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国际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影响力研究

2020-10-14

电影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题材数量

方 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北京 100875)

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电影文化展示、交流和碰撞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世界电影产业与贸易发展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国际电影节自1932年创办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全球已拥有700个左右,其中国际A类电影节最具影响力。国际A类电影节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深远,受众面广泛,传播力强大,兼具文化和跨文化传播价值、商业功能和产业价值。全球目前共有15个国际A类电影节,都各具特色。各国电影如果能够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对于各个国家电影和国家文化的国际传播将起到重要的推广作用。国际A类电影节对世界电影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A类电影节成为电影文化和民族国家文化世界合法化的成长站点,也是推动电影产业的重要力量。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A类电影节打开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文化大门,由此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人,国际电影节助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为拓展电影理论与学术研究、培养电影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所以,国际A类电影节是中国电影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频繁获奖,获奖影片数量逐渐增加,获奖影片类型越来越丰富,获奖影片题材越来越深入,获得奖项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国电影人获奖和出任国际电影节评委。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电影和电影人实力增强,并且取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此外,通过对新世纪2000年至2016年期间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的数量、类型、题材和奖项等数据的分析,预测出未来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影片数量的上升趋势,还有获奖中国影片类型、题材、奖项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提高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对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另外,世界正处于文化格局大变革之中,文化融合是大趋势,中国电影参赛国际A类电影节并获奖,就是通过中国电影这个载体和渠道、国际A类电影节这个重要的国际舞台,向世界提供中国文化,参与世界文化融合,实现文化融合。

一、获奖中国影片数量反映国际影响力增加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频繁获奖。除了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之外,中国电影参赛了全球14个国际A类电影节。除了华沙国际电影节之外,中国电影在13个国际A类电影节都获得奖项,获奖影片数量共计达到139部,如下列表1所示。其中中国电影在欧洲国际电影节获奖最多,包括威尼斯、戛纳和柏林国际电影节等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在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国际A类电影节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可。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界的声誉和地位有所提高,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有所加强,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被世界各个地区接受程度有所增加,反映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一步的融合。此外,根据2000年至2016年期间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数量的变化,分析得出中国获奖影片总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未来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也会呈现上升趋势。

表1 新世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数量表

新世纪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在13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奖,共有139部次影片获奖,如表1所示。其中,中国电影在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世界电影节,获奖影片数量分别为17、14和23部次。中国电影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获奖影片总数为54部次,占全部获奖影片的38.8%,占全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的三分之一以上,说明中国电影得到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肯定和嘉奖。在欧洲,中国电影除了参赛威尼斯、戛纳、柏林3个国际电影节外,还参赛了莫斯科、圣塞巴斯蒂安、卡罗维发利、洛迦诺、塔林等5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奖影片数量分别为4、8、5、6、4部次。因此,中国电影在欧洲国际电影节上总共有81部次影片获奖,占总数的58.2%,占全部的一半以上。这些数据反映了欧洲国际A类电影节是中国电影获奖的重要地区,更反映了欧洲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重视。在亚洲,中国电影参赛了东京、上海、印度等3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影片分别为14、25和3部次。中国电影在亚洲国际A类电影节上共有42部次获奖影片,占总数的30.2%。中国电影在亚洲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影片数量约占全部的三分之一。在北美洲,中国电影参赛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共有12部影片获奖,获奖影片数量占总数的8.6%,表现出中国电影在北美洲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影片数量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在非洲,中国电影参赛了开罗国际电影节,共有4部影片获奖。获奖影片数量占总数的2.9%。中国电影在非洲国际电影节获奖数量较少。从总体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专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体系已经拥有一席之地。

图1 新世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数量变化趋势图

分析2000年至2016年期间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不同年份中国获奖影片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新世纪国际A类电影节中国获奖影片数量的变化。2000年至2016年间,中国获奖影片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即先涨后落,之后再增长的现象。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获奖影片数量分别为6至9部次;但是到了2005年至2007年,中国获奖影片数量增长到10至16部次;然后2008年至2015年,中国获奖影片数量锐减,降低到4至8部次;最后在2016年,中国获奖影片数量再次增长为11部次。这个S形曲线反映了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认可度的高低变化,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变化。

其次,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虽然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经历了波浪起伏、曲折变化的过程,但是从趋势图可以看出,未来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也反映了国际A类电影节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会持续增长的趋势。

