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石市场会迎来第二春吗?(二)

2020-10-14略容话会eronghuahui

宝藏 2020年9期
关键词:石界观赏石赏石

文/略容话会 Lüeronghuahui

(接2020年第8期123页)

三、当下石界面临的有利因素

(一)国家政策层面对文化创意产业暖风频吹,不断地积极鼓励引导、大力扶持。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央政治局也曾召开会议,研究如何推进艺术品资产化,使之成为可流动资产,从而促进艺术品市场交易流通,吸收海外资本,提升经济活力。同时逐步使之成为国家货币信用背书计入社会资产和财富信用体系,以实现其金融价值,并作为黃金的补充,提高综合国力。

早在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已将文化产业写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要求全年文化产业发展增速达到15%,并提出文化产业要与互联网、金融与地产领域“跨界”融合以寻求突破。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文化艺术产业纳入优先发展产业,进而逐步取代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年12月,赏石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文化部随后发布第56号文件,文件确定,未来不久将会整合艺术品市场,对艺术品进行金融资产化。海量艺术品将成为金融资产,计入企业资本和注入上市公司。

上海市政府也在2017年制定了文创50条,力图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无疑会极大地拓展艺术品的市场空间,增强市场活力,吸引大量的海内外资金进入艺术品收藏市场,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据英国巴克莱银行分析统计,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发展空间巨大。

(二)国家对房地产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以及“房住不炒”国策的出台,使得房地产业逐渐失去投机炒作和投资功能,这些投机炒作资金会转向其他市场,在当前股市不振、外汇管制严格、古玩水太深的形势下,艺术品行业(包括观赏石)应是投资的理想之选。

如果国家接下来再进一步对房地产行业开征空置税和遗产税的话,无疑对艺术品行业更是重大利好。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艺术收藏品资产规模大于房地产总量,约在400万亿。未来,艺术收藏品会成为吸收超发货币和承接楼市转移资金的安全的蓄水池。

(三)通胀预期加剧,投资性避险需求强烈。

近两年,为了对抗经济下行,国家货币供应量不断加大,以刺激经济增长,保就业,促稳定。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止4月末,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就是M2),已经达到了209万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末是100万亿,不到7年,翻了一番还多。此外,数字货币的发行使用,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数字货币一方面可能会加速通胀,另一方面会让藏在床底下的灰色收入逐渐成为废纸。

在强烈的通胀预期的暗示下,尤其是负利率时代的可能到来,人们更加关心资金安全,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投资艺术品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按照美国10年期投资回报率统计,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是4.5%,股票是13%,艺术品则是24.5%。在低利率和负利率的市场大环境中,富有人群更倾向于将现金投资在艺术品上。花旗艺术品顾问及金融部门负责人苏珊·吉尔吉曾说:“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一股潮流:客户正在转向硬资产,从房地产到艺术品。”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位列世界第二,艺术品投资已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配置的重要选择,中国的富豪已经把自己相当一部分的资产配置转向艺术品领域。

除了个人收藏外,企业收藏近年来也持续升温。考虑到艺术品的保值性和抗风险能力等因素,企业收藏也是企业资产配置、财务安排的有力手段。而且历史的经验也表明,高端艺术品常常并不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

(四)私人艺术馆、藏品馆的兴起,将对高端观赏石艺术品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富豪们手中的艺术品越来越多,建造并运营属于自己的私人艺术馆、博物馆,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五)社会资金宽裕。

未来艺术品市场资金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货币放水产生的部分新增脱实向虚资金;二是被通胀驱赶出来的居民货币存款;三是楼市及其他资本市场转移资金;四是被通胀和数字货币逼出来的灰色收入;五是企业和艺术品投资机构的专项投资资金,等等。这些资金加起来其数目难以估量,就看石界如何把它们吸引进来。

(六)市场精品稀缺,优质资源几近枯竭,易于形成卖方市场。

目前许多传统主力石种和热门石种面临着优质一手资源枯竭的状况。在无法计数的、已经面世的观赏石中脱颖而出的,处于高端的少量观赏石精品,尤为珍贵,是兼具天然稀缺性与艺术价值的精神文化财富。未来这些艺术欣赏价值高、值得收藏的观赏石精品,可能会呈现出一家有女百家求、待价而沽的局面。

题名:【崇山峻岭】 石种:灵璧石

题名:【鸿运当头】 石种:大化石

(七)价格被市场低估,处于低位,未来价格上涨空间巨大。

如果拉长一些时间跨度来看待精品观赏石价值的话,与眼下人们拥有的住宅、豪车、名酒、古董、字画等藏品相比,精品观赏石的价值相对还处于价值洼地。

我们看到,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一些并非顶级孤品的古玩几百万、上千万元一件已屡见不鲜,且仍有继续走高之势。而大自然匠心独运的杰作、每一件都是不可再生的孤品的观赏石——这种大自然历经亿万年塑造的立体艺术品,即使是与三四流画家的作品价格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些自然储量极少、不可再生的天然观赏石,其艺术魅力与发展空间一但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其市场前景难以估量。相较在拍卖行屡屡高价成交的古董字画而言,观赏石收藏仍然是一片等待金融资本开发的处女地。

