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宽频带光波非对称传输的自准直效应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2020-10-13费宏明严帅徐瑜成林瀚武敏杨毅彪陈智辉田媛张娅敏
费宏明 严帅 徐瑜成 林瀚 武敏杨毅彪 陈智辉 田媛 张娅敏
1)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太原 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太原 030024)
3) (斯威本科技大学, 埃米材料转化科学中心, 墨尔本 3122)
利用光子晶体的自准直效应和能带特性, 设计了一种能实现宽频带光波非对称传输的二维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该结构实现宽频带、高正向透射、非偏振选择的非对称传输. 横电(transverse electric, TE)偏振光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可达532 nm, 在光通信波长1550 nm 处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分别可达0.693 和0.946;横磁(transverse magnetic, TM)偏振光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为128 nm, 在光通信波长1550 nm 处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分别可达0.513 和0.972; 通过进一步优化异质结界面, 在TE 偏振光下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可达562 nm.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光量子计算与通信对非对称光传输器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 研发具有可集成、高正向透射、非偏振选择、宽工作带宽特性的非对称传输器件成为研究热点. 传统的非对称光传输器件设计是基于在光子晶体中加入磁光材料[1]或非线性材料[2,3]. 但是该设计在工作时需要外加磁场引入磁光特性或者高光强度引入非线性效应, 因此基于这种工作原理的器件难以实现光芯片集成. 目前, 新型的微纳结构也应用于非对称传输器件的设计, 如复合光栅结构[4,5]、超表面材料[6−8]、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结构[9,10]及超材料[11−14]等, 但其设计存在正向透射率低或工作带宽窄等问题. 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 PhC)[15−19]具有独特的能带和光局域特性, 同时还具备易集成和光损耗低等优点. 因此光子晶体成为制备可集成的非对称光传输器件的研究热点之一. Wang 等[20]研究了硅材料空气孔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实现在光通信波长1550 nm 附近非对称光传输, 但其正向透射率仅为0.213, 工作带宽仅为50 nm. 刘丹等[21]通过优化光子晶体异质结的排列, 正向透射率进一步提高到0.54. 费宏明等[22,23]研究了基于广义全反射的二维光子晶体异质结构设计的非对称传输器件, 但其结构采用两种不同电介质材料, 正向透射率最大值为0.64, 透射率大于0.5 的非对称传输带宽仅为70 nm.
为了进一步提高非对称传输正向透射率, 本文利用具有自准直效应的二维光子晶体异质结构实现高正向透射率、宽工作带宽、非偏振选择的非对称传输. 该结构采用硅材料正方晶格光子晶体结构, 利用正方形光子晶体的自准直效应将不同入射角的光波进行准直, 使正向光波沿所需的方向耦合传输, 从而显著提高正向透射率. 该结构在通信波长1550 nm 处, 横电(transverse electric, TE)波和横磁(transverse magnetic, TM)波得到的正向透射率分别为0.693 和0.513; 在工作带宽上, TE 和TM 偏振光实现的工作带宽分别为532 和128 nm.无论从透射率还是工作带宽方面来考虑, 相较之前的研究[20−23]都实现了明显提升. 同时, 该结构可利用当前的纳米制造技术进行制备, 为非对称传输器件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24].
2 结构与分析
如图1 所示, 该光子晶体异质结构由不同晶格常数的二维正方晶格光子晶体1 (PhC 1)和光子晶体2 (PhC 2)构成. 其中PhC 1 为空气中周期排列的硅圆柱阵列, 介质硅圆柱沿G'—X'方向的正方晶格周期排列(G',X',M'分别为PhC 1 第一布里渊区高对称点), 与x轴正方向呈45°夹角, 晶格常数为a= 346.4 nm, 硅圆柱半径R= 60 nm;PhC 2 为硅衬底上周期排列空气方孔阵列, 晶格常数为= 490 nm, 空气方形孔边长A= 220 nm.异质结界面与光波入射方向(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45°. 同时, 定义正向光波为从PhC 1 向PhC 2传播(x轴正方向)的光波, 反向光波从PhC 2 向PhC 1 传播(x轴负方向).
图1 硅基光子晶体异质结构示意图Fig. 1. Schematic of photonic crystal heterostructure based on silicon.
为了更好地分析TE 和TM 偏振光在光子晶体中的传输性能, 采用平面波展开法分别计算PhC 1 和PhC 2 的能带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 以及等频图(equal frequency contour, EFC),如图2(c)—图2(f)所示.