二、获奖中国影片类型和题材反映对中国电影的偏好

新世纪以来,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类型十分丰富。获奖中国影片类型涵盖了爱情片、家庭片、文艺片、纪录片、喜剧片、传记片、犯罪片、悬疑片、短片、青春片、武侠片、警匪片、战争片、动作片、西部片、武侠片、历史片、音乐片、公路片、儿童片等二十种类型。其中,获奖影片类型最多的是爱情片,其次是家庭片、文艺片等。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类型最多的都是爱情片,而北美洲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类型最多的是文艺片。其他类型影片在四大洲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数量相差悬殊,反映了各个地区对中国电影类型的偏好不同。此外,分析2000年至2016年期间全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类型的变化,可以看出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影片类型喜爱偏好发生了变化。首先,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类型的喜爱从相对单一的几种类型扩大到相对丰富的多种中国影片类型,这是中国电影类型的一个可喜现象。其次,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欣赏逐渐深入,从以前比较喜欢爱情片、喜剧等故事、情感和娱乐的影片类型,转变和增加了历史传记片、家庭片、犯罪悬疑片、纪录片等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影片类型,反映了国际电影节和外国观众渴望通过中国电影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的愿望。另外,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的题材也反映了对中国电影的偏好。在获奖影片中,现实主义题材、爱情和女性主义题材、艺术文化三大题材的中国电影获奖最多。分析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三大题材获奖中国电影数量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电影题材的关注也发生了变化,对现实主义题材中国电影的关注度上升,对爱情和女性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关注度下降,对文化艺术题材中国电影的关注度保持相对少量而且稳定的变化趋势。

表2 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类型统计表

(续表)

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6年期间,13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奖中国影片类型丰富。首先,爱情和女性题材影片获奖最多,共有35部,占总数的25.7%,反映了对中国这类类型影片的高度喜爱;其次,家庭片共25部,占总数的18.3%;再次,文艺片有17部,占12.5%;纪录片11部,占8.3%;喜剧片有8部,占5.9%,传记片、悬疑片各有6部,占4.4%;犯罪片、短片各有5部,占3.7%;青春片有4部,分别占2.9%不等;警匪片、战争片、动作片、西部片获奖数量较少,每种类型各有2部,各占总数的1.5%;武侠片、历史片、灾难片、公路片、音乐片和儿童片获奖数量更少,每种类型各有1部,各占总数的0.7%。另外,各种类型获奖中国影片在各大洲分布不同。其中,欧洲地区8个国际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共有81部,其中获奖类型最多的是爱情片,共有21部,占欧洲地区获奖中国影片的25.9%;其次是家庭片类型,共有16部,占19.8%;文艺、青春、音乐片类型影片共有10部,占12.3%;纪录片类型有8部,悬疑、犯罪、警匪片类型共有8部,各占9.9%;而喜剧片、短片、战争历史传记片各有4部,占4.9%;武侠、动作、西部、公路片等类型获奖影片数量有1至2部不等,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看出,中国影片在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影片类型丰富,种类繁多,但是在获奖影片的数量上相差悬殊。在亚洲地区,东京、上海和印度的3个亚洲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类型也比较丰富。亚洲地区国际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共有42部,其中获奖影片类型最多的也是爱情片,共有10部,占亚洲地区获奖中国影片的23.8%;其次是文艺、青春、音乐片类型,共有8部获奖影片,占19.0%;家庭片共有6部,占14.3%;历史、传记、战争片类型共有5部,悬疑、犯罪、警匪片类型共有5部,各占11.9%;喜剧片、动作及公路片各占3部,占7.1%,纪录片2部,占4.8%。可以看出,中国影片在亚洲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奖影片呈现出多种类型,但是获奖影片数量相差明显。在北美洲地区,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共有12部中国电影获奖。其中,文艺片类型获奖最多,共有5部,占41.7%;其次是家庭片,有2部,占16.7%;爱情片、喜剧片、短片、传记片、西部片、纪录片类型各有1部获奖,占8.3%。在非洲地区,2000年至2016年期间,在开罗国际电影节上共有4部中国电影获奖。在获奖影片中爱情片占大多数,共有3部,占75%;其次是家庭片类型,1部,占25%。中国电影在非洲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类型较少。

从获奖中国影片的类型统计得知爱情片是获奖最多的中国影片类型,其次是家庭片、文艺片、纪录片、喜剧片、传记片、犯罪片、悬疑片、短片、青春片等。由于这些类型的获奖影片涵盖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的反映了中国现实社会,有的反映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共同的情感,还有的探讨女性主义主题。总之,各种类型的获奖中国影片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社会,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得到国际A类电影节的充分肯定。

