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表情达意
2020-10-13苗文娟
苗文娟
唐朝诗人韩愈曾说过:“文从字顺各识职。”所谓“文从字顺”,指的是文章表述清楚,行文自然妥帖,不矫揉造作。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需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要求再高一点,就是用词贴切、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具体写作时,同学们务必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文字要通顺
首先要做到文字通顺,这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对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如苏东坡年少的诗作,原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而后,苏东坡在每句各改一字,变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扶”字不仅写出了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也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失”字较“隐”字更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洁,又兼顾了梅花的清雅,凸显了两者融为一体的景象,更吻合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
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是约定俗成的。写作时,如果能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还需要同学们在运用语言时做到准确、简洁。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能不忘记?”这句话的表述就不够准确。“烧毁并洗劫”不符合表意特点,应改为“洗劫并烧毁”;“怎能不忘记”是反问句,意思却刚好相反,是“要忘记”的意思。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在之后的写作训练中引起重视,养成好习惯。
二、意思要连贯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关于展开写作思路的要求,要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这里包括人称的一致、内容前后的照应等,都需要事先考虑清楚。
大家在向別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这样,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一定的过渡词语。写作时若能注意这些问题,就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自然。
三、分寸要把握
虽说同学们掌握了大量的语汇,但在具体描绘事物时,这些语汇于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大家若能敏锐地感知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就有利于把自己的认知表达得更加精妙确切。
完成作文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是自己出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请别人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没有一点儿磕绊;三是对觉得别扭的地方再认真检查一遍,检查时一方面要查语言材料——语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
此外,要想做到文从字顺,除了要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应注意书写、行款、标点等。“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文题设计
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要求:(1)注意语句的连贯、通畅;(2)不少于200字;(3)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4)可以借鉴之前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路点拨:同学们可借鉴朱自清《春》的写作方法,分春花、春草、春风、春雨及春事——人们的活动几方面展开,通过观察,抓住景物最显著的特点来写。如“春花”这一部分,作者就从颜色、形态、气味等方面入手,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调动起人的各种感官,虚实结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
你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景或物,如春天的柳树、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校园、冬天的小院等,只要你能捕捉到景物的特点,就会收获别样的美。具体写作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你看,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那么可爱,就是因为老舍对济南怀着一份真挚的感情。可见,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字是苍白的,无论是一段还是一篇,都要带着你的思想感情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