(八)观赏石相对于其他艺术品,本身还具有易保存,不易丢失、损坏、老化等优势。且观赏石老化的凝重包浆所折射出的浓厚人文气息,非但不是缺陷,反而可以大大提高它的文化附加值。

题名:【蝶恋】 石种:大化石

(九)当代书画作品值得投资收藏的精品少,且许多作品是在炒作,这一现象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清醒认识到,而古玩造假的又很多,这些因素会促使部分资金转向天然的观赏石收藏,这对观赏石行业是有利的。

四、当下石界面临的不利因素

(一)经济总体处于转型调整期,经济下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

(二)突发疫情影响,经济短期衰退严重,出口受阻,订单减少,小微企业大量倒闭。因病毒的威胁困扰,人们也失去了往日的心情。

(三)剧烈的通胀对石界的影响短期看是利好,长期则是利空。

短期快速的通胀可能会促使一些避险保值资金进入观赏石市场来寻求套利目标,但长期而言,会摧毁实体经济,对经济形成更深远的负面影响,因而对于这个问题要辩证地来看。

(四)国际局势动荡,摩擦冲突不断加剧,高端投资者犹豫观望,资本外流,市场短期失血严重。

(五)传统的购买习惯还很顽强,认知还很落后。

题名:【红米饭南瓜汤】 石种:彩釉玛瑙

题名:【马蹄砚】 石种:乌江石

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上,人们宁可花几百万、几千万去收购一件古董,也不愿花几万去购买一块独一无二精美的观赏石。人们的投资收藏仍然是盲目地一看名头,二看断代,真正懂得欣赏的极少,离开这两条很多投资者就无所适从,任凭你是天雕神镂,他最终还是选择做一名随大流的旅鼠。

五、石界当下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市场能否复苏,总体还是要看宏观经济形势,大潮不来,难以弄舟。但石界目前也不是消极无为,至少有以下事情可以提前做好,以迎接可能到来的复苏。

(一)要切实提高全行业文化素养,在行业内树立文化品牌导向。

任何一个行业、产业要想长久存在与发展,最终依靠的只有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物质可以消失,金钱可以转移,但只要文化还在,就有复活的可能。比如犹太人,虽然国家没有了,他们流散到了世界各地,但犹太文化一直被传承,最终得以复国。石头的背后其实是人,是文化。只有人们的不断积极进取和强势文化的传承延续,才有石界的未来,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二)低端商品石市场与高端艺术品市场一定要彻底摘开来,泾渭分明,不能混在一起,否则就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品位,让高端投资者无法辨识。

不淘汰庸俗、瞎忽悠、无诚信的低端市场,就无法实现高端市场的进阶、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无法从整体上提高高端精品的艺术附加值。市场需进行兼并、淘汰、整合,观赏石要像其他艺术品一样,走高端收藏的路线,进入主流艺术品收藏圈,推出能让上流社会人士眼前一亮的高端展览。

笔者不赞同有些人所谓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众参与的提法和做法。艺术品市场不是跳广场舞,其本身就不是大众参与的市场,这种高端艺术品行业不需要接地气,这就是画廊与地摊的区别,也是高端精英人士与普通市民品味的不同。

作为个人,观赏石爱好者自己要参与那是没办法阻拦的,这个行业门槛太低。但作为一个行业要想转型升级发展,就必须抛弃大众思维,按照80/20原则,重点发展那20%的高端市场,这才是真正有高附加值、能打开价格空间的市场;另外80%除了堆积一些数量、缴纳一些摊位费让办展机构活下去之外,于整个产业裨益不大,相反还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档次,成为了地摊经济。

题名:【待机而动】 石种:葡萄玛瑙

题名:【天生一个仙人洞】 石种:黄河石

在打造高端艺术品市场方面,目前国内“汇石融通”做得是比较成功,希望将来石界能出现越来越多的“汇石融通”。

(三)通过舆论宣传引导,改变大众传统认知。

到目前为止,围绕观赏石是不是艺术品的问题,业界还在争论。部分人坚持认为,只有人工的才是艺术品。如果人类画地为牢,如此故步自封、僵化教条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观赏石不是艺术品,但远远超越人类的艺术品,是人类艺术品之上的艺术品,它的创作者是大自然,是大自然运用水与火、压力与温度、化学与物理、地质运动等人类无法想象的创作工具,以石头为载体历经几亿年创作的人类目前还难以完全理解的超级艺术品。

观赏石这种大自然创作的艺术品及其表现力,远远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的认知目前还无法完全达到欣赏观赏石这种自然艺术品所需具备的高度和深度。在植物界、动物界以及各种自然形态出现以前,观赏石所表达的内容就先于它们而存在了,自然界的所有形态、物象,在观赏石当中几乎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像和存在,所以欧阳修曾感叹:“万像皆从石中出”。