图2 新世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类型变化趋势图

分析2000年至2016年期间全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类型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变化,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影片类型喜爱偏好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爱情女性片、喜剧片、短片、历史片、传记片、战争片、悬疑片、犯罪片、警匪片、纪录片、文艺片、青春片、家庭片、武侠片、动作片、西部片等各种类型获奖中国影片数量历年不同,呈现出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类型喜爱偏好的变化。首先,从2000年至2016年期间,爱情和女性类型影片几乎每年都获奖,数量1至7部不等。2000年爱情和女性类型影片获奖4部,之后2001至2004年逐渐减少到1至3部不等,在2005年爱情和女性类型获奖影片达到高峰,共有7部。之后,爱情和女性类型获奖影片逐渐减少到0至5部不等。可以看出,爱情和女性类型获奖中国影片有下降趋势。其次,家庭类型几乎每年都有获奖影片,1至3部不等,反映了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家庭类型片稳定的喜爱。再次,文艺片和青春片获奖基本呈现稳定少量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和2016年文艺片和青春片有5部获奖,迎来了文艺青春片的高峰期,其他年份一般有0至2部文艺片和青春片获奖,呈现少量稳定的状态。从2000年至2016年期间,喜剧片、短片、历史片、传记片、战争片、悬疑片、犯罪片、警匪片、纪录片、家庭片、武侠动作片每年获奖数量都为0至1部。

从整体上看,获奖中国影片类型的种类有所增加。从2000年至2006年期间,获奖中国影片的类型多是3至5种;到了2007年以后,获奖中国影片的类型种类明显增多,有6至7种,这个变化体现出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类型的喜好变化,从以前单一的对几种中国电影类型的喜好扩大到相对丰富的多种中国影片类型的喜爱。另外,从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类型的变化,看出国际电影界和国外观众对中国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趋势。以前,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的类型多是爱情片和喜剧片,主要是看故事、看情感、看娱乐。随着时间的变化,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的类型增加了悬疑犯罪警匪片、家庭片、纪录片、历史传记战争片等,反映出国际电影界和外国观众对中国现实社会、中国历史文化更加关注,对反映中国现实社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影片的喜爱。

图3 新世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题材变化趋势图

从现实主义题材、爱情和女性题材、艺术文化题材等获奖最多的三大题材中国电影分析,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三大题材获奖中国电影数量上发生变化,可以看出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电影题材关注度的变化趋势。从图3可以看出,现实主义题材、爱情和女性题材、文化艺术题材等各种题材获奖中国影片数量与历年不同,体现出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题材关注度的改变。首先,现实主义题材获奖中国影片数量不断增长,而且越来越成为国际电影节重视的题材。从2000年至2016年,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关注度普遍比较高,这类题材影片历年都有3至8部获奖。特别是2005年,现实主义题材获奖中国电影更是达到高峰,共有8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获奖。这一现象反映出国际电影界和外国观众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关注,希望通过中国电影了解中国社会和普通人的生活。其次,从2000年至2016年,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爱情和女性题材电影的关注度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从2000年至2007年,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爱情和女性题材电影关注度比较高,特别是2005年爱情和女性题材影片有7部获奖,2007年则有5部获奖。但是从2008年开始,爱情和女性题材中国电影关注度下降,只有0至2部获奖。平心而论,这期间不乏优秀的中国爱情和女性题材电影,但是没有取得国际电影节奖项,说明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题材的关注度发生了变化。最后,国际电影节对中国文化艺术题材电影关注度呈现出少量而稳定的态势。从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文化艺术题材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数量一般保持1部。其中,2011年和2016年中国文化艺术题材电影获得丰收,获奖数量最多,分别是3部和4部;但是2012年和2013年,中国文化艺术题材电影没有获奖,获奖影片全部是现实主义题材。所以,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国际A类电影节对不同题材中国影片关注度发生了变化,对现实主义题材中国电影的关注度上升,对爱情和女性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关注度下降,对文化艺术题材中国电影的关注度保持相对少量而且稳定的变化趋势。

三、获奖中国影片奖项反映对中国电影制作的肯定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在13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共获得199个奖项。其中,影片奖共获得97个,说明中国电影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的较大认可。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在13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的都是影片、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电影制作重要领域的奖项,而且数量比较多,反映了中国电影的制作能力得到了国际A类电影节一定的认可和肯定。其中,中国电影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四大洲国际电影节获得奖项的分布不同,反映了各大洲对中国电影制作水平的认可度不同。另外,分析2000年至2016年期间全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奖项的数量,可以看出不同年份中国影片获得的奖项也发生着变化。从中国电影所获得的影片奖、演员奖、导演奖、摄影奖、编剧奖、个人成就奖、音乐奖等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和中国演员持肯定态度,对中国电影的导演、摄影、编剧的认可度逐渐增加,对中国电影的音乐开始接纳。因此,从国际A类电影节中国电影所获得的奖项可以看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表3 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奖项类型统计表

