约9%的师生所在院校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学科服务制度,超过84%的师生希望设立学科服务制度,并希望制度范围能涉及学科服务开展前的规范制度、学科服务过程中的保障制度、学科服务发生后的完善制度等学科服务全过程。

1.2.2 网站访问调查

网站访问调查结果汇总见图2。

Fig.2 Summary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ubject service in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ies

从调查结果看,江苏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情况很不理想,甚至仍有3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都无法访问或者就没有图书馆网站,官网上也未找到相关学科服务信息,占比高达35.7%。在打开链接的54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中,甚少开展有深度的知识化学科服务,学科服务都仍局限于能够提供简单的基础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如基础服务中咨询服务占比63%,信息素质教育中使用培训占比60%。教学服务中也是以课程辅导为主,占比51%,较少图书馆提供学科导航、特色资源、教学资源和信息推送。而对于高职院校受益较大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和科研支持方面,服务深度不够且提供服务种类较少,占比基本都不超过20%,个别甚至低于10%,因此其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帮助非常有限。同样,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科服务工作,但在江苏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有学科服务中仅有6所院校初步涉猎,很多图书馆都仍在初步尝试。与院系互动方面,因多数高职图书馆缺少学科馆员的配置,导致现有与院系互动更多局限于为院系提供专业图书和电子文献资源,但对整体资源整合转化能力较低。社会服务方面,有多所图书馆(占比20%)为当地大众提供其所需专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对区局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后期仍需要更多图书馆参与进来,方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作用。

2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近几年尽管有好多高职院校已将学科服务纳入图书馆的建设规划中,但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访问调查,我们发现江苏高职院校的学科服务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现状堪忧。

2.1 学科服务认知能力不足

相比于普通高校,受经费、人员等资源限制,高职院校各部门对学科服务的认识不足,对有针对性开展学科服务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高职院校一直未认识到学科服务对于院校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很难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规划上。高职院校在人、财、物等资源配备上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学科服务教师地位被边缘化,也缺少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科学合理投入。

2.2 学科服务内容失衡且单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发展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出来,供给侧和需求侧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4]。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需求端(在校师生及科研工作者)和供给端(图书馆)供给严重失衡,需求端内容需求实时多样,但供给端无法提供或过于滞后,需求端严重不满。学科服务整体内容简单,没有深度挖掘学科专业知识,更未结合院校高职专业属性进行学科资源整合与深度发掘,实现专业化的深入学科服务。

2.3 学科服务平台功能少且使用率低

在构建学科服务的过程中专业平台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并重[4]。从此次调研的80多所江苏省高职院校来看,提供学科服务平台的院校数量较少,且基本采用博客、RSS、微博等Web2.0技术的简易平台架构,能提供的学科服务功能有限,师生的使用率较低。

2.4 学科馆员匮乏且专业性不足

学科服务专业性极强,学科馆员整体素质和人员配置数量直接决定了院校学科服务水平。目前少数已配置学科馆员的高职院校中,学科馆员基本全是“一人多用”,即基本上由图书馆其他部门的馆员兼任,尚无配置学科馆员专属人员,馆员队伍严重不足。学科服务科学严谨性要求学科馆员也要有专业技能知识储备,但目前学科馆员基本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且大部分均无图书情报专业背景,与学科服务的专业要求配置差异较大,尚不能胜任学科服务工作。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认为学科服务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的专利,注重教学和科研,高职院校没有这方面的需求[5]。其学科服务意识淡薄,仍一直采用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被动服务模式,且对用户需求的深度主动挖掘服务能力低,被动提供服务,严重缺乏主动性。

2.5 学科服务制度欠缺

学科服务涉及多部门多人员多流程,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有专门学科服务制度保障正常高效运转。目前高职院校对整个学科服务尚无完善的制度准则要求,对图书馆学科馆员也无客观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已严重影响学科服务的建设发展。

3 造成当前学科服务困境的主要原因

3.1 尚无完整成熟的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

为了更好地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困境的主要原因,笔者以“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或学科化服务或学科馆员”为主题查找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研究重点内容研判和学者观点整理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共查找到相关研究文献126篇,从研究内容总体分析可见,除学科馆员外,其余研究成果几乎全部优先阐述论述高职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必要性,其次是基本全都围绕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平台等相关方面对高职院图书馆学科服务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内容虽涉猎到学科服务内容、馆员和平台等学科服务的多项构成要素,但截至目前并无一套完整成熟的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可复制推广。仅有王敏[6]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为案例,剖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主要模式。而且,从54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网站访问情况来看,在提供学科服务的少数高职院校中,其提供的学科服务内容、方式和平台也参差不齐,但总体来看其学科服务水平较普通高校相比依然差距明显,且总体的用户满意度偏低。这都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需要一套完整成熟的学科服务模式做发展路线指引和模板示范。