如图2(a)所示, 在光子晶体PhC 1 中, TE 和TM 偏振光在归一化频带范围(0.302—0.446)a/l内分别处于完全禁带和导带(蓝线表示TE 偏振光, 红线表示TM 偏振光), 其中a为晶格常数,l为波长, 单位均为nm. 在通信波长1550 nm 处(对应于PhC 1 的归一化频率为0.224a/l), TE 和TM 偏振光在PhC 1 中沿G'—X'和G'—M'方向都为导带(由绿色水平线标记). 因此1550 nm 的光波在PhC 1 中能沿G'—X'或G'—M'进行传输,为实现正向高透射率提供理论基础. 图2(b)给出了正方形空气孔型光子晶体PhC 2 的能带结构,在通信波长1550 nm 处(对应于PhC 2 的归一化频率0.316a/l), 沿G—M方向在TE 和TM 偏振光下都是导带, 因此在PhC 2 中1550 nm 的光波能沿着G—M方向传输(G,X,M分别表示PhC 2第一布里渊区高对称点). 另一方面, TM 偏振光沿着G—X方向为禁带, 因此反向入射的TM 偏振光在光子晶体PhC 2 中传输. 为了更加清晰地研究1550 nm 的光波在PhC 1 和PhC 2 中的传输状态, 绘制1550 nm 波段在TE 和TM 偏振光下的EFC, 以G点为中心, 光在光子晶体中的传播方向沿EFC 的梯度方向(如图2(c)—图2(f)中黑色双箭头所示). TE 和TM 偏振光分别正向入射时, 入射光在PhC 1 中沿着G'—M'方向传输到达异质界面, 相应的箭头标记在图2(c)和图2(e)中, 然后光波将沿G—M方向进入PhC 2, 由于光子晶体的色散特性, 在平坦的等频线处会发生自准直现象,使沿G—M的光波准直到G—X方向上输出, 如图2(d)和图2(f)中蓝色箭头所示, 因此该结构在1550 nm 波长处, TE 或TM 偏振光都能够实现正向高透射. 在反向入射时, 入射光在PhC 2 中将沿着G—X方向进行传输, 针对TE 偏振光, 光子晶体的色散特性使光波逐渐偏转到M—X方向即竖直向上传播, 无法到达异质界面, 图2(d)中红色箭头所示的TM 偏振光在1550 nm 波长处于禁带(如图2(b)所示), 不能在PhC 2 中进行传输. 因此, 在反向入射时, TE 和TM 偏振光均不能传输,实现了反向低透射. 因此, 本文设计的二维光子晶体异质结构能够实现正向高透射、宽频带的单向光传输.
图2 (a) PhC 1 能带图; (b) PhC 2 能带图, 插图为PhC 2 在G—X 方向的能带; (c) PhC 1 在TE 偏振模式第一条能带EFC;(d) PhC 2 在TE 偏振光下第四条能带EFC (蓝线表示TE 偏振光1550 nm 处的频带); (e) PhC 1 在TM 偏振光第一条能带EFC;(f) PhC 2 在TM 偏振光第三条能带EFC (红线表示TM 模式1550 nm 处的频带)Fig. 2. (a) Photonic band diagrams of PhC 1; (b) the photonic band diagrams of PhC 2, where the insert shows the energy band of PhC 2 in G-X direction; (c) the first band EFC of PhC 1 under TE polarized light; (d) the fourth band EFC of PhC 2 under TE polarized light (blue lines represent TE mode at the wavelength of 1550 nm); (e) the first band EFC of PhC 1 under TM polarized light; (f) the third band EFC of PhC 2 under TM polarized light (red lines represent TM mode at 1550 nm).
为了更加形象地观察光波的传输状态, 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1550 nm 光波在TE 和TM 偏振光的正向、反向电场强度空间分布图. 当TE 偏振光正向入射时, 如图3(a)所示. 正向入射光波从PhC 1 入射后沿G'—M'方向传播, 到达异质结界面后, 由于界面两侧折射率不同, 光波传输方向发生一定的偏折, 光波将沿偏离G—X方向进入PhC 2, 但是由于光子晶体自准直效应, 沿着非G—X方向入射的光波(由于衍射, 有一个小角度范围)将被准直到G—X方向上输出. TE 偏振光反向入射时, 光波在PhC 2 中会发生偏折, 当偏转到M—X方向时, 不能到达异质界面, 如图3(b)所示. 以上均符合图2(c)和图2(d)的理论分析. 由图3(c)可以看出, 当TM 偏振光正向入射时, 在光子晶体PhC 2 中由于自准直效应, 光波也能正向透射传输; 反向入射时, 如图3(d)所示, 由于光子晶体PhC 2 禁带特性, 反向入射光不能在PhC 2 中传输, 因此光波不能到达异质界面.