新世纪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在13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共获得199个奖项,如表3所示。其中,获得最多奖项的是影片奖,共97个,占48.7%,约占半数。其次,获奖较多的是演员奖,39个,占19.5%。再次,依次为摄影奖22个,占11.1%;导演奖17个,占8.5%;个人成就奖12个,占6.0%;编剧奖8个,占4.0%;音乐奖3个,占1.5%。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在13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的都是影片、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电影制作重要领域的奖项,而且数量也比较多,说明中国电影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得到了国际A类电影节一定的认可和肯定,中国电影进行了国际传播,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其中,中国电影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四大洲获得奖项的分布有所不同,反映出各个地区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度和侧重面不同。在欧洲地区8个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影片共获得108个奖项。获得最多的是影片奖,共67个,占总数的62.6%,反映出中国电影在欧洲国际电影节受到肯定和赞扬。其次是演员奖,共有13个,占12.0%,反映出中国演员出色的表演得到欧洲国际电影节的认可和好评。再次,导演奖共有11个,占10.3%;摄影奖共有9个,占8.3%;编剧奖共有5个,占总数的4.7%,反映出中国的导演、编剧、摄影三个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工作都得到欧洲电影节的肯定和奖励。最后,个人成就奖数量为4个,占3.7%;音乐奖1个,占0.9%,反映了中国电影界具有突出贡献的电影人,如吴宇森、巩俐、侯孝贤等。在亚洲地区3个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影片共获得60个奖项,获得最多的是影片奖,共有24个,占总数的40.0%;其次是演员奖,共有16个,占26.7%;摄影奖10个,占16.7%;导演奖5个,占8.3%;个人成就奖3个,占5.0%;编剧奖2个,占3.3%;音乐奖2个,占3.3%。反映出中国影片、演员在亚洲国际电影节上比较获得认可。但是,导演、摄影、编剧等电影创作的重要工作虽然达到一定的认可度,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在北美洲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和电影人共获得18个奖项。其中,获得最多的是影片奖9个,占总数的55.6%;其次为演员奖4个,占22.2%;个人成就奖3个,占16.7%;技术奖2个,占11.1%。这些反映出中国电影在北美洲国际电影节得到的认可和肯定,但是在演员表演和摄影技术等方面得到的肯定和奖励较少。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导演、编剧、音乐等电影创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没有得到北美洲国际电影节奖项,说明没有得到北美洲国际电影节的认可和肯定。分析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既与选送的中国影片有关,也与北美洲国际电影节评审的眼光和标准有关,更与中国电影的导演、编剧的整体实力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另外,在非洲地区开罗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和电影人共获得13个奖项。其中,获奖最多的是演员奖6个,占46.2%,说明中国演员的专业表演得到非洲国际电影节的充分肯定;其次是影片奖2个,占15.3%;个人成就奖2个,也占15.3%;导演奖1个,编剧奖1个,摄影奖1个,各占总数的7.7%。由此反映出在非洲国际电影节上,中国演员的出色表演得到认可,中国电影人为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得到肯定,但是中国导演、编剧、摄影等电影创作的重要工作得到的肯定一般,有待继续加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在非洲开罗国际电影节上没有获得过音乐奖,反映了中国电影的音乐还没有得到深爱音乐的非洲电影界和非洲观众的认可,提出了中国电影音乐需要努力改善的方向。