只有几万年存在感的人类,文明开化也才几千年,面对大自然几亿年的匠心,一时还无法理解和接受,也情有可原,但要有敬畏之心,不能自以为是。

(四)石界的行业金融要发展起来,打通并激活高端市场,这是下一步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与重中之重,也是提升观赏石高附加值的最重要的环节。

目前观赏石市场还是以店铺成交、展会成交为主,加上一些网络微拍,这种低端、零散的商业发展模式限制了观赏石市场的发展空间。如果艺术品金融做起来,将会对大众市场产生虹吸效应。而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艺术品市场也需要诸如“艺术基金”“艺术品贷款”“抵押”“经纪人”等形式众多的操作工具来促进它的繁荣。

未来,在观赏石高端精品市场,金融与收藏、金融与艺术品投资的融合应成为观赏石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任何产业如果没有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便发展不起来,观赏石艺术品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范畴也不例外。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期便出现了艺术品金融,金融资本与艺术品结合,上千亿的美元投入到艺术品市场,催化发酵,推动了西方文化艺术品投资市场蓬勃发展。

(五)着力打造观赏石文化艺术品牌。

石界目前的冰河期,也正是兼并、收购、整合的良好时机。各级行业协会应鼓励并提供帮助、创造条件,让那些有实力的资本在业内打造品牌集群。展会要打造品牌,网售要打造品牌,实体店要形成画廊般的高端规模品牌。要举全行业之力重点打造三大高端品牌:灵璧石的古典风格全要素品牌;英石的文人风格瘦皱品牌;戈壁石、大化石的质色华贵新兴石种品牌。与此同时,实施艺术品金融化、股份化,适度增加杠杆,促进石市交投活跃。

(六)以专业深耕代替大而全、大而散。

少办大而全、大而杂的所谓大展,多办文化艺术含量高的主题展、专题展、艺术沙龙展。让石展变成相关艺术界参与度高、兴趣浓厚的赏石艺术活动,同时借机举办赏石艺术理论研讨,加强赏石理论体系建设。

(七)观赏石行业要跨界发展,探寻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互补。

观赏石艺术应积极探索与诸如室内装饰设计、紫砂、陶艺、盆景、书画、根雕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跨界发展新模式,把这些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有机融合起来,探索新路子。

(八)对民营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

这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是民营企业,而致富后的民营企业家是高端市场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参与,市场就失去了活力和兴奋点。民营企业的存亡、民营企业家的兴衰,对观赏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九)要熏陶和培养80后、90后,否则观赏石界后继乏人。

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不仅从小缺乏美学教育,童年的乐趣也几乎都没有,生活两点一线,除了作业、补课,就是英语、奥数,闲暇宅在家里玩游戏,严重缺乏对自然的认知情趣和审美,刻板、单调。如果不把他们培养起来,观赏石行业会出现传承断层,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十)有条件的行业媒体,要利用信息资源优势、渠道人脉优势,组建高水平的赏石艺术活动咨询团队,建立与市场、协会、藏家的新型宣传合作模式,深度参与到策划、协调、组织各种有特色的专题石展或赏石艺术活动中去,成为业界赏石艺术的行纪与居间。

(十一)加强赏石理论体系建设。

赏石理论要着力梳理这轮赏石发展的文化脉络,着力梳理现代赏石的各类不同石种的文化艺术特征与价值,努力打造现代赏石理论体系,并在现代理论的指导下,将名气收藏、规模收藏、地域收藏的观念向文化收藏、艺术收藏、跨界收藏转变。在石界逐渐形成浓郁的赏石文化氛围,增加人们赏石交流的情趣,提高整体赏石水平,使藏家成为真正的赏石行家,成为代表时代赏石文化高度的大家,而不仅仅只是资源占有的保管者。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希望业界在市场复苏之前能够做好上述准备,这样才能在下一轮复苏到来之际获得升级发展,否则仍然会像本轮一样,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最终还是水打沙滩,一切荡然无存。

结论

石界发展目前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市场喜忧参半,危与机并存。是进阶提升?还是按旧的路径依赖惯性走下去?

未来对石界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政治局势,主要是中美关系;二是疫情是否出现反复及其危害程度;三是经济能否恢复以及恢复状况。

在未来通胀大趋势的催逼下,观赏石市场的发展运行,还有许多意外及不可控因素,市场常常又是非理性的,会出现阶段性的非理性繁荣。但是这种非理性繁荣体现的更多的是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而非市场整体。

市场接下来的发展,社会稳定是必要条件,剧烈的通货膨胀是诱因,楼市泡沫破裂是强有力的助推剂,而艺术品金融则是点火装置,四者如果产生化学反应,会对市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相信只要我们守住社会不发生动乱、不出现粮食短缺闹饥荒这个底线,石界最终还会有向前发展的那一天。

观赏石市场会迎来第二春吗?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石界观赏石赏石
飞龙在天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赏石谈艺录
石艺正思维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
石会再拾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