图3 1550 nm 波长处正向入射场强图和反向入射场强图(a)TE偏振光正向;(b)TE偏振光反向; (c)TM偏振光正向;(d) TM 偏振光反向Fig. 3.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forward transmission and backward transmission at the wavelength of 1550 nm:(a) Forward transmission of TE polarized light; (b) backward transmission of TE polarized light; (c) forward transmission of TM polarized light; (d) backward transmission of TM polarized light.
图4 异质结构透射谱 (a) TE 偏振光; (b) TM 偏振光; 其中灰色区域表示结构工作带宽Fig. 4. Transmittance spectra of heterostructure: (a) TE polarized light, (b) TM polarized light. The grey region represents the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working wavelength range, where forward transmission is higher than 0.5.
为了分析该结构在宽波段的透射特性,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异质结构透射率光谱图, 结果如图4 所示. 正向透射率和反向透射率分别用Tf和Tb表示, 透射对比度定义为C=(Tf−Tb)/(Tf+Tb) ,其工作带宽定义为正向透射率高于0.5 的区域, 如图4 中灰色区域所示. 对于TE 偏振光, 如图4(a)所示, 在1408—1940 nm (带宽532 nm)范围内,正向透射率Tf> 0.5; 在1510 nm 波长处具有最大正向透射率0.746, 透射对比度为0.932. 在波长1550 nm 的通信波段, 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分别为0.693 和0.946. 对于TM 偏振光, 如图4(b)所示, 传输波长带宽仅为128 nm, 带宽较窄, 最高正向透射率为0.567. 在1550 nm 的通信频段, 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分别为0.513 和0.972. 因此, 该结构能够在宽频带范围内实现TE 和TM 偏振态的高效率非对称传输.
3 优化结构分析
为了提高非对称传输特性, 对光子晶体异质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考虑到影响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的各种因素, 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异质界面处PhC 1 硅圆柱半径的大小R(如图5 红色区域所示)可以进一步增加光子晶体PhC 1 和PhC 2 之间的耦合效率, 提高TE 偏振光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
图5 光子晶体异质结优化示意图, 其中被优化的光子晶体结构通过红色长方形标注Fig. 5. Schematic of optimization of photonic crystal heterostructure, where the row of photonic lattice is highlighted by the red square is optimized.
如图6 所示, 当R= 55 nm 时, 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可达448 nm, 在通信波段1550 nm 处正向透射率为0.579, 透射对比度为0.941. 随着半径的增大, 正向透射率也增大, 当R= 70 nm, 在通信波段1550 nm 处正向透射率高达0.832, 透射对比度达到了0.944. 此时的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为562 nm. 当半径R= 75 nm 时, 虽然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有一定的增加, 达到568 nm, 但与半径R= 70 nm 时相比, 正向透射率减少到0.803.
图6 异质结构界面处PhC 1 不同半径硅圆柱TE 偏振光透射谱 (a) R = 55 nm; (b) R = 65 nm; (c) R = 70 nm; (d) R = 75 nmFig. 6. Transmittance spectra of the TE polarized light with different radii of PhC 1 photonic lattice at heterostructure interface:(a) R = 55 nm; (b) R = 65 nm; (c) R = 70 nm; (d) R = 75 nm.
比较以上四种优化结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通信波长1550 nm 附近的非对称传输, 不仅需要较高的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 另外还需要较宽的非对称传输带宽. 综合表1 各项参数, 当界面处半径R= 70 nm, 其他硅圆柱半径为60 nm 时, 可实现通信波长1550 nm 处正向透射率0.832, 非对称传输带宽可达562 nm, 因此, 该结构在TE 偏振光下能够实现较高带宽的非对称传输.
表1 异质界面处PhC 1 硅圆柱不同半径的非对称传输性能Table 1.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radii of PhC 1 at heterostructure interface.
4 结 论
综上所述, 本文基于光子晶体自准直效应和带隙特性构建了一种能实现宽频带非对称光传输的二维光子晶体异质结构. 在光通信波段1550 nm处, TE 偏振光正向透射率和透射对比度分别为0.693 和0.946, 工作带宽可达532 nm. TM 偏振光非对称传输波长带宽为128 nm, 在1550 nm 处正向透射和透射对比度分别为0.513 和0.972, 实现了宽频带、高效率、非偏振选择的非对称传输. 在此基础上, 通过分析异质界面处PhC 1 硅圆柱的半径大小, 当异质界面处硅圆柱半径R= 70 nm时, 可实现562 nm 的工作带宽和0.832 的正向透射率. 由于该结构采用硅材料, 设计简单, 非对称传输效率高, 为实验制备非对称光传输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未来集成光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