图4 新世纪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奖项变化趋势图

分析2000年至2016年期间全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影片奖项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不同年份中国影片获得奖项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中国电影所获得的影片奖、演员奖、导演奖、摄影奖、编剧奖、个人成就奖、音乐奖等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变化趋势。首先,2000年至2016年期间,获奖最多的始终都是影片奖,占总数的20%至86%不等。其中最突出的是2009年,影片奖占据总数的86%。可以说,影片奖是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的主要奖项,反映了国际A类电影节对中国影片的肯定。其次,获奖比较多的是演员奖,占8%至50%之间,反映了中国演员的专业表演得到国际A类电影节的普遍认可。再次,中国电影获得导演奖、摄影奖、编剧奖的数量有所增加。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电影获得导演奖的比例较小,在0%至11%之间;但是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获得导演奖的比例大大增加,2012年导演奖占了当年全部奖项的40%,2015年导演奖占了全年全部奖项的30%,说明中国导演越来越得到国际A类电影节的认可和嘉奖。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摄影奖获奖数量占总数的0至23%。摄影奖获奖数量呈现出少许的波浪起伏状态。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摄影奖获得数量占总数的11%至20%之间,可以说是不小的比例;之后在2005年至2011年,除了2008年获奖数量比较高,其他年份摄影奖获奖数量减少到0%至8%之间;后来,在2012年至2016年,摄影奖获奖数量又增长到10%至30%之间,反映了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摄影水平认可度的一个变化趋势。从整体上看,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摄影给予了一定的认可,但是随着不同年份有所变化。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获得编剧奖有所增加。在2000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电影获得编剧奖数量占总数的0%至9%,比例比较少;到了2009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获得编剧奖数量占6%至17%,比较明显增加。特别是2009年编剧奖数量占总数的14%,2013年编剧奖数量达到高峰,占总数的17%,说明中国电影的编剧逐渐受到国际A类电影节的认可和欣赏。此外,中国电影人获得个人成就奖奖项数量比较稳定。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人获得的国际电影节的个人成就奖,数量占总数的0%至20%,中国电影人获得的个人成就奖几乎每年都有,反映了一批中国电影人已经得到国际电影界的认可。另外,中国电影获得音乐奖是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中开辟的一个新领域。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电影获得音乐奖从无到有,虽然在多数年份没有获得音乐奖,但是我们也可喜地发现,中国电影在2006、2010和2011年获得了国际A类电影节音乐奖,占获奖总数的7%至8%,突破了零纪录,开创了中国电影音乐奖的新局面,为中国电影音乐被国际电影节、被世界观众认识和喜爱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综上所述,从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奖项变化趋势分析得出,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和中国演员持肯定态度,对中国电影的导演、摄影、编剧的认可度逐渐增加,一批优秀的中国电影人得到国际认可,对中国电影的音乐开始了解和接纳。所以,从国际A类电影节中国电影所获得的奖项,反映出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四、一批中国电影人获奖和担任评委反映获得国际认可

从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可以看出,一批华人电影人已经得到国际认可。首先,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电影人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的个人成就奖。比如,张艺谋1992年获得开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成龙2001年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奖,巩俐2005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侯孝贤2005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陈凯歌2006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世界电影贡献奖,吴宇森2010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王家卫2014年获得印度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贾樟柯2016年获得开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其次,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演员和导演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比如,巩俐1992年因主演《秋菊打官司》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梁朝伟2000年因主演《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张曼玉1992年因主演《阮玲玉》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王家卫1997年因执导《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陈凯歌2004年因导演《和你在一起》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5年导演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导演侯孝贤因执导《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另外,还有许多华人电影人担任国际A类电影节评委和主席。比如,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许多中国内地和港台的华人电影人担任评委和评委会主席。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担任过华语电影人评委会主席的有巩俐(2002)、张艺谋(2007)、李安(2009),担任过华语电影人评委会成员的有谢晋(1989)、陈凯歌(1993)、张曼玉(1999)、许鞍华(2003)、徐枫(2004)、阿城(2005)、杜琪峰(2008)、陈可辛(2012)、姜文(2013)、陈冲(2014)、侯孝贤(2015)、赵薇(2016)等。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担任过电影节评判团主席的有王家卫(2006),这也是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杨德昌(2005)、侯孝贤(2008)担任短片评审团主席。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担任过电影评委会成员的有巩俐(1997)、陈凯歌(1998)、杨德昌(2001)、姜文(2003)、徐克(2004)、吴宇森(2005)、章子怡(2006、2009、2013)、张曼玉(2007)、侯孝贤(2008)、舒淇(2009)、杜琪峰(2011)、施南生(2011)、李安(2013)、贾樟柯(2014)。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担任过电影评委会主席的有巩俐(2000)、王家卫(2013),担任过评委会成员的有黄宗江(1983)、陈凯歌(1989)、张艾嘉(1992)、张艺谋(1993)、徐枫(1994)、斯琴高娃(1995)、蔡明亮(1995)、陈冲(1996)、许鞍华(1996)、宁瀛(1997)、张曼玉(1997)、张国荣(1998)、李卓桃(1998)、杨紫琼(1999)、谢飞(2001)、白灵(2005)、施南生(2007)、舒淇(2008)、王颖(2009)、余男(2010)、梁朝伟(2014)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电影人获奖国际A类电影节的奖项和出任评委甚至评委会主席,反映了中国电影人得到国际电影节的充分认可,彰显了中国电影和电影人的出色实力,体现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界的地位和荣誉,反映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加强。

猜你喜欢

题材数量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正方形数量变少
统一数量再比较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