3.2 暂缺契合实际的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体系

学科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和用户感知度,因此对学科服务的评价是学科服务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展缓慢,在已展开的学科服务中,多忙于进行基础层面的学科服务建设,而忽略对已有学科服务进行评价。从研究文献看,至今少有学者就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进行过研究。构建契合学科服务发展实际的学科服务评价体系,可多方面评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发现阻碍学科服务发展的服务短板,及时改进优化。同时促进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科馆员的管理机制优化,提高整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依据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笔者建议可构建一种多维视域下的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体系,弥补目前高职图书馆在该方面的研究空白,且评价体系指标至少涵盖学科服务成本投入、服务过程进度、服务结果影响三方面维度,要求其可用性和完整程度超过目前已有的较成熟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体系。

4 加快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江苏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尚处初级阶段,目前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变目前的现状。

4.1 提高认识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精准地认识到学科服务在高职院校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组织架构管理和院校内运作方式,对院校内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全院校师生了解学科服务的价值,从而能够带动师生的使用积极性。如在图书馆大厅、校内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张贴学科服务宣传海报,新生入馆教育重点介绍学科服务环节等。其次图书馆要积极向院校领导宣传实施学科服务的教学科研作用,争取理解、支持和最终投资建设。除了对院校内领导和师生的宣传争取其认同和支持外,在院校图书馆内更要提高对学科服务的认识,转变以往被动服务的惰性思想。如要将学科服务纳入图书馆日常工作考核项目中,把开展学科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当前用户服务新环境和改善目前学科资源需求供给不平衡的重要手段,真正在馆员内心思想上认识到实施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紧迫性,争取早建设早运行早受益。

4.2 丰富内容

学科服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学科服务建设的薄弱点,要实现可持续纵深发展依赖图书馆学科服务向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转型发展。高职院校师生的学科服务内容需求具有职业性、行业性等明显特色,院校图书馆应意识到在学科服务内容建设的薄弱之处,根据其特色专业学科优势建设重点专业学科资源库,依据师生需求灵活扩充丰富学科服务内容种类,将学科服务深入融入院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做好学科资源建设。如及时跟踪教师教学科研进展,及时更新所需信息资源,为教师提供学科资源服务、职业教育或市场需求分析报告等;根据学生学科方向定向推荐本学科信息资源,进行学科资源使用指导培训、就业信息推广、精品课程推送、岗位技能解读等;面向产学研一体化办学需求,从教学研究、优势专业学科建设、科研课题调研等方面提供深层次个性化服务。同时应明确学科服务目标内容,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深度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做好精细化服务。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普通高校图书馆经验,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提出的“走进教学、融入科研”战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外国语学院共建的IC2创新支持计划,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探索基于教学科研工作全生命周期的深层次学科服务,保持一流学科资源纵向深度发展活力。

4.3 构建平台

构建学科服务平台是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创新型知识服务模式。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操作环境,构建一个能够发布、管理、保存和共享各种学术资源、多种交互手段服务一体的信息平台[7]。在当前图书馆4.0时代,学科服务服务内容上向数字化网络化资源整合转变,服务方式也向主动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必然趋势性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迫切构建一种基于强大网络环境支撑的全方位、主动一站式智能数字化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学科信息用户提供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有效途径[8]。目前,具有学科服务平台的少数几家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都采用博客、RSS、微博、微信等Web2.0技术平台。考虑到未来纵向深度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借鉴高校图书馆经验,通过商业平台、第三方平台和自建平台的方式提供学科服务。商业平台如普遍使用的LibGuides内容管理与知识共享平台、纬度信息管理平台,第三方平台如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学科门户网站,自建平台如北大、南大的学科信息门户等。

4.4 创建团队

学科馆员是学科资源与用户的中间纽带,更是学科服务提升的重要保障,馆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高低直接影响学科服务效果。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立即加大对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优化学科馆员团队结构,打造高质量学科馆员服务团队。从短期来看,应该加强对现有馆员的培训和自主学习,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使其尽快具有学科馆员的基本专业水平。从长期着眼,对外引进高水平人才方能使学科馆员团队结构更趋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从现有的人才结构实际情况出发,对外挑选有图情专业学科背景、有资源挖掘整合能力、能融入教学科研、能与师生高效沟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学科馆员。图书馆要设立学科馆员工作制度,要求学科馆员全员参与到院校学科建设工作中去,及时获知学科建设的实时动态和最新发展方向等,为师生提供精准学科资源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学科服务技能,创建高质量学科馆员团队。

4.5 制定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并未将学科服务纳入到院校工作发展规划中,导致学科服务在院校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认可度较低,人员经费等配备也已满足不了学科建设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服务管理制度,保障学科服务的规范有序发展。借助学科服务制度让师生了解学科服务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关键作用,贯穿到教学科研生命全周期中助力院校科研学术发展。同时,学科服务制度可大幅提升院校对学科服务的重视程度,争取到院校对图书馆学科服务人财物等方面的更大投入。

5 结束语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考虑到高职院校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快速广泛推进学科服务建设是图书馆加快学科建设、拓展创新服务领域和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基于目前学科服务现状和问题,做出可行性完善对策,并从学科专业优势出发,尝试创建一套完整成熟的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后期,建议构建一个契合实际的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结果即可获知目前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整体水平,并利用评价结果再次对当前学科服务模式不断进行研判改变,引导图书馆学科服务广泛推广施行,从而助力国家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馆员师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